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中秋情怀
秋意愈来愈浓,晴朗的夜空繁星璀璨,那轮圆月,每年中秋节都准时出现在梢头。大街小巷沉浸在浓烈的节日氛围里。除了商家的揽客方式推陈出新外,仿佛什么都不曾改变,尤其是人们赋予这个节日的意义———渴望团圆的情怀,依旧朴实真纯。
一孔明月,从远古走来,多少离愁别绪在清辉里拽紧游子沉重的心。父母的惆怅,兄弟的酒杯,爱人的泪痕……无数次在皎洁的月光下寄情抒怀,真切演绎。人间醇香如酒的挚情在中秋夜弥漫开来,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流连于唐诗宋词间,在中秋之夜,望月寄情、思乡念亲的情愫如醇酒飘香,芬芳而隽永。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以轻盈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生动而静谧的中秋思乡图。乌鸦归巢,桂花浸露,唯行走他乡的游子坐看星空,望月抒怀,无限思念,悠远绵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出自张九龄之手的《望月怀远》,更加细致地描写了时值中秋,却不能与自己苦苦思念的伊人相聚。一对情深意浓的人儿,天各一方,只能通过明月遥寄思念之情。竟夕相思久不能寐,只觉长夜漫漫。诗中一个“怨”字,把月下幽清的意境一下子升华到极点,若不是作者深切体会,估计也写不出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从古至今,多少独行人月下抒怀,寄情中秋,或是仰天慨叹,或是月下独酌。宋代大词人东坡先生亦不例外。他笔下流露出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在月下清辉里,表现出情真意切。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到《中秋见月和子由》一诗中的“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作者把思念弟子由的那份情感描述得淋漓尽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1264年的中秋时节,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行军途中,也不免望月生情,举杯抒怀一番,他的《满江红·中秋寄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身在异乡的人儿总会在中秋之夜,让那片幽清慰藉如水的情怀。一轮明月,从唐诗宋词中升起,跌入游子的心间,缕缕清辉托起缕缕情愫,潮湿了一树桂花,潮湿了一地月光。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