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权威专家:推进城镇化需加快破除制度障碍

来源:新华网作者: 2013-05-25 18:54:36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城镇化,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关键词,也被视作未来中国经济的驱动力量。十八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了城镇化,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最大发展潜力就在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草案何时出台备受各方关注。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城镇化工作会议年内将召开,城镇化规划将按计划于今年出台。在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城镇化改革思路浮出水面,至少涉及发展规划、户籍改革、土地制度、农村产权等四大方面。

  新华网就城镇化相关的热点问题分别专访了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教授和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经济学家汤敏。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经济学家汤敏资料图片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教授资料图片

  汤敏: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就涉及到户籍改革,涉及到土地制度,涉及到农村产权,包括涉及到发展规划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城镇化,实际上是半城镇化,我们的农民进了城,也住了6个月以上,但是他并没有真正享受城市的福利,没有享受城市的生活,很多农民也没有一种真正安定的生活,所以它还是一种半城镇化。

  这里面首先第一步就涉及到户籍问题,而户籍问题的关键是后头的这些社会福利,你一变成了城市户口,那你就应该享受城市的教育、城市的医疗,特别是城市的住房保障。

  从规划角度来说,那首先土地规划就要有变化,如果按照真正城市居民,拿一万人一平方公里计算,这已经是最起码的了。这么多人进来,现在农民工已经住在城中村里头,住在集体宿舍里头,他不是一个正常城市居民应该得到的居住条件和教育卫生条件,这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土地。>>>点击详细

  蔡继明:城镇化规划的制定要以各项制度改革为前提

  从本质上来说,城镇化的进程是一个经济过程,这是工业化必然的一个结果,它并不是靠政府规划出来的。但是,我们过去30年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制度等一些障碍,造成了2.6亿农民工这样一个大群体,以后在现行制度下还会不断积累。从这点来说,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也有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城镇化规划,从而从政府角度来消除阻碍农民进城落户、迁徙人口定居的制度上的障碍,从而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镇化的纲要或者规划是很必要的。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城镇化规划的制定还是要以各项制度的改革为前提。农民进城、城镇化进程当中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障碍,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甚至还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这些制度必须辅以配套改革,而不是仅仅单纯的制定一个2020年城市人口、城镇人口达到60%,2030年达到70%,乃至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80%,这样一个目标。

  比如说最重要的一个制度上的保障就是土地管理法。我们的土地管理法酝酿了多年,到去年还没有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所以有待于在改革方面的力度要加大、要深化。我想随着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相应的其他制度改革推进的情况下,扫除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我想城市化的进程就会变成一个自然加快的过程。

  现在一讲城镇化,马上就会引起一种投资的冲动,其实这对于城镇化,也许对中央提出的战略的片面理解,城镇化是一个人口的城镇化,当然它要以城市空间的一定扩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物质条件,但是它一定是要相辅相成的,而且它的本质,就我们目前来看,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口城市化严重的滞后,并不是说空间的规模不够。

  从这方面来说,城镇化的问题不是一个投资的问题,不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扩展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制度的创新,消除一些制度上的障碍,让市场的作用发挥出来。

  不是一提城镇化就是要花钱,就是农民工就要变成市民,就是要加大投资,那这样一算,政府很难承担。我认为改善制度是当务之急。原来农民工之所以没有转化成市民,人口的城镇化相对滞后,就是由于制度障碍造成的,并不是农民不想落户,也并不是说企业或者民间的资本没有这个能力,实际上是现行的制度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点击详细

  汤敏:应该缩小半城镇化与全城镇化指标的差距

  我国现在城镇化的指标是跟国际接轨的,只要在城市中住了6个月以上就算城市的,所以我们现在城镇化发展的非常快。但是我们和其他国家有一个不接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户籍制度,我们和户籍制度捆在一起的社会福利,跟其他国家是不接轨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现在这个数据是一个半城镇化,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全城镇化的概念。半城镇化是让农民有工作,能住6个月以上,这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指标,就是你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少是全城镇化的,就是这些人真正享受到了城市福利的这样一个指标,我们要逐渐把这两个指标的差距越来越缩小,这就是未来衡量真城镇化和全城镇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指标应该改进,应该公布两个数据。

  蔡继明:城镇化是消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必要战略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也就是说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要转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逐渐变成城市居民,这是城市化的真谛或者说它的本质所在。

  真实把握中国城镇化的进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从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目前的城镇化率,也就是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大概已经到了52.6%。

  但是,这里边大概有6000万以上的进城务工农民被统计为城镇人口,这一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完全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所以要按照真实的城市化水平来衡量,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或者城镇化水平还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正因为如此,国家决策层,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同时,城镇化也是消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必要战略,更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当务之急是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把大量已经进城务工多年的这些农民工逐步、合乎条件的,尽快把他们转换成真正的城市居民。在今后30年到40年当中,还要有进城务工的农民,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汤敏:城镇化中户籍问题的关键是社会福利

  户籍问题的关键是后头的这些社会福利,你一变成了城市户口,那你就应该享受城市的教育、城市的医疗,特别是城市的住房保障。这里就涉及到城市怎么规划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城市规划都没有把农民工纳入在内。2.6亿的农民工,如果再把家属算进来的话,可能超过3亿人,那这3亿人的社会福利问题、土地问题、规划问题,我们考虑进去没有?没有考虑进去的话,那可能就要循序渐进,不是说这2.6亿人都全部解决,但是要分期分批解决。比如先解决已经在城市里住了10年以上,有了固定工作,甚至已经买了房子,或者已经有了一个很好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首先解决这批人的户籍问题,这样压力也不大。

  蔡继明: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农民工市民化

  我们一直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多的依赖进出口,依赖外需要转向依赖内需,内需里主要不是投资需要,更多的应该转向消费需求,要扩大消费需求,当然要增加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在农村,农村人口收入相对低,他们的消费水平就受到影响。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如果我们适时的把一些进城务工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那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至少提高2倍到3倍以上,这不仅对我们现在日常的日用品、家用电器,包括住房以及房子装修、家庭各种装饰品等等,甚至包括孩子的教育、各种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等,都会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伴随着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发展,都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到了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而这些恰恰都是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中要解决的问题。

  延伸阅读: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这在过去对农民来说是奢望。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应忠彭|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