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改革的“温州样本”
核心提示:深入推进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在全国首创分项审查表决市级部门预算,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扩大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使公共财政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告之于民”。
温州网讯 温州财政预算改革从“整体表决”到“分项审查”,从“攥着一个总数字”到“审查一沓报告”,有利于预算监督落实到政府部门的每一个项目中,有利于深究每一笔预算安排的合理性,有利于保证政府的每一个作为更加体现民意、贴近民生。
记者叶锡环
昨天下午,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温州市2012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全市和市级预算的决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市人代会审议这份总预算草案之前,市人大常委会曾对45个市级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对其中6个试点部门预算草案进行重点审查、逐个表决。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市人大代表倪建生说,过去政府预算报告只是一些总体数据,连内行人也看不懂,代表们只好依照程序表决通过。现在,部门预算已在会前经过审查、完善,对市级总预算代表们心中就有底了。
只有总数据,弊端在哪里?难以判断是否科学合理,表决重程序轻实质
什么是预算?简单地说,就是花钱的打算。
众所周知,政府部门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如何让这些钱花得透明、高效、用在刀刃上,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按照规定,政府财政预算事先要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查,然后提交市人代会审议表决。
然而,过去提交市人代会的财政预算草案很笼统,只有总体数据,罗列总共要花多少钱,其中农业支出多少,国防支出多少等等。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说,仅凭这些数据,没有匹配内容,令人难以判断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只能依照程序,从整体上进行审议表决通过。
这样的表决重程序、轻实质,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审查作用,致使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管理缺乏效率等问题难以得到纠正。如项目设置过多过细,有的项目重复设置;预算约束不够,追加较为普遍;预算执行率不高,部分项目甚至“零执行”。
去年6月,市人大财经委对2011年度市级财政决算进行调查,并组织预算审查专家对2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阅,发现这些部门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上述现象。
比如,某局专项修缮和专项设备购置结余8181万元,该局负责人在接受专题询问时坦陈: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中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由于部门在资金安排和调度使用上不匹配,从而导致一方面政府投资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却“沉淀”在某些部门,或“闲置”在银行。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决定深入推进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扩大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使公共财政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告之于民”。
公共财政预算如何改革?在全国首创“分项审查”,扩大透明度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决定深入推进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在全国首创分项审查表决市级部门预算,引入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扩大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使公共财政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告之于民”。
去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首设预算工作委员会,并建立预算审查专家委员会。之后,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市级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办法》。
根据上述规定,我市市级分项审查的试点部门预算、决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都要经过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批准。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预算和重点审查的部门预算草案,市人大常委会还要召开预算听证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一系列改革可以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度,有利于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规范预算行为。
“集中采购价为何比市场零售价更高?”“如何重视群众体育发展,增加群众体育投入?”“卫生经费安排如何体现向基层倾斜?”去年12月底,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市级部门预算草案听证会,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民,对市国土资源局、卫生局、体育局的2013年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听证,与会人员纷纷对预算草案以及现行预算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证会之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工委和预算审查专家,对45个市级部门的2013年预算草案进行了预审。随后,再选择其中6个部门作为试点,对其预算草案开展重点审查并逐个表决。
这6个部门分别是市人力社保局、国资委、卫生局、外事办、人防办、海洋渔业局。根据预审查意见,6个部门的预算草案都进行了调整,共调整项目99个,涉及金额3136.62万元。1月5日,6个部门调整后的预算草案均获表决通过。
预算初审成效几何?清理结余资金1.67亿元,调整715个项目
前天,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两会”期间召开会议,审查本年度我市的财政预算。在这次会议上,记者获悉了我市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带来的一些变化。
市财政局提交的一份《关于温州市2012年市级部门财政预算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显示,2013年市级45个提交市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共安排33.8亿元。此前,根据市人大初审意见,市财政局针对性地提出了9点整改意见并逐条加以落实,加大对2012年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的清理力度,共清理结余资金1.67亿元。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提交的一份《关于2013年市级部门预算草案的初审报告》显示,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45个部门共调整项目715个,根据预算安排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原则,调增项目经费5280万元,调减项目经费6851万元,有效促进了部门预算的规范化、合理化。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在此前审查过程中,发现部门预算草案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有的经费本来应该属于一般公用经费或者日常业务经费的,但一些部门却巧立名目,设立了专项资金,比如招待费、出国经费、中心组学习会经费、购置移动硬盘等。经审查后,这些项目的经费全部予以取消。
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认为,这45个部门中的6个试点部门预算草案已经根据审查意见的要求作了修改,较好地贯彻了我市公共预算改革精神,压缩公用支出,加大民生支出,厉行节约,保证了部门重点工作的经费需求。
如何杜绝“乱花钱”?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实施全程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在国际上被称为让预算单位“不敢乱花钱”的改革。我市创新政府预算监督方式,其目的在于从制度上有效保证财政资金分配“有章可循”,花完钱“有据可查”。
目前,市财政局已经按照推行公共预算改革的要求发出通知,决定对2013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实施全程绩效管理。除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按定额标准核定外,部门预算支出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管理范围。预算批复下达后,财政部门将对相关项目进行绩效跟踪监控,项目完成后抽取一定比例进行抽查,以督促实现项目绩效。
按照规定,除重大突发性事件外,财政部门将定期集中办理各单位的预算追加和调整。如果试点部门预算年中追加超过年初预算的10%,财政部门要编制部门预算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如何杜绝“糊涂账”?人民日报文章肯定温州新探索
今年1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预算监督一直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是账本看不懂、一本糊涂账等问题依旧较为突出,温州市人大的新探索值得肯定。
文章指出,温州财政预算改革从“整体表决”到“分项审查”,从“攥着一个总数字”到“审查一沓报告”,有利于预算监督落实到政府部门的每一个项目中,有利于深究每一笔预算安排的合理性,有利于保证政府的每一个作为更加体现民意、贴近民生。
长期关注政府预算改革的广西财经学院教授古炳玮认为,温州市试行参与式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导入听证制度,能够让社会公众在预算决策中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体现。他建议,对因预算决策错误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决策部门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法律责任。只有提高审查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才能督促政府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