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革金招牌擦得更亮 温州勇于改革的35年历程
核心提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温州就肩扛改革大旗,担当改革先锋的重任。我们梳理历史的脉络,改革的脚步清晰可见……
回首过去,温州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区,创造了辉煌的改革成就,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弘扬。
审视当今,温州仍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承担着国家层面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任务,有许多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有的需要深化优化。
展望未来,温州要争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模范生,务必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继续把温州这面改革旗帜高高举起来。
——市委书记陈一新
35年
温州勇于改革的历程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温州就肩扛改革大旗,担当改革先锋的重任。我们梳理历史的脉络,改革的脚步清晰可见……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0年12月11日,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领到了一张用毛笔填写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执照上还附着她的相片。
出乎章华妹意料的是,她领到的这张证书编号为10101,正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章华妹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位合法个体户。2007年,因为业务的扩大,她申请了企业法人执照,成功地实现了个转企。
如今,这个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温州市工商局鹿城分局存档珍藏。
1981年
率先发展“小商品大市场”,创办第一个小商品市场
1981年,市区铁井栏创办起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买东西和看热闹的市民把短短的百米市场挤得人山人海。随后,各类商贸市场就如雨后春笋般在温州城乡涌现,温州的商品也通过这些市场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1983年,全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开业。1984年,乐清北白象镇办起了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市场。同时,柳市低压电器市场、金乡徽章标牌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相继崛起。1988年在首都北京创办的京温服装市场,成为温州人在大城市办的第一个市场;1998年巴西中华商城在巴西创办,首开国人在国外办市场的先河。
1983年
率先进行小城镇改革,建设第一座中国农民城
1983年10月,省政府下达《关于同意苍南县建立龙港镇(为县直属镇)的批复》,龙港镇开始快速崛起,龙港人从这近乎荒郊的滩涂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龙港建镇之初仅有5个小渔村、几座农舍和一片滩涂,龙港人靠着“农民城镇农民建”的精神,突破了土地有偿使用、集资建设城镇公共设施、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等一项项禁区,创造了龙港模式。
20多年前,龙港镇人均年收入仅约为400元,到了2012年,龙港镇实现生产总值161.1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935元。滩涂边上的5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人口40多万的浙江省经济强镇。
1986年
率先推进金融改革试验,成立第一个城市信用社
1986年,向银行借款受挫的杨嘉兴召集了7位合伙人,集资31.8万元,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温州城市信用社。
信用社开业当天就吸收存款30多万元。随后,鹿城信用社还公开向社会增资扩股,杨嘉兴还倡导成立了“温州市城市信用社协会”。
1998年,温州市商业银行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成立。2007年,改名为温州银行。
1987年
率先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出台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地方性行政规章
1987年,温州率先突破了体制瓶颈,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文件的出台催生股份合作制从一般乡镇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随后,苍南县在进行股份合作企业规范化试点时起草《桥墩门啤酒厂章程》,成为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为全国股份合作制的推广以及走出产权明晰化的步伐打开了突破口。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