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商业智慧》书摘之三:谈创业的理想使命
核心提示:
在金温铁路建设的历史上,曾开工3次,停工3次,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仍然未能建成通车。浙江人民企盼百年的梦想,一直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停停建建,建建停停,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难解的“心结”。在这种背景下,年过古稀之年的南怀瑾先生毅然担当起家乡的“圆梦人”。
金温铁路建设难度大,收益慢,这是众所周知的。南怀瑾也说,“修铁路,是傻瓜才做的。以国内现在的种种条件,一条铁路修成要好几年的时间。至于收回成本,快则10来年,慢则20年。而要赚钱那就是30年的事了。投资铁路,要想赚钱的话,除非神经病,疯了,才会干”。既然如此,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还要知难而上呢?
实际上,南怀瑾先生成立铁路公司的真正目的是回馈社会。所谓取之于社会,还要用之于社会,这是他的理想,也是做公司的目标。他曾经多次致函金温铁路开发有限公司的同仁,要他们清楚他的思想、目标,以及公司发展路线。
南怀瑾先生究竟要修的是一条什么路呢?很多人理解不了,或者不能完全同意。他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4句话来为他的理想做注解,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了这个理想,南怀瑾先生曾做了很多积极有益的事情,如促成“汪辜会谈”,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创办太湖大学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倡导建设金温铁路只是其中的一件。
1992年11月18日,金温铁道公司成立,南怀瑾在公司成立仪式的贺词中再次强调,“在我个人的理想与希望来说,修一条地方干道的铁路,不过只是一件人生义所当为的事而已,我们真要做的事是要为子孙后代修一条人走的道路,那是大家真要做的大事业。”简短的“义所当为”一词,很好的诠释了南怀瑾在建设金温铁路过程中所背负的“使命感”。
合作建设金温铁路从1988年开始洽谈,到1991年底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同意,1992年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在温州成立,耗费了三四年时间。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沿线5个地点同时正式动工。那一天,到各现场观礼的沿线百姓达十几万人,这是老百姓自发参与的热诚体现。可见企业家做事只要怀有使命感,对国家社会有意义,自然有人响应,因为它代表着人心所向,能聚合无穷的力量。
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人能力大,实际的收益却很小?为什么有的人似乎无所不知,到头来却无所作为?为什么有的人腰缠万贯,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声望?答案就是——“缺乏使命感”。没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在经营中只想到“利”,忽视了“义”;只想到“我”,看不到“他”;只想到小,丢失了大;只想到今天,照顾不到明天,因此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混迹,无法在事业、人生等格局上有新的突破。
在商业投资上,南怀瑾始终立足长远。他说,即使是最穷的国家也可以修得成铁路,有些铁路迟迟成不了是人为的不肯做、推托。铁路不是修不成,引用孟子的话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南怀瑾经常引用“志心于道义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来形容那些怀有使命感,不为己力,不为私欲,真为天下利益,对于将来个人的有名无名,有功无功毫不考虑的人。
古人云: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不论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乃至企业、个人,即使再穷,只要有责任心、使命感,都会成为贡献一己之力的。南怀瑾多次重申投资金温铁路公司不是为名为利,是为了使命。他谆谆教导后人在经商过程中要始终负有使命感,只要真正为社会、国家设想的,一定做得起来。
带着“使命”去工作,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许多时候,内心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大局,差异取决于一念间。做人需要责任感,而做企业则要有一种使命感,有使命感的公司才能焕发出生机来。否则,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或者为了挣钱而挣钱,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商业的基本精神是追求利润,公司的责任在于创造财富。只要你有能力追求利润,创造财富,而又不忘记社会责任,那么公司的声望自会蒸蒸日上。这是南怀瑾先生的商业智慧的亮点。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