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联合抓捕】多个窝点查获大量变质过期卤制品
犯罪嫌疑人黄某被警方控制。
在前期暗访侦查的基础上,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并定下同时收网的战术。昨天中午至晚间,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瓯海公安分局、苍南县公安局等100多名警力在多个点上进行联合抓捕。市长专线工作人员和记者全程参与,记录下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昨晚11点,质监部门参战,在苍南、平阳多个窝点查获大量卤制品,装满两大卡车。
平阳萧江
地点:叶段村
嫌疑人:庄某、梅某夫妇
执法人员在其5间房屋里查出各类过期肉类食品共计2000余斤;在房子后面空地里发现18个编织袋,里面装满各种食品包装袋,大多已过期,有“乡妹子”、“鑫凤阳”、“乡吧佬”、“丽丽香”、“吕家乡”和“香仔”等品牌,涵盖了鸡腿、猪脚等多种卤制品。在其中一包“丽丽香乡巴佬”麻辣鸡腿包装袋上,生产日期为2011年11月2日,而保质期是8个月。
庄某承认,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非法的。记者在庄某的销售单上看到,仅今年5月某一天,就卖出了3000余斤。
苍南灵溪
地点:凤阳村、五爱村、柳庄村、台溪村、百合花
托运部城南停车场
嫌疑人:黄某、高某、庒某甲、庒某乙和庄某丙等
便衣民警到达百合花托运部城南停车场时,5个编织袋还躺在地上,看似老板的一男一女和一个搬货工被带回派出所做笔录。经询问,这批货将被运往台州,而他们只是负责收货,运货的人都会把货卸在停车场里。
民警从嫌疑人黄某家中搜出大量食品添加剂和变质腐烂的肉末。黄某家门口停放着一辆电瓶三轮车,车上放置了满满10多个编织袋的卤肉末。打开其中一个编织袋,记者看到“正祥”熟食包装,生产地址为萧江镇河坤村,没有标明生产日期。随后,又在他们居住的2楼找到满瓶的98A高倍肉油精和胭脂红、复合磷酸盐、乙基麦芽酚等食品添加剂。
距离黄某住所10米开外的一个冷冻仓库,放置了50多只编织袋,初步估算不下30吨卤制品。
庄某甲家里有大量装满的编织袋,粗算大概有56袋以及3个纸板箱。只要稍稍一碰编织袋,周边就蝇虫乱飞。袋子里的“乡福佬”鸡翅、“香仔”鸡腿、“万乐达”香酥猪蹄等包装上,大部分已过保质期。打开庄某甲家里一个冰柜,右边堆着散装的红色猪肉,据庄某甲说,这是从变质猪蹄上切下来的、“卖相”还可以的碎肉;另一个冰柜里满满都是红色猪蹄和鸡翅膀。
在庄某乙家中,记者看见一个编织袋里的“庄记”成功腿(即鸡腿)上爬满了白色小虫。
高某灶台边有一个白色编织袋,从里面翻出20包由沪山本地厂家生产的“香味佬”五香鸡腿和香辣鸡翅,都已过保质期。在后门边一堆杂物中,记者还发现了3个被塞满的白色编织袋,里面是已腐烂的鸡腿、鸡翅、鸡骨等。而离这个砖房50米左右一条小路边,装着这些东西的编织袋有20余袋。
高某家前门的田埂边上,记者同样发现了白色编织袋,大约有25袋。拆开其中一袋,里面都是仍带着外包装的猪蹄、鸡翅等,腐败程度十分严重。周边邻居说,这些也是高某家的。
19点10分,一名眼尖的民警无意中透过老房破裂的墙壁缝隙,看到隔壁房间里堆放着许多白色编织袋。民警进入后,只见屋里全是一编织袋一编织袋的鸡翅、鸡腿等包装食品,大概有94袋,近3吨重,大部分已过期或临期,许多卤制品布满绿色霉点。
和其他发现大量包装卤制品的窝点不同是,这个点上发现的食品生产厂家多为平阳县的厂家。包装上显示的10家不同厂家中,有7家厂址在平阳。
瓯海娄桥
地点:娄西街51号、古岸头村金湖街、社叶村
嫌疑人:周某夫妇、林某、陈某
周某店里是各种染色的熟食,有猪蹄、鸡翅、鸭肉等,苍蝇在上方盘旋。一名女警皱眉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吃?”
见周某夫妇被戴上手铐,一名围观村民说:“这么搞,不被抓才怪。”记者追问:“他们怎么搞?”村民说,亲眼看到他们在卫生间用洗衣粉泡水冲洗猪脚、鸡腿什么的。
随后,周某被民警带往离娄西街51号不远处小巷中的冷库,里面储存了200多箱冷冻熟食品,包括扁平状鸡翅、鸭腿、鸭脖、鸭头等。此外,还堆放了160多个塑料编织袋,袋内装着大量的半成品,每袋重达100多斤。
“快来两个人,这里有染色剂和漂白水!”在一楼门边停放着的三轮车里,记者看到了5个灌满红色液体的塑料桶,轻轻一晃,桶口处一片红,周某称之为“红油”。而在冷库外一张桌子底下,更是搜出了一大袋染色剂:胭脂色、食用色素红曲红、调味粉、牛肉膏等。
在二楼厨房和卧室的几个抽屉内,搜出了大量票据,记录了2008年至今大部分的交易。
在社叶村林某的加工作坊,一股骚臭味扑面而来。最里屋的笼屉上放着成批的鲜红鸭头,一旁还有一盆深红色液体。林某交代,这是给鸭头上色的,主要由胭脂红等染色剂调制而成。民警很快在现场找到除胭脂红以外的18包染色剂和已开封的肉味增香剂、工业甲酸等。
陈某是加工作坊的一名员工,平日负责帮林某修剪鸭头。“附近的大冷库是他(林某)租的,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不清楚。这个鸭头我不敢吃。”陈某说。
02【数月追踪】直击回收卤制品惊心“产业链”
销售可疑散装卤制品的娄西街51号。
庄某一家把收来的货搬进家里。
庄某等人从香吧食品厂收货。
在叶段村周边几个村里,很多人回收、拆包过期袋装卤制品。
3月22日,市长专线“12345”和“党报热线”88869996相继接到市民举报:瓯海娄桥娄西街51号熟食品店,批发、零售散装的“乡巴佬”口味鸡腿,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我怀疑这些都是从那些‘乡巴佬’生产企业回收的过期退货,拆掉原包装后又重新贩卖。”
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市长专线和党报热线随后展开历时两个多月的调查,并于昨晚联合警方展开行动。
一家可疑的熟食店:
散装鸡翅鸡腿,
为何像包装袋里拆出来的?
娄桥娄西街51号,紧邻菜篮子集团,共有4间打通的店面,是沿街最大的一家熟食批发店。店内摆满了猪头肉、猪大肠、烤鸭、牙签肉等熟食。记者询问有没有“乡巴佬”口味的鸡腿、鸡翅,一名伙计将桌上一个蓝色大框指给记者看。
这一看,立即引起了记者的警觉:这种鸡腿,色泽鲜艳、边缘平整,表面有一层油冻状的物质覆盖,非常平滑,且有明显的褶皱痕迹——“乡巴佬”一类的袋装卤鸡腿,因真空包装挤压,取出后正是这样的形态。“多少钱一斤?”记者问。
“10元,10斤以上7元,味道和乡巴佬一模一样。”店员回答。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超市和杂货店,产地在温州的袋装“乡巴佬”鸡腿,单个85克装的,一般要6元到7元。娄西街51号的价格只有其六分之一,如此便宜,难道真的如报料人所说,是拆包后的过期退货?
诸多疑点,让记者决定紧盯该店。
一辆神秘的蓝色厢货:
密封绿色编织袋,运送的是不是可疑卤味?
51号每天早上10时多开门,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直到夜里21时多。经过数天的蹲守,记者发现有五六辆车是专门负责给店里送货的,但奇怪的是,始终没有看到“乡巴佬”口味鸡腿被送来的踪影。
几天后,一辆“与众不同”的蓝色厢货浙CD5916引起了记者的警觉。
这辆车每天上午11时左右出现,由一名年轻男子(驾驶员)和一名中年男子运送。其他送货车辆,都是用蓝色塑料筐或蓝色塑料袋装货,一天往返数次。但蓝色厢货使用的却是密封的绿色编织袋,卸完货后就会离开,直到第二天才会出现。
其他货,店里的人会立即在门口拆包、解冻,可以清楚地看到都是猪头肉、猪大肠等。但该车送来的货,一卸下就抬到店铺里面的角落,从来没见过店员拆包,显得特别神秘。
记者怀疑该车运送的就是“乡巴佬”卤味。
该车返程时一路向南,从甬台温高速苍南出口向县城灵溪镇方向开去。而苍南,正是各类“乡巴佬”卤制品企业的集聚地。
3月26日晚上20时30分许,当记者追踪蓝色厢货至灵溪镇建兴西路时,由于路况复杂而失去了其踪迹。但是,如果猜测没错,蓝色厢货第二天一定会在高速口出现。
记者决定“守株待兔”。
一处藏匿乡间的村居:
绿色编织袋里的不明货物,是否来自这里?
3月27日上午9时左右,蓝色厢货果然出现了,但没有上高速,而是在路口靠边停了下来。
没一会儿,一名秃顶中年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停在了蓝色厢货边。三轮车的货斗用绿色帆布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时,厢货驾驶员将货柜侧门打开,三轮车将车尾调过来,紧贴着门。
两人谨慎地张望了一下周围,驾驶员爬进货柜,“秃顶男”钻进三轮车车篷。透过两车的缝隙,记者看到,“秃顶男”将一个个袋子递到驾驶员手中,赫然就是运到娄桥的绿色大编织袋!
从编织袋的形状可以看出,里面是重叠的纸箱状物体。从两人费力的样子可以看出,编织袋的分量不轻。搬了7袋后,厢货驶向高速。
记者兵分两路,一路追踪三轮车,一路追踪厢货。
厢货在瑞安下高速,经瑞安桐浦、瓯海潘桥,果然到达娄西街51号卸货。
电动三轮车经沪山办事处,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道路行驶,最后停在了平阳县萧江镇叶段村92号。
绿色编织袋里,装的是不是“乡巴佬”卤味?92号会不会就是他们的加工窝点?
一户高度警觉的人家:
运入家中的货物,是不是袋装“乡巴佬”?
这是5间相连的两层老屋,往南几十米属于苍南县沪山办事处新溪村。老屋北侧的两间房门开着,南侧两间则房门紧闭,92号在中间,门口等着一名穿红色睡衣的中年妇女。
看到记者的车跟着“秃顶男”的三轮车驶过,中年妇女一路紧盯,目光警惕。
老屋门口的通村水泥路,南面和北面均无法看到门口的情况,屋后则被另外一幢房子挡住视线。唯一的观察点,是门对面一个一两百平方米的池塘,再往前就是一条河和一望无际的田野,超出了视距范围。记者只能将车停在池塘边观察,摄影记者则潜入旁边的田野里,匍匐在数十米远半人高的菜丛中伺机拍摄。
14时许,中年妇女和一名小伙子骑上电动三轮车离开。半个多小时后,两人回来,将车尾紧贴房门。记者隐约看到,车篷内装满了绿色的袋子。
看到记者的车子还在,中年妇女投来警惕的目光,和小伙子说了几句话,小伙子也立即看了过来。中年妇女随即向记者的车子走过来,不断打量,拿出手机连打了几个电话,又向旁边的邻居询问着什么,久久没有离开。
为了避免引起警觉,记者只好下车,向村中走去。
随后,潜伏在田里的摄影记者看到,中年妇女看到记者离开,立即回到家门口,和小伙子一起,将5袋装得满满的绿色编织袋从三轮车上抬入家中,随后又骑车离去。半个多小时后,又运回3袋货物。这些编织袋和运到厢货上的明显不同,里面不是纸箱状物体,而是一件件小物件,类似袋装“乡巴佬”卤味的大小。
入夜,下起了暴雨。记者借着夜色和雨雾,将车停到了离池塘十几米远的一处房屋前。透过车窗一角可以看到,92号大门紧闭,灯光依然亮着。
晚上20时左右和23时左右,记者车子旁边的房屋里出来一名中年男子,先后两次过来敲车窗,警惕地询问记者是干什么的。(后经警方查证,该男子是92号中年妇女的亲戚。)
一条特殊的采购路线:
92号所进货物,
为何都来自“乡巴佬”厂家?
对方的高度警惕,让记者不得不离开。但一天的蹲守,却揭示了重要线索。
92号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偶尔走出房门的“秃顶男”和中年妇女都围着一条皮质防水围裙,而屋后的烟囱一直在冒烟。这么晚了,他们在烧什么?
叶段村92号附近,遍布着生产“乡巴佬”的企业。会不会是他们从“乡巴佬”厂家运回退货后,连夜在家中拆包装,并通过蒸煮、卤制之类的方式,处理过期甚至霉变的卤味?处理好后,则装到纸箱中,再用绿色编织袋隐藏?
地理位置的不利,让记者决定放弃蹲守。3月28日,另几路记者开始在外围的几个路口游走观察。
下午14时许,92号的中年妇女和小伙又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过叶段村,停在该村58号一家名叫“香吧”的食品厂门口。两人进入厂子大约半小时后,先后将4个绿色编织袋抬到了三轮车上。随后,又从该厂隔壁57号里搬出了两三袋(该厂没看到厂名)。两家厂均是生产“乡巴佬”食品的。
两人将货运回92号后,立即又到两三百米远的“浙江乡妹子食品有限公司”门口,从厂里抬出了三四袋绿色编织袋。
几天里,“秃顶男”、中年妇女、小伙子,每天下午都要到各个“乡巴佬”企业抬回一个又一个的绿色编织袋。夜里,总是穿着防水围裙忙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8时多,“秃顶男”就会到高速口给那辆蓝色厢货送货。观察结果,正一步步验证着记者的猜测。
一次重大的发现:
过期包装袋和霉臭卤味,
藏着怎样的黑色“食物链”?
尽管几乎已经可以判定,这一家人就是在收购“乡巴佬”企业里的产品,但是,他们收购的是过期退货吗?如果是,拆下来的包装袋又到哪里去了?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可以直接证明这些卤制品是否过期。
3月30日傍晚,记者捕捉到了重要证据。
当天下午17时左右,一名戴白色帽子的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停在了92号门口,和中年妇女交谈几句后,走进屋内,拿出了三四个装得满满的白色编织袋,
老人骑行1公里左右后,拐进田野中间的一条小泥路,停在了一间红砖砌成的小棚屋旁。棚屋里面和周围,堆满了空的“乡巴佬”包装袋;小路两边和棚屋前的道坦上,晒满了发霉发臭的卤鸡腿、鸡翅、猪蹄等,几十米外就能闻到恶臭。
老人打开从92号收来的编织袋,记者看到,里面装满的,正是一个个空的“乡巴佬”包装袋!
记者借故上前查看,这些空袋子,各种“乡巴佬”品牌都有,包括各种鸡腿、鸡翅、猪蹄、卤蛋制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很清晰,多为2012年上半年。
“乡巴佬”产品,一般保质期在9个月左右。可见,包装袋内被取走的卤制品,都已经过保质期或保存期了。
5月28日,记者再次观察到一个细节。
当天下午,中年妇女和小伙子又运来了几袋货物,但这次他们将货物放在了家门口。小伙子拿着一把剪刀,对袋子里的东西挑拣着,不时拿到鼻子边闻一闻,似乎在检查成色。小伙子的动作非常快,但记者还是看到,他手里拿的是类似“乡巴佬”卤猪蹄一样的东西,不时还用剪刀将上面的肉剪下来。
这些肉剪下来什么用?
在灵溪镇,记者试探性地询问一家快餐店老板,该老板隐晦地说,有一种肉是从变质比较严重的“乡巴佬”猪蹄上剪下来,专门卖给一些快餐店、排档或酒店,和辣椒一起炒。
暗访至此,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已经昭然若揭。随着公安的介入,昨晚,一张抓捕的大网向这些不法分子撒去。
03【回炉过程】过期食品可致癌变
在苍南凤阳村98号,3个大冰柜里有大量过期卤制品。
加工窝点里查获的染色剂。
现场一过期包装袋。
“乡巴佬”:苍南一带的著名袋装卤制品,有鸡鸭腿、鸡翅、猪蹄、卤蛋等。因为最早的品牌叫“乡巴佬”,于是后来很多消费者习惯把此地这类食品统称为“乡巴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过期食品须销毁。
过期食品的危害:过期食物很可能受沙门氏菌、弧形杆菌等细菌感染,易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突发性疾病;此外,过期食物在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亚硝胺、丙烯酰胺等物质,易导致中毒,诱发癌变、心血管疾病甚至基因突变。
过期袋装卤味是这样重新登上餐桌的:过期袋装卤制品退还企业→不法商贩向企业大量收购退货→拆除包装,通过加工掩盖腐臭变质,将过期卤味“改头换面”→销往各家熟食批发店→流入市场→消费者不知不觉中吃进口中
04【深入挖掘】警方侦查挖出更多乱象
加工窝点里查获的销售记录。
除了记者前期追踪到的叶段村92号,沪山一带到底有多少人在做类似生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4月1日,记者将情况反映给了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支队立即成立调查组,市长专线和党报热线全程参加并协助警方侦查。
做黑心生意的不止一家
经过一个多月的追踪、守候和案情分析,初步侦查结果让所有人震惊:收购退货的,叶段村92号只是冰山一角。仅沪山一带,除该92号“秃顶男”庄某一家外,还有庄某老家沪山台溪村的两个兄弟、凤阳村黄某一家、黄某岳父柳庄村的高某一家、柳庄村高甲某、高乙某、高丙某等人。此外,灵溪、桥墩等地,也有不少人在收购退货。
涉嫌向这些人出售退货的,除了记者暗访时看到的浙江乡妹子食品有限公司、温州香吧食品有限公司,还有温州香仔食品有限公司、温州吕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等众多生产“乡巴佬”的企业。
而从庄某等人手上收购退货后向市场批发零售的,除了娄桥娄西街51号陈某等人,还有瑞安乐某等。
这些人,和违法企业一道,共同构成了一个见不得光的黑色食品王国。通过拆除包装、清洗甚至再加工,将不同程度变质的卤制品卖向了毫不知情的消费者。
退货不断流向“下家”
5月28日晚18时15分,叶段村92号庄某,又从家中搬出了十几袋绿色编织袋。这次,他将三轮车直接骑到了灵溪镇建兴西路上的苍南货运市场,将货卸在了一辆棕黄色厢货边,与司机交谈几句后就离开了。
记者以带货为由向司机询问运费,司机指了指庄某刚卸下的货说:“像这样一袋100斤的,到路桥15元。”记者数了一下,庄某这次运了16袋大约800公斤货。当晚23时多,庄某又向该货车送来了六七袋货——两趟,就有一吨多退货被送往台州。随后的几天,庄某几乎天天晚上都往该货运市场运货。
对娄桥娄西街51号的侦查也取得了更多证据。该店不仅在几公里外的社叶村有一个面积数百平方米的加工作坊,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冷库,在古岸头村还有一个小仓库。
叶段村92号的庄某(“秃顶男”)几乎每天都通过浙CD5916向娄桥娄西街51号陈某运送五六袋到十几袋不等的货物。用这辆车带货到娄桥的,还有凤阳村的黄某,每次的量和庄某几乎相当。
过期食品多数销往菜场
4月初,记者兵分6路,连续几日对娄桥娄西街51号进行了暗访追踪。每天来该店买货的客商络绎不绝,私家车、面包车、电动三轮车、摩托车,来拿货的人几乎没有停过。每天早上开门时堆积如山的熟食,到了晚上,基本所剩无几。
4月15日凌晨3点,记者在浙南农贸市场一熟食摊看到,一个绿色的编织袋放在摊位边,里面的鸡腿和娄桥的几乎一模一样,“11元1斤”。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市区三区的不少菜市场,均有发现这类卤味,郊区和城中村的菜市场尤其多。
05【评论】让“黑食品”远离餐桌
发展经济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食品安全就是餐桌上最显要的民生。关心食品安全,打击“黑食品”,净化百姓餐桌,从中央到地方,动作频频,实属好事,可谓全国上下都已意识到净化百姓餐桌的重要性。
我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以来,频频挥动的法拳虽已显威,但执行力度与配套措施却稍显滞后。就拿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这一配套措施来说,虽然2011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署,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但局地“黑食品”仍不断刺痛国人眼球。究其根源,恐是“法拳”尚未能震慑那些作奸犯科的灵魂。高压线通电才有威慑力,捍卫餐桌安全,既要织密法网,更要不断挥出执法重拳,使不法者“步步惊心”。
我们当前亟待完善公众监督与全方位举报体系,及时发现并严打“黑食品”,依法重惩,让其一次作恶即倾家荡产;其二,严惩监管部门或监管人员的“主动失职”行为,扫清当前监管领域存在的“潜规则”,堵塞监管缺漏。唯如此,才能抓住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三寸要脉。
结语Epilogue
食用过期食品会导致恶心呕吐,甚至有癌变的可能,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可就是有那么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昧着良心加工地下产品。捣毁了一个黑窝点,可能还有更多的加工厂在地下默默地将各种变质过期食品运输到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口中。我们也亟待各地相关部门严打“黑食品”,保证百姓最基本的舌尖上的安全。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