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桃湖村:引种马鞭草带来沧桑巨变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6-02-18 14:49:00
核心提示:桃湖村还有另一个名字——苍南的普罗旺斯。每逢马鞭草盛开时,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据马鞭草基地所在地、天福生态园统计,日接待高峰期达22300人次。
查看评论

  编者按:猴年新春伊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网推出“奔小康争标杆——百名网络记者进千村走万家助推小康社会建设”特别报道活动,由媒体记者、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网络名人组团,计划用一年时间走访全市11个县(市、区)的1000个典型村庄和10000个家庭,全面展现农村奔小康的新举措、新思路、新风貌。

  据悉,这是网络媒体首次开展“互联网+乡村”的实验行动,也是我市网络青年下乡系列活动之一。2月17日,此次大型主题报道活动举行启动仪式,当天旋即开展首站组团走访活动,兵分南北两路赴瑞安、平阳、苍南,以及永嘉、乐清采访,并于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温州网2月18日讯(记者 项锐)苍南县灵溪镇桃湖村,是一个半山区村。祖辈留下的财产唯有几百亩土地,传统种植的水稻和席草,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如今通过土地资源的创新利用,这里的生态旅游型经济已初具雏形。

  桃湖村还有另一个名字——苍南的普罗旺斯。初夏时节,几十亩的马鞭草盛开,像极了一片紫色的海洋,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据马鞭草基地所在地、天福生态园统计,日接待高峰期达22300人次。

  2月17日,“百名网络记者进千村走万家”特别报道活动探访团一行慕名来到桃湖村,观察这个村庄的沧桑巨变。

  无法“养人”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网友 李江弟/摄

  几年前的桃湖村,与全国其他农村没有什么两样。村里唯有地多,560亩耕地,670亩林地,传统的收入就是种植水稻和席草。村主任张学晒说,当时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在家。

  改变出现在2011年,这一年,桃湖村成立了苍南县首家农村土地合作社,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试验工作,统一实施土地集中流转,被认为无法“养人”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一年,天福生态园落户桃湖村,从村里租得250亩土地。张学晒告诉记者,租金跟着粮食价格走,最早是每年700元左右一亩,2016年的价格是1000元一亩。如今村里共流转了500亩土地。

  增加的不仅仅是村集体的收入,连带着村民个人也跟着受益,与天福生态园同年落户桃湖村的红豆杉基地,一同为村里提供劳动岗位,全村50多位五六十岁的农民在这两家企业工作,月工资2700元。除了长期务工外,村民还可以在这两家企业打散工,日工资80元到130元不等。

  经过几年发展,天福生态园已成远近闻名的休闲观光农业园。生态园董事长陈忠何说,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和团队23万多人次。

  计划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园区

  这样的局面,让桃湖村两委看到了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方向,该村决定坚持走生态旅游型发展道路。为此,灵溪镇于2014年12月启动桃湖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集约、生态、整洁、提升”的要求,扶持精致农业、打造美丽民居、完善设备配套、推行垃圾减量,探索一条具有灵溪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目前,桃湖村正在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筹建文化观光园。苍南县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科考文状元出自该村,村里计划打造一条状元走廊,修缮举人府邸。同时,村里还计划打造民俗民居,修复徐俨夫墓、章超英故居、桃湖渡,连接状元走廊、天福农业观光园、徐俨夫状元文化博物馆等文化要素,打造高端的文化旅游园区。

  当然,祖辈留传下来的编织草席的技艺,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卖点。张学晒说,他的设想是,通过串联民俗展演、非遗表演、特色小吃、席草工艺品展览、书画展等活动,今后让村民在自己家里,每个月都能赚4000元。

  “门掩深春过岁稀,绿荫时复数红飞。疏帘半卷酴酥雨,小立黄昏待燕归”。这是南宋状元徐俨夫在《桃渚山居》一诗中对家乡桃湖村的形象描绘和真实写照。在不久的将来,一幅更高境界的宜居宜商、和谐文明美丽画卷,将在桃湖村徐徐展开。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黄梦思|责任编辑: 黄作敏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我们“we”App下载close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