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洋快餐到了中国怎么就敢“变坏”了?

洋快餐到了中国怎么就敢“变坏”了?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2014-07-23 09:40:30
洋快餐的沉沦尽管有待厘清真相,但内控失责、防线溃坏已板上钉钉。接下来就看企业罚单、权力罚单能否铿锵跟进,能否对得起市场信用体系。

  福喜出事,洋快餐都在忙不迭撇清关系,搞得好像从来没有跟它走过亲戚一样。这样的姿态,当然不难理解。因为最新消息称,上海食品药品监管局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初步调查表明,“上海福喜”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那么,洋快餐的各种声明,基本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无辜躺枪”,与福喜主动掺假售假的行为有着根本区别。此时的站队,既是因为资本市场股价的压力,更是基于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担心。

  不过,这就像海南给受灾群众派发霉面包、不能只怪面包厂清库无良一样,洋快餐的质量在5%的过期肉中沦陷,恐怕也不能只是埋怨福喜坑爹。道理很简单,洋快餐当年选择福喜为合作伙伴,看中的恰恰是其“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等市场地位,换言之,福喜曾为洋快餐质量安全背书;如今东窗事发,只说自己“遇人不淑”,订合同时的警惕、买肉后的监管哪儿去了?从法理来说,用问题肉品加工的成品是从洋快餐企业销售出去的,出事儿了,终端销售者是第一责任人——总不能让买“霉肉牛排”或“霉肉汉堡”的消费者都去找福喜算账。

  一言蔽之,福喜有福喜的义务,洋快餐有洋快餐的责任。尽管大小有差、性质有别,但都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这根绳子上的蚂蚱,谁也逃不开、躲不了。

  回头来看,洋快餐的“质量门”已经不是偶发个案了:2012年,麦当劳在北京的一家餐厅被央视曝光存在卫生问题,包括更改甜品保质期、掉在地上的肉饼被再加工等;2012年底,百胜与麦当劳的供应商六和等被爆出把关不严,让超限使用药品的“食药鸡”进入供应链。如今,发霉发绿的变质肉也能高价送入消费者之口,公众不禁想问一声:要不是“好事”的媒体监督锲而不舍,究竟还有多少猫腻遮蔽在看似平静的湖底?

  洋快餐出事不稀奇,企业逐利是天性,监管阙如也是铁律。值得注意的是,严重质量问题与明显质控疏漏似乎更多具有“中国式”色彩。原因何在?答案无非两个层面:一是罚得太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在国外如果发现类似事件,涉事企业不仅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也会遭到市场抛弃,重振河山谈何容易?二是管得太严。任何企业都没有监管豁免权,不会因为你的合作伙伴是巨头企业就免检。遗憾的是,在这两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日前,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改。今年5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加重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以此捍卫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洋快餐的沉沦尽管有待进一步厘清真相,但内控失责、防线溃坏已是板上钉钉——接下来,就看企业罚单、权力罚单能否铿锵跟进,能否对得起已经被严重透支的市场信用体系。(文/邓海建)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