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数月追踪 直击回收卤制品惊心“产业链”

2013年06月09日 07:49:19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销售可疑散装卤制品的娄西街51号。

  庄某一家把收来的货搬进家里。

  庄某等人从香吧食品厂收货。

  在叶段村周边几个村里,很多人回收、拆包过期袋装卤制品。

  温州网讯  3月22日,市长专线“12345”和“党报热线”88869996相继接到市民举报:瓯海娄桥娄西街51号熟食品店,批发、零售散装的“乡巴佬”口味鸡腿,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我怀疑这些都是从那些‘乡巴佬’生产企业回收的过期退货,拆掉原包装后又重新贩卖。”

  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市长专线和党报热线随后展开历时两个多月的调查,并于昨晚联合警方展开行动。

  一家可疑的熟食店:

  散装鸡翅鸡腿,

  为何像包装袋里拆出来的?

  娄桥娄西街51号,紧邻菜篮子集团,共有4间打通的店面,是沿街最大的一家熟食批发店。店内摆满了猪头肉、猪大肠、烤鸭、牙签肉等熟食。记者询问有没有“乡巴佬”口味的鸡腿、鸡翅,一名伙计将桌上一个蓝色大框指给记者看。

  这一看,立即引起了记者的警觉:这种鸡腿,色泽鲜艳、边缘平整,表面有一层油冻状的物质覆盖,非常平滑,且有明显的褶皱痕迹——“乡巴佬”一类的袋装卤鸡腿,因真空包装挤压,取出后正是这样的形态。“多少钱一斤?”记者问。

  “10元,10斤以上7元,味道和乡巴佬一模一样。”店员回答。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超市和杂货店,产地在温州的袋装“乡巴佬”鸡腿,单个85克装的,一般要6元到7元。娄西街51号的价格只有其六分之一,如此便宜,难道真的如报料人所说,是拆包后的过期退货?

  诸多疑点,让记者决定紧盯该店。

  一辆神秘的蓝色厢货:

  密封绿色编织袋,运送的是不是可疑卤味?

  51号每天早上10时多开门,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直到夜里21时多。经过数天的蹲守,记者发现有五六辆车是专门负责给店里送货的,但奇怪的是,始终没有看到“乡巴佬”口味鸡腿被送来的踪影。

  几天后,一辆“与众不同”的蓝色厢货浙CD5916引起了记者的警觉。

  这辆车每天上午11时左右出现,由一名年轻男子(驾驶员)和一名中年男子运送。其他送货车辆,都是用蓝色塑料筐或蓝色塑料袋装货,一天往返数次。但蓝色厢货使用的却是密封的绿色编织袋,卸完货后就会离开,直到第二天才会出现。

  其他货,店里的人会立即在门口拆包、解冻,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是猪头肉、猪大肠等。但该车送来的货,一卸下就抬到店铺里面的角落,从来没见过店员拆包,显得特别神秘。

  记者怀疑该车运送的就是“乡巴佬”卤味。

  该车返程时一路向南,从甬台温高速苍南出口向县城灵溪镇方向开去。而苍南,正是各类“乡巴佬”卤制品企业的集聚地。

  3月26日晚上20时30分许,当记者追踪蓝色厢货至灵溪镇建兴西路时,由于路况复杂而失去了其踪迹。但是,如果猜测没错,蓝色厢货第二天一定会在高速口出现。

  记者决定“守株待兔”。

  一处藏匿乡间的村居:

  绿色编织袋里的不明货物,是否来自这里?

  3月27日上午9时左右,蓝色厢货果然出现了,但没有上高速,而是在路口靠边停了下来。

  没一会儿,一名秃顶中年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停在了蓝色厢货边。三轮车的货斗用绿色帆布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时,厢货驾驶员将货柜侧门打开,三轮车将车尾调过来,紧贴着门。

  两人谨慎地张望了一下周围,驾驶员爬进货柜,“秃顶男”钻进三轮车车篷。透过两车的缝隙,记者看到,“秃顶男”将一个个袋子递到驾驶员手中,赫然就是运到娄桥的绿色大编织袋!

  从编织袋的形状可以看出,里面是重叠的纸箱状物体。从两人费力的样子可以看出,编织袋的分量不轻。搬了7袋后,厢货驶向高速。

  记者兵分两路,一路追踪三轮车,一路追踪厢货。

  厢货在瑞安下高速,经瑞安桐浦、瓯海潘桥,果然到达娄西街51号卸货。

  电动三轮车经沪山办事处,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道路行驶,最后停在了平阳县萧江镇叶段村92号。

  绿色编织袋里,装的是不是“乡巴佬”卤味?92号会不会就是他们的加工窝点?

  一户高度警觉的人家:

  运入家中的货物,是不是袋装“乡巴佬”?

  这是5间相连的两层老屋,往南几十米属于苍南县沪山办事处新溪村。老屋北侧的两间房门开着,南侧两间则房门紧闭,92号在中间,门口等着一名穿红色睡衣的中年妇女。

  看到记者的车跟着“秃顶男”的三轮车驶过,中年妇女一路紧盯,目光警惕。

  老屋门口的通村水泥路,南面和北面均无法看到门口的情况,屋后则被另外一幢房子挡住视线。唯一的观察点,是门对面一个一两百平方米的池塘,再往前就是一条河和一望无际的田野,超出了视距范围。记者只能将车停在池塘边观察,摄影记者则潜入旁边的田野里,匍匐在数十米远半人高的菜丛中伺机拍摄。

  14时许,中年妇女和一名小伙子骑上电动三轮车离开。半个多小时后,两人回来,将车尾紧贴房门。记者隐约看到,车篷内装满了绿色的袋子。

  看到记者的车子还在,中年妇女投来警惕的目光,和小伙子说了几句话,小伙子也立即看了过来。中年妇女随即向记者的车子走过来,不断打量,拿出手机连打了几个电话,又向旁边的邻居询问着什么,久久没有离开。

  为了避免引起警觉,记者只好下车,向村中走去。

  随后,潜伏在田里的摄影记者看到,中年妇女看到记者离开,立即回到家门口,和小伙子一起,将5袋装得满满的绿色编织袋从三轮车上抬入家中,随后又骑车离去。半个多小时后,又运回3袋货物。这些编织袋和运到厢货上的明显不同,里面不是纸箱状物体,而是一件件小物件,类似袋装“乡巴佬”卤味的大小。

  入夜,下起了暴雨。记者借着夜色和雨雾,将车停到了离池塘十几米远的一处房屋前。透过车窗一角可以看到,92号大门紧闭,灯光依然亮着。

  晚上20时左右和23时左右,记者车子旁边的房屋里出来一名中年男子,先后两次过来敲车窗,警惕地询问记者是干什么的。(后经警方查证,该男子是92号中年妇女的亲戚。)

  一条特殊的采购路线:

  92号所进货物,

  为何都来自“乡巴佬”厂家?

  对方的高度警惕,让记者不得不离开。但一天的蹲守,却揭示了重要线索。

  92号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偶尔走出房门的“秃顶男”和中年妇女都围着一条皮质防水围裙,而屋后的烟囱一直在冒烟。这么晚了,他们在烧什么?

  叶段村92号附近,遍布着生产“乡巴佬”的企业。会不会是他们从“乡巴佬”厂家运回退货后,连夜在家中拆包装,并通过蒸煮、卤制之类的方式,处理过期甚至霉变的卤味?处理好后,则装到纸箱中,再用绿色编织袋隐藏?

  地理位置的不利,让记者决定放弃蹲守。3月28日,另几路记者开始在外围的几个路口游走观察。

  下午14时许,92号的中年妇女和小伙又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过叶段村,停在该村58号一家名叫“香吧”的食品厂门口。两人进入厂子大约半小时后,先后将4个绿色编织袋抬到了三轮车上。随后,又从该厂隔壁57号里搬出了两三袋(该厂没看到厂名)。两家厂均是生产“乡巴佬”食品的。

  两人将货运回92号后,立即又到两三百米远的“浙江乡妹子食品有限公司”门口,从厂里抬出了三四袋绿色编织袋。

  几天里,“秃顶男”、中年妇女、小伙子,每天下午都要到各个“乡巴佬”企业抬回一个又一个的绿色编织袋。夜里,总是穿着防水围裙忙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8时多,“秃顶男”就会到高速口给那辆蓝色厢货送货。观察结果,正一步步验证着记者的猜测。

  一次重大的发现:

  过期包装袋和霉臭卤味,

  藏着怎样的黑色“食物链”?

  尽管几乎已经可以判定,这一家人就是在收购“乡巴佬”企业里的产品,但是,他们收购的是过期退货吗?如果是,拆下来的包装袋又到哪里去了?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可以直接证明这些卤制品是否过期。

  3月30日傍晚,记者捕捉到了重要证据。

  当天下午17时左右,一名戴白色帽子的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停在了92号门口,和中年妇女交谈几句后,走进屋内,拿出了三四个装得满满的白色编织袋,

  老人骑行1公里左右后,拐进田野中间的一条小泥路,停在了一间红砖砌成的小棚屋旁。棚屋里面和周围,堆满了空的“乡巴佬”包装袋;小路两边和棚屋前的道坦上,晒满了发霉发臭的卤鸡腿、鸡翅、猪蹄等,几十米外就能闻到恶臭。

  老人打开从92号收来的编织袋,记者看到,里面装满的,正是一个个空的“乡巴佬”包装袋!

  记者借故上前查看,这些空袋子,各种“乡巴佬”品牌都有,包括各种鸡腿、鸡翅、猪蹄、卤蛋制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很清晰,多为2012年上半年。

  “乡巴佬”产品,一般保质期在9个月左右。可见,包装袋内被取走的卤制品,都已经过保质期或保存期了。

  5月28日,记者再次观察到一个细节。

  当天下午,中年妇女和小伙子又运来了几袋货物,但这次他们将货物放在了家门口。小伙子拿着一把剪刀,对袋子里的东西挑拣着,不时拿到鼻子边闻一闻,似乎在检查成色。小伙子的动作非常快,但记者还是看到,他手里拿的是类似“乡巴佬”卤猪蹄一样的东西,不时还用剪刀将上面的肉剪下来。

  这些肉剪下来什么用?

  在灵溪镇,记者试探性地询问一家快餐店老板,该老板隐晦地说,有一种肉是从变质比较严重的“乡巴佬”猪蹄上剪下来,专门卖给一些快餐店、排档或酒店,和辣椒一起炒。

  暗访至此,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已经昭然若揭。随着公安的介入,昨晚,一张抓捕的大网向这些不法分子撒去。

N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编辑: 郑敏敏
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apple storeandriod全文浏览打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