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张图 看懂“温州模式”
4个内涵
遵循“温州模式”形成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
4个符合
“温州模式”是历史的,但又是现实的。“温州模式”作为改革的产物,判断其是否具有生命力,符不符合改革方向,当前关键要看符不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温州模式”的本质,完全符合中央《决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
●“温州模式”的精髓,完全符合中央《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要求。
●“温州模式”的基石,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温州模式”的政府治理,完全符合《决定》突出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要求。
近年来,一些人把温州发展过程中产业“低小散”、实业“空心化”、资金“热钱化”、资产“泡沫化”、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低效化”等种种现象和问题强加于“温州模式”,以此来证明“温州模式”衰败、式微、过时,以此来否定“温州模式”。
客观地说,这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在温州不同程度存在,但在其他地区也存在,这并不代表“温州模式”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恰恰是“温州模式”坚持得不够的表现,也是“温州模式”所反对的。
8项方针
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子要走得稳、走得远,必须始终遵循以下八项基本方针:
5种担当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争做有勇有谋、有思路善操作的改革者:
●要在把握改革方向上勇于担当
●要在履行改革职责上勇于担当
●要在促进自我革命上勇于担当
●要在落实改革项目上勇于担当
●要在营造改革氛围上勇于担当
深入报告唱响“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衰落了?“温州模式”过时了?“温州模式”到底能走多远?“温州模式”还有没有生命力?
“围绕‘温州模式’的这些议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歇过。”市财政局局长余中平坦言,“尤其是这几年来,一些关心温州发展的外地朋友、同学经常会打电话向我求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温州经济的起伏,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温州局部民间金融风波的冲击,加上国内宏观形势的影响,温州发展遇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困难。“温州模式”到底怎么了,已成为世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面对质疑声,如何科学界定内涵、正确评判“温州模式”已是当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这次全会要解决的首要认识问题。“全会报告毫不含糊地加以回应,坚定了我们对‘温州模式’自信。”余中平认为。
“市委全会的报告唱响‘温州模式’,打消了近年来对引人为傲的‘温州模式’的疑虑。”市审计局局长陈应许认为,在党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委提出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完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重点“五位一体”40个改革重点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总共八个部分,1.5万多字。除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和第八部分“加强领导”外,中间六个部分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5+1”脉络展开,共40条,亦即“五位一体”40个改革重点。
经济11条:涵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城市化等。
政治7条:包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两大内容。
文化5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展开。
社会7条:包含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安全三个方面。
生态文明5条:围绕源头防控、污染治理、政策激励三大环节展开。
党建5条:包含党内民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等内容。
到201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17年,基本完成本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破冰五大改革期待破冰
没有前车之鉴,改革只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需要从上到下的思路设计,需要环环紧扣的攻坚路线……
温州金改
破解短板走向深化
“深化改革将是下一步金改的不二选择。”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昨受访时透露,在经历2012年起步之年、2013年突破之年之后,2014年会是温州金改的深化之年,在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同时,重点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改革速度和改革质量、项目突破和项目深化这三大关系,切实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城乡统筹改革
在不断反思中前行
城乡统筹改革的方向,是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城乡保障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市将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找准突破,大胆创新,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流转市场化、资产资本化。各地的土地确权工作还将进一步进行,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民政改革
充分挖掘民间力量
今年以来,民政综合改革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系统化改革,民政各项事务都已纳入改革框架之内。深入实践的这一年里,我市朝着调整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社工人才体系、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体系、推进殡葬改革五大目标不断前进。然而,长久以来政府作为推动民生的主体,甚至是唯一力量,导致顶层设计与民间要求连接不够,成为我市民政改革的一大瓶颈。
市民政局副局长梁彬认为,温州民间蕴藏着强大的改革动力,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是立足本地民间资本、民间组织、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优势,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继续发挥“三社联动”的基础平台和多元主体作用。
民办教育
努力打造“全国示范”
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为继续突破创新,努力把温州民办教育的“全国试点”打造成“全国示范”,我市已明确了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下一步部署,其中,在“1+14”升级版的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推动分类政策进一步完善。
社会办医
民资走进公立医院
社会资本办医步入改革深水区。市卫生局社医办消息,社会资本办医十大政策突破,使我市政策水平相对完善,障碍限制明显破除。下一步,在建立社会资本办医市场机制和深化民办医院转型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好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放开与管理、数量与质量、公办与民办的关系,争创“全国示范”。
各界官员学者、企业代表谈坚持发展“温州模式”
昨天,记者采访了我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他们普遍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温州市委提出“温州模式”没有过时,并系统阐述“温州模式”的内涵,对于凝聚人心、增强信心、指明未来改革发展方向,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同时他们也结合自己所在领域,对继承、实践和发展“温州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学者
温州本土著名经济学家马津龙:顺应民间改革要求的战略性举措
市社科联调研员洪振宁:赋予了“温州模式”新的内涵
著名学者、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谢浩:温州模式的生命力是深远而强大的
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一力:“温州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温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蒋儒标:市委全会为“温州模式”正名
企业家
【老一辈】
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两个坚持、两个创新,迎接新机遇
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改革再改革,解放再解放,才能带来发展再发展
天信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开云:不仅给了大家信心,还给出了定位和发展方向
【新一代】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虞文品:温州未来再发展仍要坚持依靠实体经济
巨一集团总经理潘建中:“温州模式”是企业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政府官员
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市决咨委委员叶育登:为温州发展提振信心
温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应希克:抓住机遇创新发展经济模式
温州市经信委主任林亦俊:首次系统阐述“温州模式”的内涵
鹿城区松台街道党工委书记项晓晓:政府要为温州模式创造更好的环境
百姓“从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普通市民对改革的期盼是什么呢?人民群众的期待,可以说林林总总,1000个普通市民心中,就有1000个对改革的期盼,但人们无不期待改革得再快一些,深入一些,尽早让更多人分享改革的成果。
家住新城的市民周女士今年领到了市民卡,原以为只是一张普通的卡,没啥用,后来发现,用处还挺大。周女士怀孕6个月了,每个月都要做产检。以前她拿着社保卡和社保病历本上医院,现在去做产检,就只用带上自己的市民卡,刷卡看病、缴费都很方便。加上市卫生局最近推出了全市医院挂号预约的手机APP软件,挂号也能提前做好,让免去医院排队之苦的她大大松了一口气。
“本来大家都说‘看病难’,上医院又挤又乱,没想到有这些实用的项目推出来,让我很心安。听说这个挂号的APP我们温州是全省第一个推出的,往后的改革也希望政府能够在服务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让我们普通市民也能感受和体会到。”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拉链买卖的一位网友“87MM”是龙湾永强人,她向记者透露,又是年关,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可是每年回到温州的第一站双屿汽车站,那里的出租车总是混乱而不友好,让她有种身为温州人,却被排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她的期盼,是家乡能更有序美丽,更发达大气。
“现在不是都在号召温商回归吗?我们是做小生意的,也是在外的温州商人,家乡发展得好,我们不要说自己回来,带客商来都更有面子。”说到这里,“87MM”还对记者提出,市区停车太难了,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停车场,过年回来路上都堵得不像样,分不清是停在那的车,还是堵在那的车。她希望政府能够在整治道路交通方面也“改革改革”,出点好招,让回乡的温州人感受家乡更多好处。
历史从家庭作坊到改革风向标“温州模式”这些年
70年代初:温州城乡已有数以万计的地下工场和家庭作坊。
1980年:温州“农民供销员”已达14万人。纽扣、徽章、塑编等闻名国内的十大专业市场快速崛起。1982年8月:“柳市八大王”被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打击、逮捕。(后于1984年前陆续被平反释放)。1982年底: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表彰个体经济重点户、专业户的千人代表大会。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以及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称赞“温州模式”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自此与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三分天下。1986年2月:费孝通写了《温州行》,提出“小商品,大市场”,使得温州人的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当年,仅副省级以上官员来温考察就达93人次。至当年底,人口约600万的温州已有120万人从传统农业转入工商业。
1987年:国务院批准建设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以“农村股份合作制度建设”为主要课题——而早在此前一年,温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就已发展到1万多家。1988年:由于道路堵塞、车祸频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共和国第一个要求控制参观区域模式的文件——《关于各地立即停止到温州参观考察的紧急通知》。1989年至1991年7月:国务院三次派出调查组,力图对温州的改革方向作出判断。人称“中南海三下温州”。
1991年:全国三次评选“十大市场”,温州均落榜,温州名震全国的十大专业市场大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有形市场衰落相对的是,全国温州人营销网络的初具格局。1994年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确立了“质量立市”的战略。
1998年7月6日:温州市在国外开办的首个市场——巴西圣保罗中华商城开业。1999年:温州公司制企业增加到9568家。并拥有了“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制笔之都”等十余张国家级名片。
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开赴上海,三天内以5000多万元买走了100多套房子。温州资本北上南下,炒房、炒矿之风兴起。2002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代省长习近平考察温州,对温州的改革实践做出肯定,并要求温州续写创新史,探索新规律,创造新业绩,写出新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为全国做示范。
2007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考察温州时说,温州曾经是市场和改革的代名词,“温州模式”引领了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潮流,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1年10月:温州爆发区域性民间借贷风波,10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实地考察温州,了解民间金融、民间借贷问题。2012年3月2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3年2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世界温州人大会上说,温州要在发挥温州人的优势、弘扬温州人精神,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努力当好市场经济领跑者、创业创新排头兵。2013年7月: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温州调研时表示,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温州的改革发展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温州各级干部要正视和解决温州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结语Epilogue
改革一直是温州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温州发展才会永远充满活力和动力。让我们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气魄,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在波澜壮阔的新一轮改革大潮中,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