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温州人大会推介项目解读
核心提示:分别根据金融业、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等不同招商板块做一一解读。
公共服务: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亮点 全面推动公共服务建设
文 许雅文
趟过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道尽千言万语。就是这样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中国大地上追求物质富裕的神话。但是财富的积累并没有让温州人停下追寻的脚步,虽然温州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社会公共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居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我们渴望一家人拥有绿意浓浓的居住环境,企盼设施优良的医疗卫生条件,憧憬我们的儿女能接受高品质的教育,想象着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更加舒适。因此未来的日子里,温州社会公共服务将全面拓开,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项目遍地开花。
在62个涉及公共服务的重点招商项目中,包括教育设施、卫生设施、养老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设等。各个项目大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周边生活服务设施相结合,发展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众多公共服务项目中,主打“创意”牌的文化产业让人眼前一亮。产业是文化的血脉。文化产业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温州的文化产业,累积了更多的经验,历经了更多的尝试,聚集了更多的雄心,也结出了更多的硕果,呈现了生机勃勃、令人振奋的景象。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下,顺势而为,大力投入文化产业,必将有丰厚的回馈。
2011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投资融资、土地使用、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六大方面制订“一揽子”政策意见,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自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温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顺聪说,温州市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初步估算,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8亿元,同比增长19%,比同期GDP增速高12.2个百分点。接下来,温州市将出台关于文化产业的“1+X”系列政策,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可减收或免收涉及的相关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政府绿色通道,在人才引进、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必将是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年,欢迎温商投入到温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大建设中来。
目前,温州市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旧工业区、旧厂房、旧仓储“优二兴三”的实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走入温州市黎明工业区的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Cheers Mate创意会所、小茶悦会、艾力影院会所、一棵树……这里以聚集创意产业,营造创意生活社区为目标,已将20余幢厂房改造成创意空间,吸引60多家创意企业入驻,主要涉及品牌策划、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电子技术、科技研发、数码科技、文化传媒、餐饮娱乐、动漫创作等产业。现有16幢工业厂房对外招商,重点引进高资质的创意机构入驻。项目负责人说:“东瓯智库形成整体开发后,集聚效果、辐射效果显现出来,将成为国内最具时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及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示范基地。”
除了主城区,温州市大力推进各个县市区发展文化创意园区,例如洞头县文化创意园,园区在半屏山风景区境内,紧邻大瞿岛风景区,依山傍海,交通便捷,独具滨海影视基地魅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具有很强的产业联动效应。再如永嘉县楠溪状元村项目,将充分利用屿北古村落周边的可利用土地,最大程度和最大规模地打造“中国古村落文化创意谷”,项目建设开发用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功能定位为把屿北村打造成为“中国古村落文化博物馆”,总投资约为23亿元。
文化产业对温州大都市建设和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显著加强,需要大力推进“温州创造”,通过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聚集各类文化要素,从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精神消费品。
点评
张小燕(温州大学教授)
历史的车轮驶入文化创意时代,文化产业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好莱坞的大片、硅谷的芯片和麦当劳的薯片都是靠文化创意赚大钱的世界经典。
温州社会大转型,温州企业大洗牌,社会转型的需求和期待,企业升级的迷茫和饥渴,民间资本的撤资观望,温州文化创意的相对薄弱等,都为温州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抢占先机更是温商的经营之道。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文化创意的核心所在。“异想天开”和“打破常规”的温州人具有文化创意的先天能量。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化包容是温州人最大的生活智慧,温州本土文化色彩斑斓,又接纳了中国各路文明和欧风美雨多彩文化,聪明的温州人成为文化创意智造的生力军,富裕的温州人是文化创意消费的主力军。
温州政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公园,修马路,山青了,水绿了,培育了文化创意人的生存土壤。2012年底开工的温州创意文化园不再是“工业园区”或“商业地产”在文化创意领域的翻版与再造,而是要创造一个区域,让不同领域的创意者生活、休闲、展示、交流,获得灵感的闪现和创意的滋养。有着创业、创新、创造传统的温州,必将成为创意事业发达、创意产业兴隆的文化创意之都。
旅游:立足现有 深挖潜力
文 朱郁星
温州的美,带着几分娴静、几分秀气,犹如披着轻柔面纱的妙龄少女,静坐着,待人细细品味。温州境内灵山秀水,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了温州旅游资源的生动写照。
据旅游局负责人介绍,2012年温州市旅游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44.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57%;全市旅游总收入484.38亿元,同比增长23.62%;被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5月被列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温州市是旅游资源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明确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给作为服务业龙头行业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旅游板块不少项目顺应旅游消费层次升级需求,在发挥各自自然景观优美和历史文化深厚的现有优势上,积极深挖旅游潜力。
乐清市雁荡镇雁荡山金海湾旅游开发项目是集吃、住、游、购、娱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旅游产品,它的开发填补了乐清市海上旅游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将真正形成“海上名山”旅游结构升级产品,使来雁荡的游客感受雁荡的海上名山,使雁荡由观光地升级为休闲度假与观光目的地。项目总用地588亩,总投资约1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金海湾度假村和金海湾景区。
苍南县藻溪镇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随着海西经济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全面实施,藻溪镇在苍南整个“双海双区”发展战略中特殊的生态优势明显突出。充分发挥藻溪的生态优势就是把藻溪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度挖掘,苍南县生态度假村项目由此而来。该项目建设地块占地规模100亩,投资在2亿元左右,项目将打造集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村,利用藻溪丰富的水资源全力打造著名的水景度假酒店。
该项目负责人承诺,“项目落地后,我们会着重做好各种行政审批的后续服务工作,项目建设中一切需要政府部门支持的,我们都会尽力为其办理。”
一直以来,温州旅游以山水、海洋、都市经济旅游资源为主要格局。瑞安市金鸡山旅游区开发项目将对这种传统格局有所补充。
金鸡山旅游区位于瑞安市桂峰乡境内,海拔1320米,有“东瓯第一峰”之称。主峰周围有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以及奇岩怪石,峡谷洞穴,其日出、云海、佛光等独特的山岳型景观资源,山野游览观光区、道教文化区、金顶观光区极具特色,景区所在地又是红色旅游区。“该项目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项目联系人描绘项目发展前景并承诺,“我们会带投资者进行实地勘察,按照瑞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对接、协商工作,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一事一议’,由市级领导挂钩联系,一个项目由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部门、一名联络员挂钩联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确保投资者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旅游板块各招商引资项目如何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温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对各地旅游板块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梳理后,具体的后续服务、政策扶持,由各项目联系人负责专门对接、落实。”
点评
张小燕(温州大学教授)
温州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本,再生成有实力的旅游文化产业,温州旅游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首先,温州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自然景观色彩斑斓,人文景观富丽壮观,二者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构成温州相得益彰的旅游景观。
其次,温州旅游有很好的融资优势。温州正值金融改革良机,探索打破归属垄断和行业垄断,旅游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温州“游子”手里大量的“游资”流入旅游领域,将成为激活温州旅游活力的强劲“游”资。
再次,温州旅游有其品牌优势。“温州”是中国的名牌,《温州一家人》的热播,更是掀起新一轮的温州旅游热潮,主人公周万顺的老家瑞安古树村,瞬间成为周边市民的热门景点。温州有着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浓郁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温州的商贸,温州的百工,温州的数学,温州的南戏,温州的矾都等。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可以通过其意象和形象来满足游客们求异、求新、求乐和求知的心理需求。
交通:打造温州速度
文 李哲 赵成功
2012年12月12日,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市域铁路S1线增资扩股一期15亿元资金正式开始。彼时,人们尚未意识到这将在温州交通发展史上留下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短短四十八天过后,2013年1月29日,15亿元资金募集全部完成,比原定截止日期4月30日足足提前了3个月。在沉寂了许久之后,温州民间资本涌现的巨大参与热情,让“温州速度”再次成为一个鲜亮的名词。
而这,只是温州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先进城市化的基础性、导向性、公共性设施,作为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脉络,更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行官”,温州交通建设事业正在迎头赶上、奋起直追。按照打造“海陆空”、“铁公水”立体交通网络系统的战略定位,“十二五”期间,温州交通投资规模将达15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近5倍,投资额位居全省首位。2012年,温州市交通建设投资额也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75.5%。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干线公路59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92.9%;农村联网公路建成155公里,改善安保设施298公里,完成1.5亿元,是年度计划的103%;水运工程完成投资17亿元,是年度计划的130.7%。投资增速和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而市域铁路S1线的成功,正是温州政府“政策讲落地、机制讲创新、资本讲拓宽”交通领域招商引资理念的最佳阐释。
“太超前的会晒太阳,太保守的会成昨日黄花”,温州市发改委金浩副主任打了个比方,“政策的关键在于能否落地,即有效性。”为此,温州市政府于2012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与增资扩股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意见》等文件,为民间资本参与交通项目建设提供能够“落地”的有效政策。此次,温州政府推出的14个项目中,2个铁路项目、6个公路项目和5个港口项目,都已有政策支持,剩余的1个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其政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敲定之中。
在体制机制上,温州市政府对市域铁路采取“先试先行”的办法,一期首开国内轨道交通民间募资先河,并在全省之先采用“TOD”理念,以“轨道+物业”的“公共交通为导向”模式引导城市的发展走向。在此理念之下,传统的“路随人走”模式被打破,轨道沿线重要站点将被开发成包括公交站点、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开敞空间、居住区和次级区域的“TOD”社区,在吸引人流的同时再造“新城”。
在资金保障上,温州市政府坚持“公共财政拨一块、国有资本投一块、民间资本引一块”的建设模式,为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打开更广的大门。除去已经完成募集的S1线,计划投资390亿元的五大高速公路项目之一的甬台温复线,全长136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每小时,经测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将达13%,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国民经济基准折现率8%。
在国家级的战略支撑和引导下,在温州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宏伟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温州交通在低潮过后,正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点评
金浩(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温州新型城市化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温商回归、资金回流、投资回报的主平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通过高标准谋划、超常规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构筑开放式、立体型、综合性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近期推出的交通领域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市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岸线、航空总部以及交通物流等板块,共22个项目、总投资达1000亿元。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前期工作更加充分。从项目方案拟定到用地落实等工作正在不断推进。出台了加强轨道交通建设“1+3”和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等文件;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等政策正在研究制订。
二是投资方式更加灵活。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项目可分别采取独资、参股、股权合作、股权融资和BT、BOT以及租赁等不同模式。市域铁路S1线一期还引入民间资金充实项目资本金。
三是合作领域更加宽泛。在引资建设主体项目的同时,将创新、拓展、延伸投资开发领域。市域铁路沿线、高速公路互通、港口岸线腹地等重要节点将同步规划沿线开发、上盖物业、港区建设。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