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比争先”:创新驱动发展 温州各地大显身手

温州网 2020-08-31 08:09:00
围绕鞋业这一传统主导产业的转型提升,鹿城区以鞋艺小镇和鞋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载体,致力成为全球鞋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鹿城

  “一镇一体”融合发展

  打造全球鞋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围绕鞋业这一传统主导产业的转型提升,鹿城区以鞋艺小镇和鞋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载体,“一镇一体”融合发展推动鞋业由“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迈进,致力成为全球鞋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一、工作概况

  围绕“鞋产业智造”主题,打造鞋艺小镇“产业发展芯”、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科技芯”这一“双芯”发展模式。通过综合规划和资源整合,以鞋艺小镇为主体,初步形成了核心特色产业集聚区、鞋业智能制造提升区、高品质基础设施配套区和创新创业拓展区四大片区,以鞋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主体实现了全产业链创新资源的“一体集成”和“一站服务”。2019年,鞋艺小镇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单位,鞋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创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二、工作举措

  一是加快产业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围绕鞋业共性技术难题,通过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多种方式引入高校科研力量建立技术攻关服务平台,如与四川大学合作建立鞋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皮革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州中心,有效构建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

  二是加快创新平台集成建设。针对鞋业链条创新服务资源分散、集聚度不高的短板,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等产业链条,通过外引内育方式在鞋艺小镇分点布局建立了拥有50多家专业化创新平台服务机构的创新服务网络,解决中小企业创新信息资源不足、渠道有限的痛点。

  三是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体系建设,出台鞋业产业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办法,为鞋业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创意设计机构等开展合作搭建桥梁。建立鞋业科技企业专项培育库,带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科技企业不断壮大。近两年,鹿城鞋业行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建成2家鞋业省级企业研究院,科技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二)研发投入不断增大。近两年,鹿城鞋业产业集群研发投入年均增幅超过30%,2019年鞋业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超过全市规上工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水平,鞋业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率、研发机构设置率提升幅度均超过10个百分点。

  (三)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近两年,鹿城区鞋业产业集群实现专利申请超过1500件、授权超过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到80余件,完成2个行业标准的报批稿和3项企业标准的制定。

  四、示范意义

  “一镇一体”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有效推进了鞋业产业内外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发展,极大推动了鹿城鞋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龙湾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定位

  打造眼健康产业集群生态城

  一、项目概况

  自2018年获批国家自创区以来,龙湾区(温州高新区)逐步确定将眼健康作为未来主导产业之一,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合作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的“中国眼谷”,集聚产业科创要素,打造眼健康产业集群生态城。项目启动以来,龙湾区坚持“高端、高效、高质”理念,排除万难提速项目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眼谷”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为全市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眼健康科创高地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工作举措

  一是坚持“顶端谋划”,全面提速创建征程。组建由龙湾区区委书记和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担任双理事长的园区管理理事会,成立眼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项目进度专题研究会议,抢抓工程进度。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中国眼谷”两级管理平台,建立“一联席三专班”推进机制,成立中国眼谷招才引智、开发建设、产业招商等三个工作专班,全力加快项目招引工作。

  二是坚持“资源聚合”,赋能主导产业发展。推进中检院、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落地,建成眼视光医疗器械研发支撑平台和近视防控科技支撑平台,签约落地10个校企共建产业研发实验室,引入中信医疗基金成立眼健康创新引领基金。依托眼谷中央孵化园,成功招引41家企业入驻,入驻企业近一年来获欧盟医疗器械认证1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

  三是坚持“服务提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出台全省首个眼健康专项政策——《关于加快“中国眼谷”眼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企业税收优惠、眼科药品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眼谷分中心落地,开展与知识产权、产品检测认证、器械注册等机构的联合运营,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建立眼谷一站式审批机制,搭建数字服务平台,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四是坚持“内拓外延”,打响品牌影响力。借助视觉健康博鳌论坛、国际眼科学大会等开展各类主题推介活动,参与国内规模最大的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借助VC大会,主办眼科未来论坛、眼科创新创业全球高峰论坛,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眼谷眼科创新创业全球挑战赛,该赛事确定以“中国眼谷”为永久会址,今年赛事已启动,计划10月份举办决赛,着力打造眼科和视觉科学领域的“达沃斯”。

  三、工作成效

  目前,“中国眼谷”已累计完成固投6.04亿元,中央孵化园、超级眼视光医院已开业运营,累计注册落地项目41个,其中上市背景企业3家。该项目已列入第三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获专项激励资金2000万元,并入选浙江省眼视光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百城百园”项目等。

  四、示范意义

  该项目作为全国唯一聚焦眼健康的高端产业创新平台,整合了政府、院校、医疗机构、企业四方优质资源,构建集研究、临床、教育、孵化、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服务综合体,致力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探索实施全方位改革创新加速产业培育进程,打造本地原创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极。

  瓯海

  聚集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创新“七个一”瓯海模式

  一、工作概况

  聚焦全面承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创新“七个一”成果落地瓯海模式,抢占峰会C位主担当。即办好“一会”、投用“一器”、建设“一园”、组建“一基金”、建成“一中心”、挂牌“一家”、实施“一政策”,引领峰会建设成为浙江创新强省的响亮品牌、温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布局“一会一器一园一基金”,探索建设“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举办“高层次人才投融资对接会”,以“会”聚“才”。首届对接会汇集全球创新项目30个、邀请联想创投等投资机构56家,促成5家眼镜设计合作协议、2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签约、“ACF人工软骨仿生超材料技术与应用”等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1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

  二是建设“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器、创业园”,以“才”兴“业”。青科孵化器已建成开园,对接全球温商,引进国家级专家3人、博士17人,落地浙江恒捷通信(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高层次人才项目20个,累计获批专利数224项。总投资6.5亿元、占地82亩的青科创业园已桩基施工,面向全球招引优质项目,着力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超百名,打造百亿级新兴产业基地。

  三是组建“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基金”,以“业”引“财”。注册启用总规模20亿元青科基金,首期投用2亿元,已储备智能装备领域拟上市企业、“国千”领衔的精密检测仪器项目和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领衔的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等拟投资项目20个,为创新创业人才科创发展蓄势领航。

  (二)开放“一家一中心”,搭建“学术、科研、成果、文化”四方交融互动新桥梁。

  一是建成“浙江省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联动“产学研用金”。以“青科会大脑”建设定位,搭建世界资源直通温州的“云端平台”、高端资源与地方资源的“互动桥梁”,促进温州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创新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资本嫁接,计划9月底建成验收。

  二是成立“浙江院士之家”,链接“财政介美云”。以温州首个本土院士李校堃团队为核心,统筹全市“院士工作站”核心资源,打造浙江首个院士之家;拓展布局“院士疗养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投资2.5亿元,建成住、憩、游、学为一体的活动基地。

  (三)发布“一政策”,加速“人才、产业、资金、项目、技术”五大创新资源集聚落地。

  实施“世界青年科学家成果落地专项政策”,以超常规举措,从“人才、产业、资金、项目、技术”五大方面出台制定具有峰会引领效应、温州创新特色、瓯海科创品牌的峰会成果落地专项政策。

  三、示范意义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七个一”瓯海模式全面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脉动,以创新重构发展格局,用创新的“金钥匙”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金殿堂”,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峰会效应”,全方位展示浙江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形象成效。

  乐清

  建设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

  实现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

  一、项目概况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2018年被列入省级培育类特色小镇名单,2019年入选第五批浙江省省级创建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总体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依托乐清湾,大力发展湾区经济,以电力装备为主攻方向,以智能、智创、智力为主线;着力构建智能产业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产城融合体系,力争建设成为“乐清湾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打造成为智能化经济转型先行区、生态型创新创业样板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工作举措

  (一)招引重大项目平台助力小镇升级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坚持通过招引重大项目盘活上下游关联企业,通过搭建科创平台聚集行业尖端力量。目前小镇内部已有台邦精密减速器、科都电气等5个“152”重点项目,百川、固力发、中威等重点招商项目进度超前。小镇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工业设计基地、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多个创新平台,全面契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集聚创新要素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一方面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进程,另一面同时启动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体育公园)建设工程、乐清智能电气小微园口袋公园工程等28个补强项目,小镇以3A级景区验收、小镇客厅完工、小镇验收命名三大时间节点为攻坚目标,每周固定例会研判项目进展,动态追踪项目落实情况。小镇的项目建设推进将结合VI设计系统的落地,确保项目建成后小镇标志性元素醒目,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三)创建3A景区提升小镇整体风貌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以3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引入工业旅游的全新理念,积极打造一个生态基底深厚、特色主体鲜明、配套设施完备、景区环境良好的精品旅游区。下一步小镇将严格对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协调小镇景观风貌,重新置入统一的景观设计元素;谋划制定一条景点集中、景观突出的精品路线,并且针对路线上的小镇门户、滨水文化景观带等几个重要节点进行重点部署;关注公共休憩空间等公共场所的亮化提升,营造舒适和谐的游览氛围。

  (四)多重发力丰富小镇配套服务功能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大力计划在小镇内部增设多个便企服务窗口,运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新成果,切实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住宿设施、多元餐饮设施、便捷购物设施,不断丰富小镇内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推行智能门禁、智慧安防、智慧停车等管理方式,实现小镇Wifi全覆盖,切实考虑个性化需求。小镇将充分发掘自身的文化底蕴,根据产业定位特点和地域人文特色量身制定精品文化活动,打造人员交流和文化交汇的潮流中心。

  三、工作成效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以输配电高端制造装备为核心,产业链贯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电、用电、储电”七大环节。培育创建期间小镇立足自身定位,不断做大产业群,补全产业链,目前已拥有企业17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48家,截至2019年,小镇已实现规上企业工业产值111.3亿元,其中特色产值83.99亿,占比达75.4%;2019年小镇完成投资20.0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16.09亿元,特色产业占比80.28%。

  四、示范意义

  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深深扎根乐清的产业土壤,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力争成为企业转型的培育室、产业升级的聚合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小镇将继续深化创建理念,提升创建品质,把“特色小镇”的内涵深深烙印在区域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打造新型就业创业生态,力求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瑞安

  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升级

  打好“三场仗”驱动“加速度”

  一、工作概况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瑞安聚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联动推进温州国家自创区“瑞安园”八大攻坚行动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瑞安科技城“三大会战”,全力打造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提升联动创新能力,驱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升级。

  二、工作举措

  一是打好企业培育攻坚仗,拼出“主体倍增”加速度。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新“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联动推进科技项目撬动、“高精特新”企业培育、领军企业引领创新工程,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支撑、众多中小企业活跃的“雁阵式”梯队。今年以来,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9家,华峰合成树脂、戈尔德、科腾等3家企业新认定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目前温州国家自创区“瑞安园”累计拥有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9家,居“一区五园”首位。

  二是打好平台支撑阵地仗,拼出“能级提升”加速度。以“塔尖”“重器”理念,加快引入打造一批产业引领性强、补链强链效应好的大平台。滚动对接吉利汽车研究院、西门子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汽车关键零部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共建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南双创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构建起五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五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十大公共创新平台矩阵。特别是今年以来,组织瑞明等7个项目申报温州自创区“卡脖子”核心技术项目,带动研发约8000多万元,产业化后预计新增年产值7亿元、年税收0.9亿元。

  三是打好项目建设翻身战,拼出“动能转换”加速度。坚持以项目驱动大创新带动大发展。今年以来,招引落地投资3.6亿元的力诺高性能控制阀生产线项目、投资12亿元的省“152”工程重大产业项目松田智能控制无刷电机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瑞立汽车智能控制系统及关键(安全)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高精尖产业化项目,探索开展温州首个区域连片智能化改造试点,推进智能化改造190家。

  四是打好政策引领主动仗,拼出“生态优化”加速度。出台《瑞安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回升新七条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激励政策,如企业研发后补助政策,对增量30强和总量30强给予10万元-30万元补助,全方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飞地科创平台政策,由原有“一免两减半”到“三免两减半”,持续拓宽“研发孵化在上海、成果转化在瑞安”新路子。开展产业创新“卡脖子”技术全球“揭榜挂帅”等系列科创活动,聚焦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发出“英雄帖”,首批10个“技术攻关”榜单金额超1亿元。率先面对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工作,11家企业以基准利率获得信用贷款7.43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300多万元。

  三、工作成效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创新驱动为经济高质量回升按下“加速键”。今年1月-7月份,瑞安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2.74亿元,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1月-7月汽车关键零部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1亿元,增速比一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

  四、示范意义

  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面临疫情影响,全球汽车产业低迷的大背景下,瑞安坚持把“一区一廊”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主引擎,通过企业培育、平台支撑、项目推进、政策引领等组合拳,为产业逆势复产、全面复苏提供“瑞安方案”,为打造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温州经济增长新引擎和浙江汽车零部件发展引领区打下坚实基础。

  永嘉

  科技引领 精准服务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概况

  今年以来,永嘉县积极探索新时代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全力推进“强主体、重投入、促共享”三大举措,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工作举措

  (一)促进科技企业培育“强主体”。永嘉县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实体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引导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创新,做强主业,培育县域创新的“主力军”,积极推行“双倍增”计划,通过政策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加强科技项目招引力度,严格把关项目质量,将有潜质的企业纳入培育计划,指导和动员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科技企业规模,推动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现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6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

  (二)加大科技创新“重投入”。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高强度投入,2019年科技经费投入5308.9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0.82%,特别是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1799.37万元,并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补助力度。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116个,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2家,市级研发中心70家。

  (三)加强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促共享”。加强大院名校引进力度,引进创建杭电温州研究院永嘉教玩具创新院,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兰理工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和研究生分院的建设成效。持续提升NB-IOT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四大支柱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能级,全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同时,为提高科研资源利用率,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产业共同发展,制订出台《关于引导企业内部研发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的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企业研发平台共享资金,通过科技创新券加快推动企业内部研发设备共享,加快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对外开展共享服务,预计兑现创新券160多万元,有效减轻中小企业研发负担。

  三、工作成效

  到2019年底,规上企业科研机构设置率为80.1%,科技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5%,研发经费投入9.4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6.6%,市对科技创新考核全市第一名。2020年疫情期间,率先兑现科技奖补资金2316万元,为企业纾困解难,目前,全县累计兑现科技奖补资金3497万元,有力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回升。

  四、示范意义

  永嘉县狠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企业主体培育、优化科技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内部研发平台共享利用等方式,有力推进全县科技研发投入和科研力量共享,为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提供强大动力。

  平阳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构筑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动能、新活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是建平台、增动力。着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谋划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印包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免答辩列入省级创建,2019年科技孵化器完成省级认定、全市唯一。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中科院宁材所共建技术中心,与中国计量大学共建工业设计研究院,与温州大学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实现“全国技术平阳用”。着力建好用好科创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科技大市场、“平阳天工智汇”等多个综合性科创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育主体、强能力。做强科创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6家,数量均实现翻番。做精研发机构,开展规上企业“三清零”行动,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4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5家,今年将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研发中心全覆盖。做优产权保护,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一鸣公司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国家科技奖“零突破”。

  三是优环境、激活力。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构建R&D经费投入正向激励机制,出台“科技新政20条”,R&D经费连续5年保持20%以上高增长。狠抓人才引育,在全国首推“全球引才险”,全市率先推出“揭榜招贤险”,建成平阳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人才科研飞地,力邦合信获评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为温州“破零”。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平阳先后获得党政科技工作考核和人才工作考核全省先进,入选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成为全国创新百强县,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1位。在创新驱动强有力支撑下,平阳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今年1月-7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5.6%,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实现翻番,高新、装备、战新、数字四大产业增速全面逆势反弹、领跑全市。

  四、示范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平阳坚持以平台建设夯实创新基础、以主体培育壮大创新动能、以环境优化激活创新活力,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平阳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平阳经验,为温州当好“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贡献平阳力量。

  苍南

  聚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一、工作概况

  苍南塑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重点围绕服务省级重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产业,以海西清创园作为建设依托平台,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资源组建综合体运营公司,集聚整合创新要素,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人才、资金、生态等方面难题。通过两年建设,综合体已配套一批产业政策、集聚一批服务机构、建设一批产业平台、服务一批产业企业,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一站式”服务能力。

  二、工作举措

  1.强化要素保障。苍南县政府为综合体提供土地、资金、政策支持,出台了《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专项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县财政专项安排综合体建设经费,综合体已投资2.35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1200万元;优先安排土地建设指标,规划建设300亩塑料制品提升示范产业园。

  2.强化创新平台支撑。着力引进标志性的大院名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将公共技术平台作为综合体一号重点项目打造,深化协同创新合作,着重聚焦新材料、先进智能制造技术领域解决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难题。

  3.强化公共产业服务平台建设。聚力引进代表性的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全要素公益性公共产业服务平台。聚焦产业全链条服务,集聚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法律服务、信息咨询、专利申报等领域打造公益属性“一站式”服务。

  三、工作成效

  重点创建了温州大学苍南塑料工程中心、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码溯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服务全覆盖。聚焦新材料、先进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围绕功能袋、集装袋、医用塑料制品、高屏蔽薄膜等功能性、高强度薄膜材料以及高性能改性塑料粒子研究与开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等技术方向,着力为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难题。

  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塑料制品新技术团队致力于塑料技术研究开发,团队已同苍南6家塑料制品相关企业合作成立6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科研训练及专业实践活动人数达200多人次,签订横纵向项目(课题)9项,合同金额达686万元;签订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工作6项;协助浙江坤诚塑业有限公司完成“高透明抗静电聚丙烯编织袋材料的研究”重点项目研发。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共同组建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以“绿驴检测”为主导,投资1500万元,联合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苍南质检院共同打造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塑料软包装融合应用,与长三院杭州分院合作共建智能码溯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苍南区域中心,建设塑料制品阿里巴巴产业带、塑料产业信息网。招引5家不同服务领域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综合体,为塑料制品产业提供科技中介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塑料制品智慧消防安全生产服务中心。针对产业能耗及安全生产问题,由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与苍南捷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塑料制品产业节能降耗绿色生产服务中心。

  四、示范意义

  苍南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精准把控综合体功能定位、内涵要求及实施方式,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苍南做法”。

  瓯江口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打造安全(应急)产业标杆园区

  一、工作概况

  温州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园于2019年12月完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方案答辩,成功获批。今年以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深入谋划“一平台一基地一园区一基金一政策”的平台设计理念,精准聚焦应急医疗和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应急产品制造业,开展一期550亩项目招引,打造安全(应急)产业链,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助力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发展。全面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安全(应急)技术体系。鼓励欣乐加等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经济2020国家重点专项计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应急科研攻关,围绕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建设救援防护、方舱医院等10个工程技术中心,并开展应用研究,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助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集聚区产业资源优势,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筹建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和浙江安全(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构建安全(应急)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加速推进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安全(应急)研发队伍建设。设立3亿元产业投资和并购基金,按照“人才+项目”引才方式,引进安全(应急)产业急需的领军型、紧缺型、复合型、高端型人才及研发团队。同时与高校合作实施在职人员定期技能培训计划,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到科技研发机构、知名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学习培训,将安全(应急)产业知识精准输送到企业内部,有效解决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工作成效

  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快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1月-7月,瓯江口研发费用增速达88.4%,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数75人,企业创新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成功引进天心天思安全(应急)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与电力物联网融合发展项目,为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积蓄了充沛力量。

  四、示范意义

  在温州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园为载体,以高端化、智能化为抓手,以区域品牌建设为重点,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培育,为集聚区赶超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推动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开区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概况

  近年来,经开区在省、市科技部门指导下,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企业产业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推进新技术产业化;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企业创新需求,通过联合知名科研院校开展研发攻关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绩效,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二、工作举措

  1、加强创新载体的搭建,促进技术与产业双向融合

  创新载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发源地,承载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孕育生长的过程。经开区采取梯队化培育方式,建立创新载体培育库,并专门组建4个专项科技服务工作组,下街道入企业,开展辅导服务。而企业在创新载体的平台上,更加激发创新活力。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福达-中南大学材料学院联合技术中心和福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项目70余项,其研发团队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企业尊重和鼓励研发团队的专业判断和创新能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要素集聚

  在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中,产学研合作日益成为重要的组织方式与运行平台。经开区与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联合总会(BWA)合作,成立了浙江中德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共建了全市首个开放性高能级创新平台。建立了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浙南创新中心,打造浙南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了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和物联网电器产业两个市级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专业服务。

  3、加强龙头企业引进,促进技术本地化转化

  经开区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集中力量推动创新技术本土化发展。今年通过对长城集团的引进,使中国长城投入建设温州信创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实现了集团高新技术对温州地方的转移和转化;成立了浙江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落实本地化服务;成立信创中心,为温州本地信创事业提供支持。浙江长城携集团旗下5大核心产品及部分行业解决方案,在温州本地充分展示了“主体安全、生态丰富、中国架构、央企智造、端系完备”的产业优势。

  三、工作成效

  近5年来,经开区共立项国家、省、市、区重点研发项目分别为5项、8项、24项、82项。目前,经开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1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企业研究院2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1家。2019年全区R&D占GDP比重4.2%,居全市首位。

  四、示范意义

  经开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示范引领作用,抢抓机遇,创新机制,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南园区的创新、人才和产业新高地。充分发挥两大重点区块的作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使浙南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充满活力。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