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枫桥经验” 洞头连续十年获省平安县称号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陈蜜 报道组 陈燕燕 2015-04-19 10:13:03
核心提示:十年里,洞头县以海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力推进“平安洞头”建设,让“平安”成为百岛洞头一张“金名片”。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诸暨枫桥镇处理民间纠纷总结出的“枫桥经验”。洞头县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的精髓,并创新平安创建的工作方法,连续十年摘得省平安县称号。十年里,洞头县以海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力推进“平安洞头”建设,让“平安”成为百岛洞头一张“金名片”。该县所打造的“海上枫桥”样本,已然展现成效。

  搭平台夯实调解基础

  洞头是传统渔业县,从事海上作业是渔民最为普通的生活方式。渔船作业风里来浪里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旦发生纠纷,得跑温州城里,甚至要去宁波的海事法庭审理。”一位船老大如是说。一来一回不仅影响渔民正常的捕捞安排,由此产生的诉讼成本也不低。

  自2011年起,这个让渔民觉得麻烦的事,基本得到解决。鹿西岛上设立了“渔业纠纷联调室”,每年及时消除、化解涉海纠纷达100多起。而这,正是得益于同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联合制定涉渔纠纷诉调衔接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海岛渔民足不出“岛”就能化解纠纷。

  在洞头,像“渔业纠纷联调室”的平台并非个例。在县级层面,建立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由县级调委会或政法部门牵头,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采取调解组织“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依法处理”原则,做到网格内矛盾排查解决,村居一般矛盾就地调处,街道乡镇重大矛盾集中攻坚,部门信访分流处理,对疑难复杂矛盾会诊推进,形成矛盾纠纷分级调解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各类化解社会矛盾渠道和途径,也在不断涌现。该县先后打造了“洪老师法律咨询调处室”“王翠香接访服务室”等民间调解品牌,并聘用103名“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特邀人民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并在街道乡镇推行“周二民情沟通日”“周三夜访制”制度,以全县周二无会日保证县领导、部门领导、乡镇干部、网格人员深入村居,收集民情和维稳情报信息。

  社会组织争当“平安健将”

  每天早上8点后,在洞头北岙街道街头,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穿醒目红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的“海霞妈妈”志愿者。她们手拿扩音器,在各社区开展巡逻,收集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的信息,搜寻潜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洞头县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一街道(乡镇)一品牌,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和谐细胞”活力。“海霞妈妈”便是一支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社会组织。一位成员带动起一个家庭,一批家庭带动起社会。在该县,类似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比如大门镇的“老师伯”、元觉街道的“老娘舅”、东屛街道的“好厝边”、霓屿街道的“管事公婆”等。

  在霓屿街道内东郎村老村支部书记叶阿林的家门口,悬挂着一块“管事公(婆)之家”的标志牌。他告诉记者,在他负责的网格内,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串门入户。“常在村内走一走、常到山上看一看、常进家庭听一听、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叶阿林说,大家都是同村人,有困难一起帮,有问题一起想,没有什么矛盾解决不好。

  除了直接参与纠纷调解,一些社会组织还不断拓展“业务”,对网格内居家的老弱病残和空巢老人实行贴心服务,开通一键通电话,提供家政、理发、医保、家电维修、超市购物等服务,从另一个纬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洞头县大力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完成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鹿西渔港工程、教育幼儿园北岙园区工程等72件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无发生因重大事项推进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洞头县连续十年荣获省级“平安县”称号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洞头社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