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爆出暂停房贷消息 温州未停贷但申请难度提高
核心提示:温州房贷市场并未出现大规模停贷,但购房者贷款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张钊 制图
“金九银十”的购房旺季已到,不少购房者跃跃欲试,但银行房贷却有些不给力。连日来,北京、广州、深圳、合肥、重庆等地相继爆出“暂停房贷”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那么,温州房贷市场最近有何新变化呢?昨日记者走访了温州市多家银行了解情况。
“下半年贷款额度紧张,我们支行已很少受理房贷业务了。”位于小南路的某银行支行负责人表示。记者采访发现,温州房贷市场并未出现大规模停贷,但购房者贷款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现象:部分中小银行“抛弃”房贷
市民王先生最近为了房贷的事情东奔西走,跑了四五家银行网点,却依旧未能落实。“我之前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还有银行主动提供服务。可现在一说买房,就被告知基本贷不出来,还让我去别家银行试试。”
陈孜是市区一家楼盘的置业顾问,她说:“和我们楼盘合作的是一家股份制银行,6月份之前房贷放款比较正常,6月‘钱荒’过后就明显收紧了,现在如果想要贷款,要排着队等他们的审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信贷人士向记者证实,近来银行信贷额度确实比较紧张,这种情况往年大多在10月份以后出现,而今年提前了,现在购房者想要成功申请房贷难度大大增加。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房贷收紧风潮中,二手房贷首当其冲,成为被银行“抛弃”的主要对象。某一家国有银行信贷人员表示,房贷方面的额度不多,首先要保证与开发商合作的一些新楼盘项目,二手房方面很少放款。“除非是对银行贡献度非常高的客户,我们会开辟绿色通道。放款周期要一二个月以上,首套房已取消8.5折利率优惠,执行基准利率。”另一家银行干脆表示:“我们已经多年不做二手房贷了。”
与国有银行相比,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房贷收紧现象更为明显。尽管一些银行官方回复说并未完全停止,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实际上这些银行已经很少接受购房者的房贷申请,或者会委婉地告知客户“一直到年底恐怕都很难”,建议他们到其他银行网点咨询。
相比较而言,几家国有银行的额度较为宽松。建行温州分行人士表示,目前暂未接到上级行关于收紧房贷的通知,政策和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交行温州分行人士也表示,目前仍然是正常接房贷业务,并没有停贷,不过利率优惠已从8.5折调整到9折。
探因:银行贷款重心已偏向经营性贷款和小微贷
探究近期房贷收紧的原因,银行贷款额度紧张自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为什么消费贷、个人经营性贷款并未同时收紧?温州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在6月“钱荒”之后,许多银行心有余悸,对风险的控制十分严格,其中对房贷风险尤为警惕。
截至今年7月,温州房价已经连续23个月下降,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仅今年以来,我市法院委托拍卖房产就达数百件,拍卖成交价低于银行贷款的房源时有出现。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加剧了银行对房贷风险的警惕。
“近期市场上关于房产税传言,也是银行头顶上一个紧箍咒。”我市明浩中介房产负责人刘先生说。房产税一旦推出,房屋作为投资品的持有成本就会大幅增加,房屋贷款高风险低利润,回收周期又长,如果房屋贷款一旦出现违约,对银行而言风险和收益很不匹配。
除了对房贷风险的警惕,银行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市银监分局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贷款,这促使了银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据记者了解,一些银行今年早早就调整了信贷结构,比如浙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把贷款重心放在经营性贷款和小微贷,兴业银行也逐渐把信贷资源转向中小企业。
“对于不少商业银行来说,房贷已不再是发展重点。”浙商银行温州分行人士表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多较基准利率上浮10%-30%,相比房贷业务利润较高,更能吸引银行的眼光。在银行资金面并不充裕的背景下,已失去黄金增长期、并不能为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房贷业务便遭受“冷落”。
支招:多跑多问加上耐心等待
银行提前收紧房贷,对于那些想贷款买房的刚需族该怎么办呢?
“不是说银行完全停贷了,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段的额度比较紧张,会大大放缓审批和放款速度。”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一般来说,现在申请首套房贷要等两个月左右,二手房贷则要等更长时间。从现在已经开始排队等待放款的情况看,即使到了第四季度,最多也是消化之前积累的房贷客户而已。
对于确实急需房贷的市民而言,他建议要早点提交申请,可以多跑几家银行,不同的银行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的支行都有自己的贷款额度和资源,或许能找到放款速度较快、利率较低的房贷。
对于不是急需买房的人,他则建议不妨多等一段时间,一些银行可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信贷额度,等资金稍有宽松,房贷便会重启;而且从目前形势来看,由于国家调控仍未放松,加上贷款环境紧,房价短期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以耐心等待。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