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中国制造2025 “温州智造”如何顺势而上
技术合作签约仪式。李中摄
温州网讯 决意彻底告别低小散的落后生产格局后,温州装备制造业将何去何从?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战略中,温州制造又该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温州)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一致认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装备制造业要从生产、服务和设计等环节进行智能改造升级,实现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的跨越。
智能化道路通向未来
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温州经济而言,找准制造业发展重点尤为重要。
温州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轻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2015年总产值分别为3000亿元、2600亿元、500亿元。近年来,随着全市大幅度、全方位的“机器换人”深化演绎,带动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瞄准高端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正泰、瑞明、华联机械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
目前,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位,2015年其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全市60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装备制造业有405家,在6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装备制造业占到42家,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均在机械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电器产业基地、全国泵阀产业基地,激光与光电产业还是国家科技部的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制药机械等在全国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基础件(紧固件、标准件、轴承、减速机等)、铸件、锻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也具备一定基础。
据市经信委介绍,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化”融合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机器换人”成效显著,装备自动化不断改善;新装备开发力度加大,试点示范初显成效;服务平台初步建立,支撑能力逐步提高所释放出的政策红利。
尽管如此,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仍处起步阶段,存在智能装备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完整,有规模、有实力、并能持续成长的企业还不多等“短板”。
面对充满机遇的转型升级浪潮,与会专家认为,温州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提升制造的技术核心,走‘智能化’的道路,建立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框架势在必行。
融合创新转变发展模式
如果说制造业在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中功不可没,那么随着转型升级的要求,脱胎于传统制造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在未来的智造业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面对机遇,“温州制造”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力?
今年,市经信委下发温州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未来3年,温州将重点在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领域培育骨干企业,实施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慧车间和机器人生产线,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
在具体发展路径上,市经信委将围绕全市高端智能装备及制造过程智能化等方面薄弱环节,融合各种高端创新要素,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智能技术装备,提升一批传统智能装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重点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传统装备智能化提升上发力。
在产业布局上,我市将以高新区(浙南科技城)为核心,着力打造技术、人才、资本集聚的智能制造发展核心区和示范区;以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为主体,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全市各地根据块状经济特点突出优势特色,协同发展。
部分专家观点摘要>>>
原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森第:
智能制造的重点任务应包括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重点产业集成应用。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鞠恩民:
从指令发布到产品研发,从市场开拓到对客户反馈的跟进,智能设备在个性化生产和设计中发挥了又快又准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省经信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处长李京宁:
当前浙江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基础扎实,特色优势明显,集聚程度较高的局面,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对接中国制造2025是势在必行。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傅建中:
智能装备产业的任务要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温州日报 记者 李中 通讯员 姚芃芃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相关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