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处处透着“科技味”
温州网讯 下小雨,走在面积达144亩的创新创业新天地里,皮鞋不会弄湿;用水源热泵,把地下水升温到26摄氏度,让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感到舒适……作为温州在建规模最大、主题鲜明的科技创业创新空间,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处处透着“科技味”。
巧干加苦干,亮点在“交叉”
2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曹龙路附近的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工地,38台打桩机正在轰隆隆响着,100多名工人奋战在工程一线。自去年8月10日开工后,除春节工人休息了10多天,其他时间都是“日落灯不灭,人休机不停”。
每天一早,浙南科技城建设投资集团工程一部经理谢中武和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施工方现场管理人员夏自聪就准时出现,穿梭在工地现场,仔细督促每一个施工环节。“我们巧干加苦干,让这个科创平台早点投入使用。”
夏自聪说,其他工程都是一期完工后再开工建设第二期、第三期,但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的三期工程交叉进行,按照计划,今年年底一期工程结顶、二期地下室做好、三期桩基完成,到2019年8月份,所有工程完工。
谢中武介绍,浙南科技城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是浙南科技城首个大型政府自建物业项目,也是全市目前单体最大、配套最全的科创平台,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该工程项目从谋划到正式开工,只花了4个月,而一般这样体量的工程,要花一年时间才能正式开工。从建设进度来说,这样体量的工程,至少需4年时间,而浙南科技城只需3年。
科技含量高,处处有“玄机”
据了解,工程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年,除了三个标段的施工人员交叉施工外,单体装配式建筑帮了大忙。
“单体装配式建筑”,简单地说,就是很多建筑用材都是在厂家加工好了再运到工地上。比如大楼的建筑外墙,普通做法是先用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砌好外墙,再往墙上贴上瓷砖装饰。但在创新创业新天地的建设过程中,房子的外墙是定制了长4米、宽3米的“墙块”,在厂家加工好,运到工地拼装完成。这样不仅缩短了工期,也节省了成本。
夏自聪自豪地说:“乍看这个工地和其他工地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处处充满着‘玄机’。”
创新创业新天地建设中的9幢大楼,每幢大楼上的顶上都会安装晶体硅,进行光伏发电,每年节省下来的电费就非常可观;这里的地面建设用材,完全按照“海绵城市”的要求实施,用特制的混凝土、透水砖等建材,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控水,干旱时又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每幢大楼建成后,都会在入口处贴上二维码,用以追溯这幢房子的钢筋、混凝土等是从哪里采购的,房子由谁施工等。
新闻+
浙南科技城
今年将投百亿多元
开建20多个项目
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党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按照“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成形、八年争取建成”的要求,超常规谋划、高效率攻坚,大力实施重大功能性平台、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等先行工程。去年,浙南科技城集中开工首批总投资58亿元的八大重点项目,今年还将投入超100亿元,陆续开工建设20多个项目。与此同时,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有效推进,去年密集对接各类项目152个、高层次人才425人,今年要加大招引力度,跟踪项目和人才落地扎根。
这名负责人说,今年是加速奔跑的一年,浙南科技城将聚焦南、北核心区和茅竹岭东单元三大区块,把每一星期当作关键周,把每一天当作冲刺日,拆建并举、引育联动,持续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实现开发建设“加速跑”,争取到今年年底起步区建设初见成效。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刘彩玲/文姚卡/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