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剿劣”反面到正面典型 麻步前垟河只用了20多天
温州网讯 昨天下午,平阳县麻步镇前垟村村民李仰艺轻松地在家门前的前垟河畔踱步。大热天的,他卷起裤腿,在岸边泡了一会儿脚。李仰艺说,儿时游泳嬉闹的小河,又回来了。
然而,就在上个月,前垟河还是一条黑臭河、泥浆河,是全县剿灭劣V类水反面典型之一。短短二十多天,前垟河是怎么做到脱胎换骨,从反面典型“逆袭”成为正面案例的?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泥浆直排入河变成烂泥塘
前垟村,隶属麻步镇渔塘社区。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温正良,两年前调任至这里,成了前垟河的镇级河长。前垟河全长1.32公里,从渔塘溪交接处至鳌江交接处,主要起到区域内排水引水、连接相邻河道的作用。
三十年前,由于建房修路,这条河被拦腰截断,成了典型的断头河。温正良说,每当台风季节大水过后,附近的村民习惯往河里倒垃圾,有时还会把病死家禽丢入河中,河道水质越来越差,甚至发黑发臭,成了典型的劣V类水。特别是住在河边的村民,根本不敢开窗通风,怨声载道。
而让前垟河真正出名的事情,就发生在上个月。温正良说,当时,负责拆除和重建前垟村沿河一处危旧办公室的施工队,因为不文明施工,将打桩产生的泥浆直排入河,导致前垟河瞬间成了一个烂泥塘。
当地村民将这一情况向有关方面举报反映,引起了省督导组的重视,这一事件被列为平阳县十大涉水污染案件。
20多天整治,前垟河彻底“整容”
作为河长,温正良没有气馁,而是主动承担了责任。之后,他组织前垟村两委,通过巡河、宣传等办法,带领村民护河,同时开始彻底整治前垟河。
在前垟河上游,建有渔塘水库。因此,当地决定启动水循环改造工程,通过清淤、生态修复的手段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开挖水渠,使前垟河活起来。
通过近一个星期清淤,前垟河清出了5000立方米淤泥,运走20车岸上垃圾,并在河一侧开挖一条40多米的水渠,彻底解决河床过于狭窄、水流不畅的问题。
随后,河岸两侧的养鸡棚也被拆除,部分桑葚树和柚子树被移植,取而代之的是河两岸新建的游步道、绿化带,以及滨水公园。
短短二十多天,前垟河变宽了,水变清了,水质从劣V类变成可以游泳的三类水,鱼儿也重新游回了前垟河。如今,村民在河边建了石凳石椅,加设护栏,组成护河队,还把水环境保护写进了村规民约。
“前垟样本”成正面典型
前垟河治理工程完成后,省、市、县三级督导组再次督查时,对前垟河的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前垟河的治水经验完全是可复制的,应作为剿灭劣V类水工作正面典型,在全县推广。
再过一段时间,前垟村的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即将启动。等到工程完成后,前垟河的水质将进一步好转。这让温正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麻步镇副镇长陈自强说,今年初,该镇共有24条劣V类水质河道,占麻步镇河道总数的六成。经过一段时间治理,大部分水质已有明显提升。
“要完成年底前消灭劣V类水体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不过,前垟河这个样本,给了我们信心。”陈自强说,最近,当地加大了对剿灭劣V类水的工作力度,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担任劣五类水质河道的河长,并挂钩联系。对涉及治水问题清单、“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的,均由镇党委、政府班子牵头制订。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朱斌/文王诚/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