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拆违在路上 走好“最后一公里”是关键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 2014-11-28 15:47:06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浙江在线杭州1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编辑/王黎婧) 历时九个月,今年的“治水拆违大查访”已经完成三轮。督查组在看到各地“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注意到各地仍有一些工作需要改进和推进,最集中的体现,在“最后一公里”方面。

  让群众早日看到拆出来的土地改出新貌

  今年已是“三改一拆”行动第二年,政府在总结“拆”了多少时,更应该考虑“改”的进度何时能跟上步伐,拆后土地如何能及时、有效利用起来,让老百姓看到成效。“改”的成果,显然成为“三改一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早在今年6月份,督查组就在温州瓯海接到当地群众反映,希望政府能够加快低效用地再利用。拆出来的土地如何利用,改出来的空间何时能呈现新面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拆出来的土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起来,“三改一拆”的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近日,督查组再次来到这里,也注意到部分低效用地已经开始利用。如当地瞿溪街道河头村的力西特公司旧厂房,厂房散发的气味及带来的其他环境问题引起周围群众强烈反感。目前,瓯海区已经将这里重新开发为皮革市场,原有土地上的建筑面积增加将近15万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从源头到“尽头”治水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宁波象山,督查组注意到一支由478人组成的水务员队伍。这些农村“水官”,在村级水务管理中发挥水利工程巡查、水利建设管理、水政监察协管、河道保洁监督、防汛防台预警、人员转移疏导等作用,保障水利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为落实村级水务员补助经费,象山每年安排县水利专项资金200万元。这些钱看似不多,但打通了水利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台风“凤凰”登陆象山,鹤浦镇樊岙村水务员卢志成积极做好防汛防台预警动员,特别在危房、渔船、养殖户转移过程中挨家挨户进行宣传,从基层确保不伤人、不死人。前不久,国家水利部专家专门赴象山调研,对当地这一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在第三轮督查中,督查组也发现了个别地方在治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黑臭河整治力度缓慢,垃圾河清理后缺乏长效保障机制,“五水共治”群众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治水的难度在于,从源头到“尽头”,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上下游之间的协作,还是区域内的综合治理,还是落实长效机制,“最后一公里”是所有前期工作的集中体现,关乎最终成效。

  走好“最后一公里”治水拆违督查在路上

  督查组在第三轮督查结束后还发现,个别地方仍然畏难和观望想法,拆后成效不明显,改造速度也相对缓慢,拆改结合与拆用结合远未达到计划中的进度,甚至在个别地方,违建、老房子拆除很长时间后,建筑垃圾都没清理干净,部分群众认为,“三改一拆”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太慢,太拖沓。还有人向督查组提出,政府在争创“无违建”的同时,也应该加快“三改”的力度。

  与“三改一拆”相比,“五水共治”开展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体现在多个方面。尽管时间跨度大,项目推进慢,资金不到位等多种问题都摆在政府眼前,但群众同样期待尽早看到“五水共治”的成果。

  连续三轮治水拆违大查访走下来,2014年的治水拆违即将画上句号,但无论是治水拆违,还是督查走访,都在“最后一公里”的路上,确保走好每一步。省委、省政府下派督查组到各地督查治水拆违后,各市、县也纷纷成立各自的督查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努力走好“最后一公里”。也只有做好“最后一公里”,才能保证“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取得实效,让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得更漂亮。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