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福:永不消逝的温州记忆

2013年09月13日 10:10:13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1914年11月3日,一名女婴在来温的美籍传教士家庭里诞生,父亲给她起了个中国名字——美福。 1919年,美福随家人离开中国,温州的记忆装满了她的童年,温州的风土人情,从此一直留在她的梦里。 1995年,八十一岁的美福携家人重访温州,返回美国后撰写了一本书——《来自中国的回忆》。今年3月30日,美福在瑞士去世,享年九十八岁。

  周过境香港,与一位在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现称OMF International)工作的朋友喝下午茶。“听说你家祖上与Seville还有渊源。Seville的女儿叫Edith ,出生在温州,有个中国名字叫美什么?” “叫美福,她是薛华Schaeffer的太太。” “Edith Schaeffer今年3月30日在瑞士去世,享年九十八岁。”“她去世了?!”我一时愕然。

  内地会是1865年由英国人戴德生发起,专门服务中国的一家基督教传教机构。1867年便派遣传教士曹雅直到温州,曹氏由此成为温州近代史上第一位西来的新教传教士。从1867年至1951年,该会累计派遣数十位传教士到温州。美国人夏时若(George Hugh Seville)便是其中一员。他于1903年5月抵达上海,当时年仅二十七岁。

  夏时若是在温州认识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另一位美国传教士江孟氏(Jessie Maude Merritt)。江孟氏,187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899年来到上海,当时正是义和团运动高潮期。1900年前往温州,任内地会育德女校教师。在温州并肩的工作,让这两个年轻人结下一生的缘分, 1905年3月29日,他俩在上海结婚。

  夏时若与江孟氏有四个孩子,长女Janet Elizabeth,1906年出生。长子John Eldridge,1907年出生,不幸次年7月25日因痢疾夭折。接下来的两个孩子都是千金,老三Elsa Ruth ,1909年10月24日出生于温州;老四Edith Rachel,1914年11月3日也出生在温州,时为白累德医院院长施德福(E.T.A. Stedeford)所接生。

  夏家三女都生于中国,因此她们都有中国名字——美好(Mei Oe)、美顺(Mei Yong)与美福(Mei Fuh)。当时内地会在烟台办有传教士子弟学校,美好与美顺都在那里接受教育,逢寒暑假才能回到温州父母身边。美福最小,在1919年全家离开中国前,还未到入学的年龄,因此她的童年几乎都在温州度过。当时她与父母住在花园巷教堂后的大院里(现县学前军分区军属大院),院子里静谧的竹林、宽大的木头楼梯、友善的看门老伯及院子外的温州风土人情,从此一直留在她的梦里。1995年,八十一岁的美福曾携家人重访温州。返回美国

  后,她还撰写了一本书——《美福:来自中国的回忆》(Mei Fuh: Memories from China),以儿童的视角回忆温州生活,堪称温州版《城南旧事》。

  夏时若夫妇在温州生活了近二十年,直至1919年9月返美。离开时他们还计划不久就重返中国,但因江孟氏有心脏病,于是中国行没能继续。夏时若后来在美国费城一神学院担任希腊文及实践神学教授。美福后来则成为著名作家,撰写了大量作品,其中《家庭是什么》(What is a Family?)《家政的隐藏艺术》(The Hidden Art of Homemaking)《苦难》(Affliction)影响巨大,后者还获得福音派基督徒出版者协会(ECPA)金书奖。她的夫君薛华(Francis Schaeffer,1912-1984)在西方更为出名,是公共知识分子、哲学家、神学家。1955年美福夫妇还一起在瑞士创立独立福音机构“庇荫所”(L'Abri),开放家园,以实践“看得见的爱”。作为“互补主义”运动里程碑式的人物,用文字及行动关注妇女、家庭与基督教的美福曾被评为“改变二十世纪的一百位基督教女性”。

  今年4月7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这位“撰写了两打著作,在福音派基督徒,特别是妇女受众中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多产作家去世时,称她为“帮助定义保守基督教家庭价值观的人”。当然,《纽约时报》亦不忘提及她1914年11月2日出生于中国温州。其实,美福是11月3日在温州出生,她在《美福:来自中国的回忆》书中特别提到,因父母是美国人,所以她必须在华盛顿登记出生。那时跨海电话还没发明,她爸爸发了一个电报,因时差的缘故,电报抵达华盛顿时那里才11月2日。 “从此我有两个生日,但是我所有的生日聚会都会在3日举行。”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沈迦文并供图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