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15年来,在山的那边,温州的乡村牢记嘱托,坚定践行这一理念,变美丽风景成美丽经济,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奔小康提供了鲜活的温州样本。温州新闻网《在身边.小康故事》主题报道今起推出《在山的那边——寻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温州样本》系列报道,通过寻访一个个村庄的蝶变,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在山的那边NO.1】小康路上有茶香

温州网2020-07-28 11:34:00

  在前往平阳县朝阳社区的路上,有一条彩虹路。这条南湖社区至朝阳社区的公路,今年7月份刚刚完成整体提升,全线涂上了彩色的线条。中间是红黄蓝,两边蓝色,掩映在群山中,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

  “欢迎来朝阳社区做客!”记者一行沿着彩虹路盘旋而上,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终于见到了在这里工作了20年的“茶书记”——平阳县朝阳社区书记郑元楚。

  “如今来我们朝阳社区,不仅可以体验炒茶、制茶等工艺,品尝最正宗的平阳黄汤,还可以观赏最美的日出。”对着记者和“小康见证人”,说起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朝阳社区,郑元楚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朝阳山实现茶园到景区的蜕变

  曾是平阳县有名的“穷山窝”

  走上了以“茶”致富之路

  朝阳山平均海拔近500米,处于平阳苍南两县交界群山环抱的山头,这里的万亩荒山难开垦,经济价值低下,曾经是平阳全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那时候,朝阳乡(今朝阳社区)基础设施很落后,山高路远,甚至连灯都没有,条件很艰苦。”说起过去,不少朝阳社区的村民感慨不已。“呆在山里没有出路,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000年,23岁的郑元楚来到朝阳社区担任农技员。来到深山上班的几个月,他跟随当时的村干部走山路、进田间,顶着烈日,迎着风雨,了解农民的需求,寻找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之路。

  凭着朝阳山的地理环境,朝阳村干部们最终认为茶产业大有可为。选定了方向,郑元楚和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同时把农业科技送进农民家,把市场信息带给专业户。然而,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农户心存犹豫,不愿尝试种茶。“当时村民已经尝试了很多项目,像种植猕猴桃之类,因为害怕失败,大家心里其实都没底。”

  随后,村干部们一同外出考察。回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了茶业合作社,对农户的茶叶进行订单收购,带动更多农户种植。这相当于给山上的茶农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红茶、绿茶、黄茶……茶农们开始尝试种植各种茶。

  2005年,水头镇通往朝阳山的道路开通,山上的茶叶生意瞬间火了起来。茶贩们愿意来了,村民们不用再跑出去找市场。

  朝阳山所产的平阳黄汤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贡茶,后因其加工工艺失传而湮灭达数十年。2010年,朝阳山的种茶人钟维标,成功恢复古老的平阳黄汤制作工艺。随后,企业家来到山上,与钟维标共同创办了茶企业,以平阳黄汤作为主打产品,迅速在茶产业界崛起。

  留守老人成了采茶主力

  村民年收入增加了将近10倍

  品牌打响了,村民们坐不住了,家家户户纷纷投入到种茶行列。

  一时间,朝阳山上的茶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茶农们忙着创业,郑元楚更闲不下来了。厂房改建的土地审批、茶叶种植申报、茶树病虫害防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有事,茶农们第一个就找郑元楚。

  到了采摘的“黄金季”,用工需求大,很多留守老人都成为了采茶的主力,每年不离乡也能有数千元的收入。

  就这样,朝阳山的茶产业,逐渐成了当地的招牌,慢慢走向了全国。如今,朝阳山的茶园超过10000亩,年茶叶产量250吨,综合产值达6600万元,当地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年的1625元上升至15200元,小康生活的味道更足了。

  在郑元楚和村干部的带领下,茶企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天润茶业、一春茶场等完成标准化茶场建设,推动小规模茶企开发多类茶产品的谋划,为明年茶叶发展做好准备;多次组织研讨明年茶叶产品多元化,引进设备工艺,推广烘青绿茶、条形绿茶等加工,同时增加传统红茶产量和存储,开发速茶包,进一步拉长加工期,提高茶企和茶农收入。

  现在,朝阳社区家家种茶树,漫山起绿波。朝阳山不仅成了历史名茶“平阳黄汤”的最佳产地,还入选“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2018年底,平阳黄汤茶博园更是获评国家3A旅游景区称号。2019年3月,朝阳山举行了第一届茶旅文化节,6000多名游客慕名前来。“整个茶山都是人,场面盛大又空前,连车都停不下来。”郑元楚这样形容道。

白色帐篷酒店亮相朝阳山

  进一步谋划茶旅融合

  茶飘香,边品茶边嬉玩

  如今,行走在朝阳村乡间小道,茶树成行,浓绿茂密,夹杂着清新茶叶的气息,新建的白色帐篷酒店等点缀着茶园,风景宜人。

  这几年,朝阳社区一直在“琢磨”着借助现有的茶产业优势,闯出一条茶旅融合的新模式,“今后茶旅产业是村民奔小康的新出路,首要就是基础设施的提升。”这个道理郑元楚十分清楚。

  此前,不少游客经常反映,朝阳村风景很漂亮,空气也清新,景点也有特色,但是道路设施简陋,交通十分不便。“现在路建好了,我们出去方便,游客进来也容易了。”郑元楚说。

  这条南湖社区至朝阳社区的灵内线公路,全长约12公里,路基宽度6.5m,总造价7000余万元。该道路提升完成后,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彩虹大道”。

  “以前是中巴车都上不来,现在是大巴车都能会车了,这条路就是我们朝阳社区的小康之路。”眼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让郑元楚和村民的脸上显得颇为自豪。

  路宽了,茶香飘得更远了,不仅村民种茶的积极性更高了,连在外乡经商的不少乡贤也纷纷跑回乡投资,投资建起茶园采摘区和民宿、体验馆等项目,助力发展茶旅产业。

  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下一步,朝阳社区将完善最美茶园特色景观、畬乡茶韵文化展示馆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特色餐饮、茶乡特色民宿、茶体验馆、茶文化科普培训教育基地等,真正将“高山茶园”打造茶旅游胜地,从而带动更多山区农民致富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欢迎更多的人来到朝阳社区,赏茶山畲乡风情,喝正宗黄汤,宿茶园帐篷,品读这个茶村的‘小康之路’。”采访的最后,郑元楚发出这样的邀约。

小康见证人有话说

  • 村民钟炳语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朝阳山才能大变样!许多之前在外打工的村民和创业乡贤,纷纷回到村中从事茶产业,可以说,茶产业给朝阳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如今,朝阳山的茶产业品牌彻底响了,村民的小康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

监制:黄作敏|策划:叶双莲|记者:潘涌燚|视频:沈睿|编辑: 叶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