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千年古船“新家”长这样!记者揭秘
温州网讯 7月3日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2号沉船顺利搬迁至江心屿沉船保护实验基地首日。在这里,这艘珍贵的千年沉船开始卸下为吊装运输准备的加固包装,开启新的保护与研究的新旅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搬家都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这艘千年古船、海丝遗珍的搬迁大工程更是“慎之又慎”。这件庞然大物的搬迁克服了哪些技术难关?未来的新家生活将是如何?市民何时可以看到古船真容?带着这些疑问,温度新闻采访了温州市考古文物保护所和负责本次搬迁的宜兴市金陵文物保护研究所相关专家。
乔迁新居,喷淋保湿 将“边保护边展示”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保护部技术人员陈微微向温度新闻介绍了2号沉船位于江心屿的新家。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1号沉船已经“提前入住”这里多时。
专家介绍,目前2号沉船连同为吊装运输准备的加固包装一起安放在沉船保护基地,还有待“拆封”。
由于船体木材处于饱水状态,暴露在空气中后容易快速失水,导致木材开裂变形,需要随时保湿。所以工作人员在2号沉船顶部紧急设置了两条临时喷淋管,定时喷淋。
接下来,工作人员还将拆除包装,制作船体支撑墩台,搭建保护池和保护棚。根据木船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及时调整保护措施。
江心屿沉船保护实验基地现有的两艘沉船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宋代沉船实物,十分珍贵。1号沉船被发现时,船头和船体已断成南北两段,残存仅余整船的四分之一。1号沉船在基地要经历清洗、脱盐、加固、修复等一系列漫长工序。
相对于1号沉船,2号沉船,外壳板材宽厚,多由整根巨木裁制,大部分木材保存状况较好,硬度较高,韧性较强。有别于“老住户”1号沉船,工作团队对2号沉船采取了不同的保护和科研思路。

在新家,待基本满足保护修复的设施建好后,工作团队将对2号沉船开展船体木材的填充加固工作,主要采用喷淋的方法,而不是以浸泡脱盐的方式。船体木材填充完毕后,控制保护棚内的温湿度,对木材进行缓慢干燥,干燥后对木船进行表面封护。
根据古船的规格,保护棚和保护池长约21米,宽约7米,(具体尺寸和样式以建好后的实物为准)。在保护工作棚内,将建立湿度可控的工作环境。
许多市民关心,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朔门古港发掘的沉船真容?对此,专家介绍,保护棚使用透明材料,可以基本满足保护修复和展示的要求。未来,2号沉船计划采用“边保护边展示”的方式。待保护和展示设施搭建完毕,船体的状况相对稳定后,温州市民家门口的千年沉船将对外开放展示参观。
深基坑+“拔钉子” 搬移首创斜拉抬升
这次搬移为珍贵的2号沉船改善了保存环境。在这次搬移过程中,考古文物工作者克服了许多技术难关。
国内的古代沉船实物少之又少,有着顺利“搬船”经验的施工单位更是不多。在业内经验丰富的江苏省宜兴市金陵文物保护研究所最终中标。
该所所长张品荣在接受温度新闻采访时介绍,这次古船整体搬迁工程的难度首先体现在深基坑,深度超过10米,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古船所处的位置,北面靠近瓯江,基坑深度低于瓯江水平面。在施工过程中,“最担心瓯江涨潮”,为此采取了各种物理措施防止江水倒灌、封堵涌水点。
搬迁保护的另外一大难点在于,2号沉船最早发现于温州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内,深埋地下,船身被数根工程桩贯穿,船身就像被牢牢钉入了钉子。搬运的过程中既要“拔钉子”,同时也要确保船体的完整。

2号沉船船头插有两根工程柱,单根直径达80多厘米。
“温州运气还是有的!”专家介绍,这两根工程柱虽然打穿了船身,但幸好没有打在隔舱板等要害关键部位,否则这艘千年沉船很可能在当时就“土崩瓦解”,也就没有了今天的重见天日。
在充分听取国家考古中心、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部门的技术指导,水下考古、古船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专家多次论证后,最终采纳了“截桩整体提取”这一创新方案。大致的方法就是先将船体上方的柱子锯断,然后,在提升搬迁的过程中,将古船从剩下的柱子中抽离出来。
这艘珍贵的古船还是一个“大块头”,现存残长约16.70米,残宽4.26米,残型深2.20米,这也增加了搬迁的难度。受限于深基坑的复杂情况,考古文物保护人员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搭起各种梁架。考古坑的长度约10米,这个过程中必须通过斜拉的角度将古船巧妙腾挪。专家介绍,国内外的平起平移技术已经成熟,但在深基坑内以70度倾斜角度实现搬移的技术在国内还是首创。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温州千年古船“新家”长这样!记者揭秘→
记者 尤豆豆
受访者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园博会标语半月征集超5000条 125个海内外城市(地区)参与投稿
社会07-03
-
中国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在温分享鲜为人知的航天故事
社会07-03
-
“三江”解禁“江鲜”回归 刀鱼、凤鲚等售价比往年便宜
社会07-03
-
温州永嘉:社工携手学生为环卫工人准备爱心午餐
社会07-03
-
九大项目联袂演绎“斗城遗风”
社会07-03
-
“乡土摄影家”捐赠毕生心血 6万张底片定格楠溪江变迁
社会07-03
-
1.5公里追浪,5分钟抢命!特警上演“生死极速”救援
社会07-03
-
三片彩色花瓣绽放在明镜水岸 瑞安市儿童文学动漫馆主体完工
社会07-03
-
鹿城西部新城新增一体育公园
社会07-03
-
陆川跨界舞剧《天工开物》11月亮相温州大剧院
科教文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