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温州有!
温州市区有了一个吃免费午餐的地方。5日中午11时,一家名为“雨花斋”的素食餐馆,在鹿城区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低调开张,当天中午,有300多名市民在店里品尝了免费的5菜1汤。
记者在“雨花斋”看到,餐厅没有设收银台,分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80人就餐。跨进餐厅大门,迎面有“感恩吃素”字样,实木的桌椅板凳、藤制的灯罩。餐厅墙上贴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珍惜粮食,请勿浪费”等提示语,二楼一侧还摆放了一个书架,摆放着《弟子规》、《新素食救助现代人》等书籍。
鹿城区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主任陈爱飞说,餐厅的场地是社区提供的,因为该社区前段时间刚好想给一些寡居老人提供社区食堂,后来有热心人士找到她,说想开一家素食餐厅,免费为公众服务,做素食提倡“拒绝杀戮、素食健康”的理念,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这家餐厅就筹备成立了。
如果来的人太多,会不会出现顾客没菜吃的情况?该餐厅店长金女士说,因为是素菜,炒制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因为每天中午只设一小时的就餐时间,所以3天来,还没出现菜不够吃的现象。据介绍,该餐厅的菜都是到批发市场里采购的,食用油是专门从大超市买的放心油,大家可以放心吃。
这么个免费吃法,“雨花斋”会不会因入不敷出而无法维持呢?金女士说,“雨花斋”筹备了很久,此前他们也曾在温州以“雨花斋”的形式做过一天的免费用餐活动。目前,因为餐厅的米、油、蔬菜都由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助,一份饭的成本一般在5元钱左右,工作人员都是义工,不用算成本。如果按每天300人计算的话,一天也就1500元左右的费用,相信在大家的资助下,应该能办得下去。
时间:每天中午11时~12时
地点:鹿城蒲鞋市社区(距离桥儿头公交站100米左右)
吃什么:五菜一汤
谁去吃:特别欢迎有困难的市民
谁做的:一群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
温情温州一碗粥温暖一座城市
等待喝粥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老人向路人盛粥、发一碟小菜在温州市区华盖广场“红日亭”旧址,昔日免费供应伏茶的铺子,如今继续上演“爱心接力”,五六十位老人自发组织、自掏腰包,免费给路人供应暖身的热粥,还搭配了下粥小菜。
每天清晨,那里正排着一条长龙,许多从衣着、年龄和气质上就能看出并不富裕的民众,正安静地排队领受免费的大米粥。亭子其实是一顶帐篷,里面有一些桌椅,可供年老体弱的人坐着吃,更多的人坐在外面。那里正好有几棵大树,也成了吃免费粥的人休息的地方。每个领受大米粥的人都可以拿到一副同样免费提供的碗筷,出于卫生的考虑,碗用可以盛食物的塑料袋包裹。在亭子的一角,甚至还有免费的小菜提供;种类有酱瓜、黃豆、榨菜等等,用一个个小碟子盛着,供人自由取用。在亭子的一侧,有一个‘捐献名单’,表明是一些有善心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心点……”
其实这种施粥摊,出现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不止这一个……
伏茶地图一杯茶清凉一个夏天
伏茶,就是温州一个独特的符号。这个符号被注入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得这个符号更加醒目也更加充满灵动的力量。我们能从伏茶的清醇中,品味出温州特有的东西,那就是蕴含在地域文化中的为善之举、大度之风、助人之乐。可以说,伏茶已经摈弃居高临下的施舍,形成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给了这个城市夏日一抹最凉爽的清风——一杯伏茶,清凉了整个温州城。
示范效应温州频现免费施粥点
除了众所周知的红日亭,温州街头近来还不断涌现出新的免费施粥点。
在新桥,出现了一个免费施粥点。在现场,只见十几名义工屋前屋后忙碌着分发热粥,前来领取者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新桥施粥点”开张已是第9天,出资人为温州当地一位爱心林女士,每天可供三四百人就餐,一年费用大概在10万元。林女士说,他们有信心准备将新桥免费施粥点打造成温州的第二个“红日亭”。
龙湾状元亭领取全国首张施粥“营业执照”
7点整,穿着胸口上方绣有“和谐之家”白色工作服的义工们,抬出了热腾腾一大锅粥。队伍有序地前移,头戴小黄帽的状元友谊民工子弟学校的几位学生被让到了队伍的最前头。义工阿姨们,递给孩子们热粥时,还不忘叮嘱一句:“小心烫。”
“状元亭”与“红日亭”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两处都有一样的爱心,都在免费供应粥和伏茶;不同的是,“红日亭”由几位退休老人自发开办,而“状元亭”由机关干部牵头,企业家资助,几位老人具体运作,新温州人出劳力共建,并有86名不同年龄段的妇女担任义工。还有,“状元亭”拥有营业执照“状元和谐之家免费供应粥伏茶点”,对数量较大捐助可开具正式发票。
善行天下温州人用善行递出温暖名片
走近四月“中国好人榜”的温州好人,不难发现他们不过是身边人,善行也不过是身边事:为需了需要关怀的战友双亲,“助人为乐好人”周跃南替友尽孝28年;在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边,“敬业奉献好人”市长专线负责人胡琼洲一年化解群众来电难题45000多件;在需要救援的溺水伤者身边,“敬业奉献好人”民警陈文波嘴对嘴施救;在需要支持的弟弟妹妹和奶奶身边,“孝老爱亲好人”张青青拖着残疾的身躯,用稚嫩双肩撑起家的希望;在深陷火海的两位无助者身边,“见义勇为好人”周震寰不顾安危前来施救……
这些平常人平常事,并非一张张孤立的面孔,他们一次又一次在丰满着“温州好人”的群像。
人们不会忘记,吴斌、吴连表、毛陈冰这些温州人的名字;人们更不会忘记,“7·23”那个雨夜,一个个温州人大爱相援、倾城而动……这座曾因“财富”闻名的城市,这群曾以精明著称的人,近年来用具体行动改变着人们对温州人的印象,诠释着温州人的真性情。
温州好人的善行,并非一时的冲动,更源自温州丰润的社会土壤。
结语Epilogue
一份“免费午餐”成本不过5元钱左右,但是这种“微慈善”背后的社会意义,却不容低估。一方面,它通过向寡居老人、环卫工、三轮车夫等没有能力做饭、生活困难的人群免费提供营养、可口的午餐,对他们产生实实在在帮助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尊重;另一方面,它还在无形中普及了素食的饮食理念,这对于改变现代人大鱼大肉的不健康餐饮习惯无疑大有裨益。
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是温州人朴素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可以归结为“新温州精神”,它给了这个城市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温州人群体一个鲜活的灵魂。
我们有理由期待,温州公益崛起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而民间力量也会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到提升,超越草根性,走向专业化。温州,将塑造“新温州精神”,迎来新一轮发展。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