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欺诈“防不胜防”,呼唤纳入法制轨道
“我们有大牌,直接看图。”记者发现,只要在微信上点击“附近的人”按钮,就会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收到大量的“打招呼”信息,而其中就不乏各种推销信息。上海、重庆、无锡等城市都出现了通过微信售卖假冒品牌商品的违法行为。
据了解,哈尔滨一家公司开发出了一款“极光营销软件”,购买软件的人可以获取微信用户的大量个人数据,并且随意虚拟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坐标,向附近区域的用户批量发送售卖各种违法商品和服务的信息。
相关专家表示,有“扫码癖”的用户往往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毫无抵抗力,很多以优惠购物为名义的二维码就这样将病毒和插件植入了用户的手机。而很多微信用户都将自己的银行卡在公共账号上注册,以实现支付、还款等功能。信息一旦被盗取,就难免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更新是很快的,现在已经有了手机购物、应用终端等等,以后甚至在地铁站的屏幕上都能实现购买,但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都是比较滞后的。”曹磊说,“微信这个平台也是一样,还有很多的漏洞存在,我们国家现在也正在讨论制定电商监管的有关条例。”
程小永建议,微信用户要尽量通过官方认证的公共账户进行购买,对草根账户的售卖行为保持警惕。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客户关系 二维码 已经有 可以根据 电子商务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