上班族“黑瞳”突然在诗坛“冒了出来”


温州网讯 提起写诗、诗人,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群“住在云端的人”,仿佛他们构建着非日常的另一个世界。有位80后温州女诗人黑瞳,近年突然在诗坛“冒了出来”。1983年出生的她,本职是普通上班族,却在诗歌领域收获颇丰,她的诗作在《诗刊》《十月》《浙江诗人》等国家级、省级文学期刊接连发表,获得“任洪渊诗歌奖提名”,还入选浙江省第十一批“新荷计划”人才库。2024年,她的首部诗集《高音》出版,获得吕德安等知名诗人好评。黑瞳以冷静内敛的笔触,书写着对生命的独特体悟。
熬夜创作
“泥沙俱下”地去写
黑瞳真名王小草,是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她的诗歌创作萌芽于高中时代那股青涩的“青春萌动”。“那时我只写了寥寥一两首诗,因高考压力,很快就搁置了。”这一搁便是十几年,直到2016年,她偶然进入一个网络创意写作中心,“我在这个创意写作中心待了四年,大家经常切磋诗艺,相互评价、彼此鼓励。”黑瞳回忆。
启蒙老师沈浩波对她诗作的肯定,成为其创作生涯的关键转折点。“第一次交作业,老师就说我有写诗的潜力。”此后,黑瞳以井喷式的热情投入创作,“连续几年,午休时我扎进图书馆学习,晚上熬夜创作,每月都能写出十几首甚至几十首诗。那时几乎是泥沙俱下地去写,的确是有一份内心的热爱与坚定的意志在支撑着。”
2020年,知名诗人王小妮的主动约稿让她备受鼓舞;2021年,她的诗作在各诗歌公众号频繁亮相,一度在微信诗歌朋友圈转载“刷屏”,被诗友戏称“网红诗人”;2024年,黑瞳入选浙江省第十一批“新荷计划”人才库作家,诗集《高音》也正式出版,收录了她从1700首诗中精选的205首作品。从最初隐藏身份的“地下写作”,到如今主动站到聚光灯下,黑瞳用了整整九年。“以前怕被说‘不务正业’,现在想活得更真实。”她坦言。
面对外界“冷静内敛”的评价,黑瞳认为既是天性使然,也与职业相关。“前段时间整理旧物,我翻出高中时代写的诗,发现那时作品就已具备简洁细腻的特质。我的工作要求我时刻保持冷静理性,这种职业惯性不知不觉渗透到我的诗歌创作中,与诗歌表达所需要的细腻情感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我目前偏于冷抒情的写作风格。”
重构女性叙事
打破刻板回归真实
“我曾刻意隐去女性身份,想写‘人的诗’,而非局限于‘女人的诗’。”黑瞳坦言,这种回避持续至2021年,“后来我意识到,作为女性,刻意回避自身特质反而让作品有某种缺失。”黑瞳创作理念的转变,源于对“真实”的重新理解。“女性不该是被凝视的客体,而是拥有丰富感受的主体。女性的隐忍、欲望,本就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我应当去书写女性的主体性和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
以《不肯上桌的女人》为例,黑瞳打破传统母爱的单一叙事模式。诗中母亲既是“在我发高烧时紧紧抱住我”的守护者,也是“翻开日记本、拆开信件”的控制者。在诗的后半段,她写年届七十的母亲生龙活虎,却不愿上桌,“一个人缩在楼梯/或者沙发上吃/叫她,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老了。”黑瞳表示:“母亲不只是母亲,她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遗憾的完整个体。我不想单纯地歌颂她对家庭的奉献,而是希望展现她真实的全貌。”
在与女儿的相处中,黑瞳同样秉持追求真实的态度,将女儿视为共同经历生活琐碎,有着真实喜怒哀乐的伙伴。她用诗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情感碰撞,既有温馨时刻,也有因观念差异产生的小摩擦,全方位展现出母女关系的多面性与深度。黑瞳说,她的诗有的源自日常生活,有的是基于生存处境的想象虚构。“诗的真实不等于情节的真实,而是心灵层面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展现出人性的立体,也只有真实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独特。”
倾听时代
不能被AI取代
在黑瞳的诗集里,《温州的中秋》是唯一明确提及温州的作品。诗中“得有细心人/才能把它从夏天中/拣出来/它潜伏在绿叶中/选好了其中的一部分/一夜黄掉”。黑瞳用“瞬间的陡转”捕捉温州气候特点,她解释道:“一夜树叶变黄入秋,这‘善变’天气,就像温州人求新求变的精神特质。”黑瞳的许多诗立足当下,捕捉瞬间感悟。她觉得诗意就在内心,在心灵与现实的碰撞中,无论何种职业、何种境遇,都能紧贴当下写诗。她说道,“我身处温州,许多诗表达的氛围可能也是带着温州独有的气息。”
“2023年春天,我在温州第一次参加线下诗会。”黑瞳提到坡度南方诗歌节与洞头“海洋诗歌节”。在两次诗会上,她与温州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围坐交流,分享心得,纯粹的讨论氛围让她深受感染,视其为“打破偏见的契机”。“过去曾有所顾忌,不希望被诗以外的是非打扰,所以一直只限于线上交流,但这两次的线下‘见光’让我改变了想法,我看到的是温州诗人纯粹美好的一面。”她欣赏慕白、马叙、瞿炜等本土诗人,“他们风格各异,视野开阔,却又扎根温州,他们都在很扎实地做着一名文艺工作者该做的事,其实骨子里也都有温州人的务实精神。”
谈及当下热门的AI对创作的影响,黑瞳态度明确且坚定:“尽管AI能创作出技巧出色的诗歌,但需要诗、读诗的是人,只有人创作的诗才能引发人的共鸣。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诗中的真挚情感与真实体验,这恰恰是AI欠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是不能被AI取代的。未来,我会沿着展现真实情感与体验这条道路走下去,同时也会去倾听人在当下时代中的处境和想要发出的声音,期待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上班族“黑瞳”突然在诗坛“冒了出来”
记者 陈希茜/文 受访者/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市一季度146个总投资1129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要闻04-18
-
三类专利突破26万件!温州知产“成绩单”,亮眼!
社会04-18
-
春日山野“打野”忙 专家提醒:野菜虽鲜美,辨别要谨慎
社会04-18
-
短视频平台惊现大量“跳楼价”房产,小心是陷阱!
社会04-18
-
30年“老烟民”突发幽门梗阻 吸烟对消化道危害不小
社会04-18
-
过量叶黄素能引发干眼症? 其实它对眼表来说几乎无作用
社会04-18
-
每天一瓶可乐 12岁男孩把肠喝穿孔了
社会04-18
-
沃尔玛闭店在即 五折尾货引发抢购热潮
社会04-18
-
温医大附一院完成全市首例无痕微创肺癌手术
社会04-18
-
高血压居然会“传染” 夫妻双双确诊
社会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