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故里、歌舞之都 温州文化老字号磨出新亮色

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陈付瑛 2015-02-06 07:40:06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大唐骊歌》呈现给观众一场精致的视听盛宴

  温州网讯 城市和人一样,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这几年,生活在这座城市,喜爱文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这些温州城的“文化老字号”,也打磨出了时代新亮色。

  在这温暖的城市,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跳起欢乐的排舞,音乐和舞蹈让人们沉醉其中。

  文化活动愉悦的是人们的心灵,陶冶的是人们的情操,也让城市因此而充满了活力。

  《大唐骊歌》引发“温州旋风”戏曲故里攀上新高峰

  2014年12月2日,在上海逸夫大舞台,来自温州的新编越剧《大唐骊歌》在这个中国越剧的中心地登台亮相。虽然那晚因冷空气的到来更显得寒意逼人,但冷风丝毫没有减弱上海戏迷的热情。

  《大唐骊歌》由我市著名编剧张思聪和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联手打造,温州越剧演艺中心当家生旦黄燕舞、邵梦岚、“梅花奖”得主郑曼莉等领衔主演。震撼的舞美效果、跌宕起伏的剧情,呈现给观众一场精致的视听盛宴。

  2014年,《大唐骊歌》在全年各大城市演出20多场。像《大唐骊歌》这样原创精品文艺作品,对温州来说不是个例。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凭借新编民国瓯剧《橘子红了》的表演,摘获浙江省戏曲最高奖——金桂奖。

  越剧节一票难求4万多观众欣赏好戏

  戏剧迷吴小姐去年10月份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越剧《甄嬛》的门票,并感叹道:“终于可以在家门口现场看这样的越剧了!”

  中国越剧艺术节于2006年开始主办,去年终于落脚温州这一南戏之乡。这次越剧节规模空前:来自全国各大越剧院团26部新作一齐参演参赛,参与团队、参与演员的数量均达历届之最。此外,还吸引了4万多名观众进剧场观摩演出,观众人数也是历届最高。

  这厢越剧艺术节才“唱罢”,去年11月,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评选又“登场”。据悉,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为评选对象的文学大奖,目前已成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最受人瞩目的奖项。

  讲述温州人的故事《温州两家人》展示城市形象

  用一家人说一座城,用一座城说一个国。讲述温州人故事和精神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获得巨大成功。在各大颁奖礼上频频获奖,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接力《温州一家人》,2014年11月,在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姊妹片《温州两家人》开拍。

  《温州两家人》充分融入温州元素,实现国内剧情全部在温州实景拍摄,细节保证了全剧的“温州味道”,也全面展示温州从轻工城到时尚之都的蝶变。

  《温州两家人》由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歌亮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著名编剧高满堂领衔,与温州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李涛和编剧曲怡琳三人联合编剧,著名导演孔笙执导。这样的合作方式也开启了温州影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群众文艺活动形式多样 滋润着温州人的精神生活

  这一年,温州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4年,在浙江省“我和我的祖国”群众合唱大赛合唱,我市组织6支合唱队伍参加了省群众合唱大赛复赛、决赛,摘得一个特别奖和两金一银,市委宣传部荣获优秀组织奖。2014年7月,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温州市二中合唱团荣获金奖。

  我市举办第二届市民文化节,分四个阶段分别推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四个艺术主题活动季。

  整个市民文化节贯穿了“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的办节理念。处处体现“文化惠民”。这是一个成功的、精彩的、富有创意的市民文化节,真正为百姓奉上一场席卷全城的文化盛宴。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