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 寻访记录令人温暖的师生故事
核心提示:有老师教诲学生的智慧故事,有退休教师和干女儿学生们的每月聚会,有老师费尽心力满足患癌症学生的最后心愿,有残疾学生铭记心头的40年前背她上学的老师等等,师生缘,珍惜、感动一生。
编者按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上,总有老师相伴,师生之间的故事总是那么温暖而感人,这份师生缘常常在学生毕业后还一直延续。今日教师节特推出专版,寻访记录令人温暖的师生故事,有老师教诲学生的智慧故事,有退休教师和干女儿学生们的每月聚会,有老师费尽心力满足患癌症学生的最后心愿,有残疾学生铭记心头的40年前背她上学的老师等等,师生缘,珍惜、感动一生。
胡明东和学生的神奇故事
老师的一两句话、一个小小行动,常常就改变学生的人生方向,鹿城区仰义一小的胡明东就是这样一位智慧老师,他和学生之间有着很多看似平淡却神奇的故事。
你要先懂学生
“那些爱调皮捣蛋的孩子,或是很让老师‘头痛’的学生,特别听他的话,下课爱围着他。”和胡明东同事了15年的林老师说,一个亲身经历让她印象深刻。
一天,两个女生课间告状:一个男生上课时脱鞋让她们闻臭脚丫。林老师知道这是个特别调皮的男孩。男孩来了,站没站相,眼睛朝天,问话也不回答。林老师很火。胡明东刚好经过,他先问女生,上课时有没有对男生的行为明确表示生气反对,女生说没有。他就批评她们上课时愿意和男生玩,下课后却来告状。林老师发现,那个男生听了这几句话马上站好了,眼睛开始发红。然后胡老师搭着他的肩膀说:“以后我们玩得文明些,有些事情不适合课堂里做。还有男孩子要大度些,不要因为女生来告状,回去报复她们。”只见男孩不断地点头。
胡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刚才不解释呢?如果你说了,林老师也会理解的,你现在向林老师道个歉。”孩子也照做了。事后,林老师很感慨地说,老师常会惯性思维,见这男孩平时爱捣乱,就容易往坏处想。胡老师特别懂孩子,能够抓住孩子言行背后的东西。
我曾经也是捣蛋鬼
胡明东说,自己小时候也是捣蛋鬼,但六年级的班主任黄祖界老师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
黄老师发现他这个所有老师都讨厌的混小子跑得特别快,就让他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跑2000米。一个冬天的上午,天气很冷,胡明东跑完步后只穿着短袖进教室,黄老师看着他对全班同学说:“你们一个个都缩着,冻得笔都拿不住,看看他热腾腾的,精神多好,你们应该向他学习,多锻炼身体。”当时,胡明东就觉得热血沸腾,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受老师的表扬。此后,他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初中毕业后考上体校,成为仰义一小第一个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老师。他说,他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像黄老师那样的老师。
正是自己的经历,胡明东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理解和关注,对他们的无助、烦恼和向往深有体会。他总结,做后进生工作,换位思考和区别对待最重要。
让运动带出好孩子
胡明东带出的校运动队成绩斐然,而且擅长用体育训练来纠正学生行为和品德的偏差。他说,通常后进生喜欢动,在其他课上没什么好展示,我就尽可能让他们到运动队来。学习成绩一下子难提高,先要求他们做好孩子,不要给自己、家和学校惹麻烦。
有一位女生,成绩很差,常和男生打架,并有小偷小摸行为。胡明东把她招到篮球队,让她当后勤部长,管理每个队员一天一两元钱的营养费。当时有同学说:“老师,怎么能让她管钱呢?”胡明东说:“放心,她会管好的。如果钱少了,老师来赔。”胡明东教她简单记账,比赛用钱也由她管,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10多年过去了,她现在是一家服装店老板,路上碰到胡明东,会老远跑过来给胡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
毕业后到仰义一小,胡明东呆了15年,市区有学校曾想调他,他没走。在这个乡镇学校,胡明东和学生们的故事还在一个个发生着。
郁老师和她的干女儿们
年已花甲的郁小鸥微信玩得欢。朋友圈里都知道,她有一群学生干女儿。在十多年的交往中,她们从浓浓的师生情慢慢演变为款款母女情。
“什么时候开始叫干妈的,我想不起来了,反正,是挺自然的事儿。”郁老师说。
“记得有一次,郁老师把我们的合照发到朋友圈,很多人跟帖问她哪来这么多干女儿?老师回复说手机充话费送的!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发来贺电,像上海移动发来贺电,北京移动发来贺电等,手机差点爆屏,大家都笑晕了!”干女儿之一叶力前说。
1978年,已经参加工作的郁老师考上温师院中文系,毕业后到温州中学教语文,一干就是29年,直到2010年退休。
“这些干女儿基本上是2002年到2005年阶段的学生。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女儿同学,起初是三五个学生认干妈,后来就不断有关系很好的学生要求‘入群’,当然,我有条件,条件还很‘苛刻’呢。”郁小鸥笑着说。
叶力前是她最早的干女儿。实际上,郁小鸥真正教她只有一年时间。“虽然郁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但高中三年她一直关注我,鼓励我,特别在高考最后阶段,对我的帮助很大,最后填志愿就是在郁老师家完成的。”叶力前说。
“记得那时,我担任校刊副主编,父母一直反对,认为耗时费力,我还和家人闹过意见。郁老师知道后,一直鼓励我,并做我爸妈工作,现在想来,那个阶段的锻炼受益匪浅。”叶力前说。
“郁老师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打开了我们的眼界。”美国加州大学硕士毕业,如今任企业经理人的朱玮感慨道,“很幸运的是,高中三年她都是我的语文老师。郁老师上课不局限于课本,不就事论事,总是旁征博引,开拓大家思维。那时她的教育理念就很开放,和国际接轨了。”
“之所以我们走得这么近,是毕业之后郁老师对我们关心的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在我们之间,已经渗透到我们整个家庭中了。”干女儿裘谷若说。
“李佳在医院待产的时候,我和她妈妈、婆婆都在场。当时旁边人很奇怪,李佳倒是很得意:‘我有三个妈,今天都来了。’”想起当时的情景,郁小鸥一脸掩不住的笑意。
干女儿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很多和父母不能说的话,就找干妈商量,干妈总能给她们一些很好的指引。
如今,郁老师也成为她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每月一次的干女儿群会是大家期待的“特别项目”。通常,每次聚会都有一个讨论主题,并拍下合照留念。婚姻、家庭、工作、育儿、心理……餐桌上,她们畅所欲谈,每每意犹未尽。有时还会策划一些主题活动,比如黑色礼服聚会、帽子聚会等等。
“聚会时,大家会把自己的困惑和难处拿出来讨论,相互之间提建议,而干妈会最后给我们作总结。所以,在这个群体里我们总是相互传递正能量。”朱玮表示。
“其实,现在孩子们带给我的东西远远超过我能给予的。”郁老师说:“和她们在一起,我年轻了很多。她们把时尚的理念带给我,如何化妆,如何穿着,如何保养,身边不少朋友都很羡慕我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干女儿,当老师真的很好!”
在学生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中秋小长假,广场路小学教师徐淑琦却忙着布置教室,迎接新一批孩子。从业26年,她与不少学生结下难得的缘分。小军(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
2007年9月,读三年级的小军从永嘉转学进入徐淑琦的班级,“小男孩长得机灵,人也聪明,就是太调皮,父母又不在身边,适应新的环境对他有点困难。”她对小军格外用心和照顾。很快,小军融入了新集体,不仅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也学会了关爱老师和同学,仅仅一个学期,母亲就惊奇地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大有改观。
转眼到了新学期,2008年3月8日这天,小军给老师送上了节日礼物——响声丸,“硬塞到我嘴里,说让我保护好嗓子。”徐淑琦清晰地记得发生在课间的温馨一幕,那天是周五。放学后,小军回永嘉与父母过周末,晚上母亲给小军洗澡时发现了不对劲:小军的肚子胀得圆鼓鼓并且青筋毕现,当即送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肝部长了肿瘤。
第二天一早,还在睡梦中的徐淑琦接到小军母亲的电话,“根本不敢相信。”徐淑琦马上打开电脑查找信息,同时,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医院。没过多久,徐淑琦再次接到电话,经过温州医院的检查,已确证为恶性肿瘤,长度达14厘米,且医院表示孩子太小没办法手术。小军父母立马带他赴杭州、山东、上海、北京等地求医。
3月11日是周一,徐淑琦告诉了全班同学小军生病的消息,并发动孩子们为小军祈祷。因为第二天是植树节,徐淑琦就带领全班同学制作心愿卡写上祝福语,挂在两年前在校园里种下的桂花树上。后来的几天,徐淑琦又鼓励孩子们为小军折千纸鹤、幸运星,一位学生的家长得知小军的情况后,全家连夜折了365颗幸运星。徐淑琦立马将礼物精心包装好寄往北京,一时间,小军的病房里挂满了带着美好祝福的千纸鹤、幸运星。
4月份,小军一家人从北京回到温州,住在宾馆里继续寻医问药,徐淑琦炖好了燕窝、虫草等补品并带了几名学生一同过去探望。此时,小军已经好几天吃不下东西,但见到徐老师他勉强答应吃一点,徐淑琦一口一口耐心地喂小军,竟然让他把一碗燕窝都吃了下去。同学们则带去了校园里的各种新闻,小军听得乐不可支。看到儿子笑了,愁了好几天的母亲也难得有了轻松的表情,聊天中徐淑琦得知小军想喝绿豆汤,宾馆里又没法开伙,她就急忙赶回家煮了汤送过去。而那天,徐淑琦的女儿发烧在家,她却没时间照顾。
病情急转直下让人始料未及。5月2日,小军离开了,比医生估计的时间多活了一个多月。面对全班同学,徐淑琦只说小军出国治病去了,“孩子们还小,对生离死别还没法承受,于是我选择了美丽的谎言。”差不多一个星期后,小军妈妈发来短信:“姐姐,谢谢您,给孩子带去了在人世间最后却最温暖的关爱……”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不仅仅有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关爱、帮助,更有一个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引导、教育:善良、助人、理解……
山村老师的滋味
紫风铃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
第一次上讲台,是一座木屋的乡村学校,复式教学,语文、数学、体育、音乐都是我任教。
记得第一次上课,因为紧张我把萤火虫的chong念成了“穷”(qiong),有学生在下面窃笑,我的脸涨得通红,情急之中我赶紧用手拍拍心头说:哇,老师好紧张呀!赶紧的,谁帮一下老师的忙,把错的字念正确。不知是哪位学生念出了正确的读音,我赶紧叫了那位学生当小老师,不仅要教我读正确,还要教会其他的同学。“萤火虫,挂灯笼,飞到东,飞到西……”我化解了尴尬,那节课在同学们友好的笑声和读书声中轻松结束。
下课了,小孩子们便拿出自制的纸球踢,橡皮筋跳。我站着看他们玩,有学生怯怯地过来叫:“老师,你也来踢,来跳吗?”童年时的我也是踢纸球高手,于是我教会她们各种跳法,有前跳,后跳、平跳、交叉的跳,花样的跳,学了很多花样后,学生像得了宝贝似的,很开心。跳橡皮筋的小同学便也雀跃着要我加入他们的队伍。我不会跳,他们就争着教我,大家还会一边跳一边一起念口诀。也许是因为我的加入,孩子们的口诀念得天响,那种气氛和壮观,久久回荡在操场上,田野里,小山溪中……
当新的一天开始时,我的灶台上有不知哪位家长送来的时令蔬菜、米或过节的粽子,桌子上会有一篮蓝杨梅,露着可爱的笑脸,抬着头,笑眯眯地看着我,整个房间,教室和空气里弥漫着五月杨梅的香味……
恩师背我进课堂
张永静民政部门退休职工
七岁那年,我寄居在上海亲友家医治腿疾,住处对面便是杨浦区宁国路小学。因为没有上海户口,我迟迟不能入学。
一天下午,我被告知能去上学了。来接我的是班主任金国华老师,年近四十、和蔼可亲。原来金老师通过抚养我的阿姨知道我的情况,就主动向校方要求让我进她班级上课,校长有些为难,金老师当即表示,如若不行,她就放学后独自给我一人上课。金老师说:“这孩子腿不好了,如果再没有知识那就真废了。”校方显然是被金老师的精神所打动,于是,我成了金老师班里一个来自温州的旁听生。
第一天上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高声朗读毛主席的一段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就这样,上学、放学,春游、秋游,上厕所、去操场,我的身边总有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不仅如此,金老师还让我当班长,经常在课堂上展示我的作文。遇有演出之类的活动,又想法让我唱歌或朗诵。总而言之,我身上的一些特长,总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展现。随着年岁渐长,我领悟了金老师的良苦用心,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腿疾的我树立信心,摒弃自卑。
我是不幸的,因为腿疾,不能和常人一样疾步如飞;但我也是幸运的,我遇到了金老师。是她把乐观和自信的种子撒进了我幼小的心田,使我的精神和灵魂始终可以跟常人同步而行。
时光荏苒,眨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因为各种原因,我和金老师再也联系不上了,不知她现在是否安好?不管怎样,我将永远珍藏金老师的音容笑貌和人格品行。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