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改革期待破冰
核心提示:
编者按
改革路上,筚路蓝缕;探索途中,风雨兼程。
没有前车之鉴,改革只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需要从上到下的思路设计,需要环环紧扣的攻坚路线……今天,本版报道依然立足于五大国家级改革,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畅谈改革中面临的难题、困境,突破困难采用的方式、方法,分析并解读新一轮改革闯关的实现路径。
温州金改
破解短板走向深化
民营银行、个人境外直投、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温州金改行至第二年的末尾,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突破却依然半悬空中。行至深水区的温州金改,下一步何去何从,备受外界关注。
“深化改革将是下一步金改的不二选择。”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昨受访时透露,在经历2012年起步之年、2013年突破之年之后,2014年会是温州金改的深化之年,在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同时,重点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改革速度和改革质量、项目突破和项目深化这三大关系,切实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在外界看来,温州金融改革目前仍然存在“三个落差”:工作进程与民众期望的落差、现有服务体系与小微企业需求的落差、民间借贷活跃与监管力量薄弱的落差。如何解决好这些落差,既需要顶层设计来引路,也需要底层自下而上的创新来探路。但是,在这一场并无“前车之鉴”的民间金融改革实践中,顶层设计并没有如预期般带来政策红利,相反,改革中的石头远比想象中更多。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召开,正是明确金改下一步方向的指引灯塔。“改革不能坐等顶层红利,自下而上的探索不能停止。”上述负责人表示,全会报告指出,要以构建地方金融组织体系为突破口,努力打通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银行大资本与中小企业、各类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通道,这是明年金改的重点工作。“比如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将继续鼓励和引导民资进入金融业,争取民资设立民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以温州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地方小型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为主体,探索打造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2014年的温州金改版图上,“民资投资金融业”、“社区金融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直接融资”、“市政债”、“普惠金融”、“地方金融监管”等都将成为关键词汇。少了各路媒体的镁光灯追逐,温州金改仍将坚持不懈地移开石头迈开脚步,低调扎实地持续推进。
马兴(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
近两年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释放了相当一批“红利”,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但客观地说,温州金改还存在显著的短板效应。在全国性金融体制基本不动,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要破解“金改短板”,下一步必须走出适应地方特色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通过有效跨界合作来解决行政“碎片化”问题,在金融监管中达成“条”与“块”的统一,并予以常规化、机制化乃至机构化,这对地方主导的金融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统筹改革
在不断反思中前行
“回头看”是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农村改革处处长徐炯在谈到我市近年来的城乡统筹改革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作为我市城乡统筹改革各项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之一,在他看来,我市城乡统筹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目前实施中的各项措施环环相扣,因此今后的推进,依然要在不断反思中前行。
“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温州的城乡差距是最大的,全市农民平均收入中只有约6%为农业收入,只有约12%的农民以务农为主……”徐炯说,这些实际情况是我市改革的难度所在,也为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城乡统筹改革的方向,是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城乡保障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市将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要求,找准突破,大胆创新,实现农村产权登记规范化、流转市场化、资产资本化。各地的土地确权工作还将进一步进行,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我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将根据城中村、历史文化村落等不同村庄状况作出调整,其关键是方便农村群众办事。同时,根据我市当前的农业产业情况,我市将以“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为重要内容,整合科技、供销、金融力量,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在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我市将继续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探索农村房屋(宅基地)所有权流转,并以农村金融改革为配套支撑,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三农”,扶持“三农”发展。
徐炯(市委农办(农业局)农村改革处处长):
现有政策、措施在范围、标准上合不合适?哪些需要坚持、哪些需要调整?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反思的问题。要更多地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进一步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民政改革
充分挖掘民间力量
今年以来,民政综合改革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系统化改革,民政各项事务都已纳入改革框架之内。深入实践的这一年里,我市朝着调整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社工人才体系、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体系、推进殡葬改革五大目标不断前进。
然而,长久以来政府作为推动民生的主体,甚至是唯一力量,导致顶层设计与民间要求连接不够,成为我市民政改革的一大瓶颈。
市民政局副局长梁彬认为,温州民间蕴藏着强大的改革动力,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是立足本地民间资本、民间组织、民营经济相对活跃的优势,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继续发挥“三社联动”的基础平台和多元主体作用。
“温州的社会组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就是因为民间基础好。”梁彬表示,将在现有简政放权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有关社会组织的改革,在2014年要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政府将创造条件探索推进“事退社进”,培养社会组织直接承接政府职能的能力。
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方面,除构建城乡一体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现有社区和行政村规模布局优化外,还将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
今年以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从明年起,按照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思路,服务对象将扩展为“一老一少”。明年在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基础上,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此外,我市还将试点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该项工作首先在苍南推行,将逐渐全面推开。
城乡统筹作为民政改革的根本,也体现在社会公益体系建设上。未来的“爱心驿站”将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并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成为“造血型”的社会救助机制。在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方面,将适度提高救助的标准和封顶线。
改革的推行离不开人才储备的后盾。“地方专业社工不仅要提量,更要提质。”梁彬介绍,下一步人才建设的重点是提升专业社工实务能力,打造温州特色的社工服务品牌,并建立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服务联动互助。此外,我市还将打造民政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这将成为培养高层次专业社工人才的摇篮。据悉,该培训基地计划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目前已处在申报阶段。
梁彬(市民政局副局长):
民政综合改革可以理解为传统主业的新做法,即以“三社联动”的基础平台和多元主体作用,助推各项民政社会事务的系列工作任务,构建政府管理与基层民主自治有机结合,充满活力、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实现传统民政向现代大民政转型升级。
民办教育
努力打造“全国示范”
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为继续突破创新,努力把温州民办教育的“全国试点”打造成“全国示范”,我市已明确了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下一步部署,其中,在“1+14”升级版的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推动分类政策进一步完善。
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我市将突出改革重点,做细做实影响改革全局的重点政策、重要领域,特别是贷款融资政策的推进,举办者奖励机制的完善,资产归属的确认,教育质量的管理和提升,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等政策,努力创造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建设政府实现教育有效治理的制度典范。同时,继续为改革深入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责任分解、分工协调机制,建立民办教育政策研究机构,加强试点成效监测和评价,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展,健全政策研究、政策推进、成效评估的科学的工作机制。
着眼于提升民办教育整体质量,我市将在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上做文章,进一步对民办学校的教师准入、财务管理、设备设施、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进行规范,改进年检评优制度,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制定出台温州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通过申报、创建、评估等过程,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同时,引领民办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支持民办学校办学,探索委托管理等办学形式。
而为从整体上布局民办教育,我市计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根据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统筹市、县两级民办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合理规划民办教育的总量、规模、层次、布局,把握好先行先试与依法依规、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放开与管理、数量与质量、公办与民办五大关系,形成公办民办互补、多元化、多样性的发展格局。积极开放教育投资、生产、供给领域,以吸引一批民间资金和国内外优质教育品牌投资、投智温州教育领域,建设高端教育资源。
戚德忠(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市场、政府等论述,对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我们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政策,把温州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社会办医
民资走进公立医院
社会资本办医步入改革深水区。市卫生局社医办消息,社会资本办医十大政策突破,使我市政策水平相对完善,障碍限制明显破除。下一步,在建立社会资本办医市场机制和深化民办医院转型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好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放开与管理、数量与质量、公办与民办的关系,争创“全国示范”。
完善公办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社会资金将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形成公办医院和社会资本办医错位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引进港台和国内外资本举办医疗健康产业,温州聚阳体检中心、瓯海、文成养生项目进展顺利,苍南康复护理院已开业。根据规划,我市将继续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高端医疗技术,建立健康服务产业园或发展中心,全方位放开医疗健康市场。同时,探索医疗领域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医院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打造医疗产业“巨鳄”。
作为全国唯一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联系点城市,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认为,总体规划应走前人未走之路,为后人立下示范。认真做好社会资本办医三年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人才流动、用地供给、融资限制、资产权属、财政扶持、税赋负担等政策兑现,明确国资、外资、民资的平等地位。引进国内外高端知名医疗机构、医疗管理集团、上市企业等优质医疗资源,举办优质医院,支持促进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增强持续发展力,保障市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市卫生局还将与国内智库协作,建立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研究中心。
此外,继续对民办医院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放手发展、严格管理、主动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的帮扶协作,帮助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民办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引导民办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将专科做强,特色学科做精,创建成一批窗口示范民办医院和等级医院。在依法规范民办医院从业行为方面,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和医疗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促进依法执业。
市卫生局局长程锦国:
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办医改革力度,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努力把“全国试点”办成“全国示范”,为全国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改革提供样板。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