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改这一年
核心提示:
从2012年3月国务院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开始,身处金改聚光灯下的温州,对原有的金融环境实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突破,其中,《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制定出台,打击企业逃废债工作情况,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温州指数的发布和升级等关键词句尤其吸引公众注意。
一、《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有望改善本土经济颓靡现状
2011年下半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很大程度上与民间融资法制不健全、民间融资管理无法可依有关。根据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被摆放在了首要位置,提出研究起草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方案。
2012年9月,温州市正式启动民间融资立法起草工作,成立《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起草领导小组。2012年11月19日,《 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完毕,草案共9章117条,涉及总则、民间借贷、私募融资、民间融资组织、民间融资服务、民间融资行业协会、民间融资监督与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2013年11月22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条例》(共七章50条)。2013年12月5日,温州市召开《条例》实施工作座谈,计划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从启动到审议通过,《条例》共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它的制定出台,旨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明间融资风险,促进明间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严打企业“逃废债”,重塑良好诚信氛围
自金融风波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处置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犯罪,共侦立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260余起,涉案犯罪嫌疑人380余名,涉案金额330余亿元,并查处了200余起因民间借贷引发的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恶意欠薪等案件。为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力度,市公安、司法、经信委、银监分局、金融办等多个部门明确职责,多措并举,合力推进。
2012年4月,温州市两级法院宣布建立“债权立案绿色通道”,加大对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一些企业改制、破产活动中所存在的“假改制真逃债”、“假破产真逃债”等规避法律的现象,予以积极有效制裁。
2013年年初,温州银监分局将第一批“逃废债”企业名单报市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处置领导小组,落实公安、工商等部门予以打击。
今年全市公安机关重点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恶意欠薪三类犯罪人员,共侦立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63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0余名;侦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30起,打击查处30人;侦立债务纠纷引发的非法拘禁案件14起,打击查处37人;稳妥处置各类企业欠薪、个人债务引发的聚集性案事件270余起。
据悉,全市还将集中开展一次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建立逃废债企业及企业主黑名单制度,加大对逃废债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三、不良贷款连续走高,政府银行纷纷出新招
据温州银监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以来,行贷款不良率从长期居全国地级市地位的0.37%一路走高,今年3月末我市不良率为4.01%。经过四五六三个月连续下降后,七八九十月份温州不良率又有所反弹,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4.31%,创两年新高。为缓解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长期走高,今年市政府通过司法途径,督促法院积极参与,开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吸收。
2013年3月,温州组织了100名法官,对50-100家银行机构进行帮扶,指导、帮助后者处置高达近240亿元的不良资产。
面对下半年不良贷款的走高,各家银行也在不遗余力地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及抵债资产转让工作,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明显加大:今年以来,工行、建行、农行、中信银行等均已通过挂牌转让等方式转让大量不良资产或抵押资产。
2013年9月26日,全国首家区域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与温州市政府、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市金投集团举行合作签约,此次签约是浙江省区域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金额不良资产的第一笔。同时,温州已成立的8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均对收购银行不良资产颇感兴趣,其中仅仅华峰、海螺、苍南润丰三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已与银行达成起码共4.7亿元的不良资产收购协议。
据悉,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温州的民资管理公司参与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遵循市场机制、价值管理的原则进行,目前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上仍需完善。随着金改的推进,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将有更加完整的体系。
2013年3月27日发布的“温州指数”显示的是下降的趋势。
四、“温州指数”立足本土,面向全国
目前,温州指数分为“本土版温州指数”和“全国版温州指数”。
温州指数,即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是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市金融办具体负责编制的用于反映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明间融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情况的一套指数体系。
“温州指数”编制工作于2012年4月份开始规划,同年12月7日,温州指数正式对外公布,2013年1月1日起实行“按日发布”。2013年6月28日,“温州•中国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即全国版“温州指数“)进行内部式发布。2013年9月26日,温州市金融办与中证指数签订了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合作协议。至此,全国版“温州指数”正式对外发布,温州指数网站同步启用。
据悉,“本土版温州指数”共设有监测点接近400个,涉及涉及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实体企业,部分民间借贷委托监测点以及典当行等其他市场主体,每天采集的样本平均在300笔左右,每周监测样本平均在1500笔左右。“全国版温州指数”设有监测点达200多个,涉及22个城市的当地金融办、温州商会、温州金融机构省外开设的村镇银行等,每周采集的样本平均300笔左右。
今年以来,温州指数除了8,9月份有所回升,该指数全年“波动下降”。据分析人士指出,该指数的下降趋势显示出经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当地民间金融组织对借款方的选择更趋合理、贷款发放更趋谨慎。
对于温州金融业来说,2013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温州金改进入突破之年,“温州指数”采集发布从温州本地拓展至全国,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顺利出台,中小企业私募债、小贷公司定向私募债等资本市场债券业务率先破冰。
但温州金改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这场民间金融改革能走多远,大家拭目以待。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