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端牢“饭碗”既要“开源”又要“节流”

鹿城区 董史统 2020-09-16 17:05:11

  民为邦本,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端牢“饭碗”事关国家利益,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不仅要千方百计“开源”,还要时刻不忘“节流”。

  拧好“开源”总开关,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民以食为天,国有粮才安。“良田、良法、良人”作为粮食安全的三大要素,也是“开源”的重点方向,“良田”着重在强化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良法”意为把科研成果送进田间,破除粮食单产提高瓶颈;“良人”侧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开源”之余,尚存在一些隐忧。种粮效益偏低,大量青壮劳力流向城市,乡村大面积耕地抛荒现象时有出现,加上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而工业化、城镇化势必占用部分农田,“藏粮于地”战略面临挑战。亟需通过实行最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强化违法占用耕地监管、灵活土地流转模式等措施多管齐下,守住耕地“红线”,护住群众“饭碗”。

  绷紧“节流”这根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富日、穷日要易地思考,“一粥一饭”,也要思量“来之不易”。建国七十年来,经过几代人努力,逐渐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近年来,“节约粮食”的观念在大众意识里逐渐淡薄,暴饮暴食、铺张浪费等现象时有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全社会倡导“光盘行动”,着眼不在于节约一点粮食、一点菜肴,更重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全社会的习惯性“节流”,实现个体力量汇聚成流,提高粮食安全保险系数。当然,“节流”远不止于餐饮环节,而要把粮食的存储、加工等环节浪费都控制住。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安全。新冠疫情伊始,举国抗疫之下,各地交通阻隔,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食品和其他重要商品的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粮油大米确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小涨,但稍后就被平抑。尽管疫情给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农业复工复产率先发力,效果也好于二、三产业。从春耕到夏管,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因时施策,着力打通农产品生产堵点,优先保障产业链畅通,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虽然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田间管理又遭遇疫情冲击,但是夏粮增产丰收的基本面不变。非常之年依然丰收,凸显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食为政首,粮食安则天下安。实际上,“开源”与“节流”、增产与减损,就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两个方面。不能以为粮食连续丰收,粮食就安全无虞,可以放松农业开拓。作为个体,可以吃多、吃好、吃精致,但一定不能浪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始终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手抓好粮食生产、一手促进餐饮节约,久久为功,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