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急救中心医生的24小时:一天洗7次澡 连续上班28天

2020-02-12 16:12:00

  新冠肺炎席卷全国,温州没能幸免。然而,总有一群人冲在最前面,聚集成一股强大力量,保卫我们这座城市。

  自疫情发生后,温州市急救中心成立四支传染病转运队伍,专门调配三辆负压救护车,作为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疑似和发热患者的转运车辆。

  对于急救医生而言,参与转运工作以来,他们的头脑中,一天已经没有“早中晚”的区分。时间的刻度,全由“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三个阶段组成。因此,他们的24小时,和他人不同,每时每刻都留下了奋战的足迹。

  近日,记者以时间为轴,撷取了急救医生们的若干工作片段,记录他们真实的战“疫”画面,展现防疫一线的温州力量。

  凌晨1点

  连续转运11位发热病人后

  他坐在单位大厅的角落睡着了

  2月3日凌晨1点多,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林金平,已经接连转运了11位发热病人。此时的他,刚结束上一趟任务,正靠在单位大厅的角落,趁着急救车需要消毒的一点空隙,休息一下。“我本来就想坐靠一下,哪知道一坐下就睡着了。”林金平笑着说,而这一幕正好被同事用手机偷偷拍下。10分钟不到,急救车消毒完毕,他又起来去转运下一位发热病人。

  林金平(右)和驾驶员坐在地上休息

  接到通知前去隔离点、接病人上救护车、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必要时上吸氧设备,把他们送到发热门诊或是定点收治医院……一天中,林金平反复做着上述工作。对他而言,这些工作不是重复。每接到一次通知,每转运一位病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都需全力以赴,慎之又慎。“

  一旦开始转运,基本上是一个接一个,当中没什么空隙的。”林金平说,“想上厕所也要一直憋着。有一次,从晚上6点多一直憋到了10点多。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抓住几十秒的空隙,才匆匆忙忙上了趟厕所。吃饭也是,见缝插针地吃两口。”

  为了让工作方便,近日林金平还特意把头发剪了个板寸头。由于防护镜和口罩压得皮肤太久,持续缺血、缺氧导致了脸上的轻度压疮。对于这些,他满不在乎地说:“这真的没什么,一点也不疼,痕迹过几天就下去了。不少同事都是这样。”

  早上8点

  连续上班28天

  守住救护车的“大脑中枢”

  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盖,在此次抗疫战中负责抗疫转运的协调工作:联系医院和指挥调度中心,沟通衔接好任务,合理安排人员转运等。看似都是“协调”的活,可一点也不轻松。

  从1月13日至今,张盖从未休息过1天。每天早上8点,他便准时来到单位,检查物资、设备、做好交接工作。三四辆救护车同时出车,他拿着对讲机多头联系——去哪里接,送去哪里,相应地点物资是否准备妥当……

  此外,提前去定点收治医院踩点,为急救医生们制定完善交接流程方案也是张盖的工作内容。2月6日,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开始收治病人,他提前去踩点,脑中模拟着病人送到医院前后出现的种种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制定好流程与应急预案,再交予应急医生们。

  自从疫情发生之后,市急救中心会密集接到许多市民的咨询电话。接线员解答不了的问题,还需要张盖去接听电话。因此,值班室经常会出现这个画面:张盖左手拿着对讲机,右手拿着座机。一边协调救护车相关事宜,一边为市民答疑解惑。

  张盖(左)累瘫在地上

  这些天里,比起对讲机和座机,张盖的手机用的是最少的。“但是,自从1月17日转运第一位确诊病人开始,我手机套餐里的每月免费通话时间竟然没几天就用光了。”他笑着说,“之前从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几天,往往正通着一个电话,其间又有三四个电话进来了。”

  目前,在张盖和同事的努力下,整体工作的协调已经从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娴熟有序、忙而不乱,这是令他最为欣慰和高兴的一件事。欣慰之余也有愧疚,在单位连续奋战近一个月的张盖,提到家人时,语气顿时变得缓慢,“前些天女儿生病了,我忙得没空回去,孩子只好一直托老人和妻子在照顾,好在家里人都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下午3点

  一日三餐面包方便面

  连轴转,一天不分早中晚

  回忆起过去一个月的工作,张盖最大的感受就是没了时间概念。一天不分早中晚,只分“转运前”“转运时”“转运后”,时间过得非常非常快。

  他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初三那天,转运任务十分繁重,中心原有的三个转运组马力开足、满负荷运转也忙不过来,于是又紧急组建了临时转运组。他忙着对接、安排工作,顾不上喝一口水,再加上多日连轴转的他已经疲惫不堪,当日所有的转运工作完成后,张盖长呼一口气,却直接累瘫在地。

  当天的三餐时间,张盖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早饭没吃,一来单位就有任务了,连饼干都没时间找。在下午3点多吃了包方便面当中饭了,晚饭是9点多吃的,也是吃了一包方便面。”

  由于忙起来经常错过饭点,张盖一日三餐通常就拿面包或方便面应付过去了。 

  晚上8点

  吃着年夜饭接到任务

  他没夹几口菜就奔赴一线

  谈起数日来的工作,林金平称已记不清转了多少病人,但仍对第一趟转运任务记忆深刻。那天是大年廿七晚上8点,他正在老家泽雅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还没夹上两口,突然接到了单位的转运指令——需要尽快转运一位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他没有任何犹豫,放下手中碗筷,将女儿交代给父母,便奔赴一线。

  2月7日一早,林金平轮休,赶回泽雅去见女儿。这是他自大年廿七以来,第一次回泽雅去看女儿。由于长期在防疫一线,以防万一,他见到女儿时,不敢亲密接触,只得让她隔着2米,喊了一声“爸爸”。

  除夕夜,林金平的同事胡相博正和家人一同吃年夜饭。此前,胡相博已接到通知,晚上10点出车转运病人,这是疫情发生后,他的第一趟转运任务。出门前,他妻子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做好防护工作。“第一次转运确实有一点小紧张,但我相信单位做的防护措施会很到位。”

  当晚9点半,千家万户齐聚一堂时,胡相博正在单位交接相关事宜,检查车辆,做好出车的准备工作。

  

  晚上11点

  出车次数最多

  他在转运一位10岁确诊病人时,哭了

  自疫情发生后,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金浩出车次数最多。截至目前,他已转运确诊和发热病人三十余位。

  工作日,他往往要从早上8点忙到次日凌晨,长时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接到指令时,无论在“吃喝拉撒”,他都得马上进入状态,做好个人防护,到指定隔离医院接送病人。

  将病人接到车上后,除了按流程进行必要的措施外,金浩做的更多是安抚病人。2月5日晚上11点,他接到指令去市区某酒店去转运一位确诊病人。来到酒店,才发现病人是个10岁的小男孩。这位小男孩的父亲已确诊,母亲也因有症状正在被隔离,因此小男孩一人被隔离在酒店。

  当金浩看到他时,竟不自觉流下了眼泪。“他看起来还很懵懂,没有恐慌,像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金浩说,“去医院的路上,我就和他聊家常,像是在哪读书,过年前去过哪玩之类的话题。”

  将小男孩送下车前,金浩拍了一下小男孩的肩,和他击了个掌。“就当是为他加油打气吧。”

  

  凌晨1点

  一天洗七次澡,洗到干燥脱皮

  他说做好自我清洁,防止把病毒带给他人

  1月23日凌晨1点,刚刚结束当日工作的胡相博,“感慨万分”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束任务回家……足足洗了七次澡啊。

  转运确诊病人意味着要和病人直接接触,因此,急救医生每一次出发前都要严格穿戴好防护服、帽子、防护镜、防护面罩等。任务结束后,都要按照流程逐一脱下消毒处理。

  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防止身上有病毒传染给他人,每转运完一位病人,急救医生都要洗一次澡。从早上8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钟,胡相博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出了6次转运任务,总共洗了7次澡。

  谈起“打破洗澡纪录”的那一天,胡相博却语气轻松地说:“洗到最后身上都洗干燥、脱皮了。但是做好消毒和自我清洁非常重要,容不得一点马虎和侥幸,也是为了防止把病菌带给同事和家人。”

  

  来源:温州都市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