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代表委员热议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在线 2018-01-28 09:20:51

  光明敞亮的城市书房、温馨典雅的文化驿站、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这样的文化坐标,已经越来越密集、频繁地出现在浙江的文化版图上。将这些文化坐标串点成线就会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一个个“文化小聚落”已经逐渐成型,将普通群众的文化生活装扮得越来越多姿多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省两会期间,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的话题。

  1月27日上午,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委员们围绕办好民生实事等话题建言献策。浙江在线记者吴元峰摄

  种文化,城乡发展要协调

  在温州,这样一幕温馨场景已司空见惯——街头的小屋,暖黄的灯光从玻璃窗透出来,小屋里,人们或驻足书架前细细挑选,或坐在沙发上静静阅读。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如今已经成了温州街头的文化标志。从2015年开始,城市书房已连续3年成为温州“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全城已有34家城市书房,其中30家是由社区、企事业单位“众筹”共建的。

  “实践证明,只要供需对接,公共文化服务就能活起来,凸显出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们温州的‘城市书房’就是抓住了群众阅读需求的痛点,把高品质的阅读空间建到老百姓家门口。”如今,这样的风雅乐事已经惠及各地。全省已经建成城市书房133家,点点的灯光,点亮城市夜晚的精神之塔。

  城市有“书房”,乡村有“客厅”。被称作“村庄客厅”“乡愁基地”“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早已遍布浙江乡村。

  在基层文化战线工作了13年,省人大代表、温岭市文化馆馆长张一彦一直对文化礼堂建设有着很深的感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家已经不满足于看,而是要更多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这其中,文化礼堂就是群众参与活动的场所。”

  张一彦代表十分关注十方面民生实事中的“新增农村文化礼堂3000个”。“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文化礼堂不能成为摆设,要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他说,在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如何打造有文化内涵、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礼堂,吸引群众到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活动,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老百姓想去、爱去的地方。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省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创特色,文化品牌亮起来

  在台州,只要在“文化超市”报个名,就能利用闲暇时间,免费参加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培训。1月20日,参加台州市文化馆“文化超市”第21期培训的近400名零基础学员,用精彩的动态节目和精美的静态作品展示了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省政协委员、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龚乐瑛在朋友圈里转发了这条活动微信并配文:“艺术的大门在这里开放,你来,就有收获。”

  这份收获,来自于台州历时多年打造的“文化超市”公益服务品牌,市民可以享受公益文化多种艺术培训课程。“2016年,我们推出‘文化超市3.0’升级版,每年2期,每期提供40多个不同艺术门类和文化生活课程,名额供不应求。”微信公众号一公布开始报名,便瞬间报满。讲起报名时激烈的竞争景象,龚乐瑛委员仍历历在目。

  伴随着“文化超市”的转型升级,面向社会大众及专业人才对艺术的需求,台州市文化馆陆续推出的“周二艺术影院” “周三有约”“诸子艺术空间”“精品剧目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品牌也随之打响。2017年,台州市在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中期督查考核结果中处于全国前列。

  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各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纷纷创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惠民品牌。文化和创新,总是形影不离,在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特质。

  这两天,省政协委员、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乡长雷洁畅在会议间隙,还不忘和各村乡亲父老讨论乡村春晚的节目。雷洁畅委员说:“我们畲乡人民能歌善舞,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如今,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成了大家展示自我的新平台,参与热情可高呢!”据了解,丽水市“乡村春晚”文化品牌已入选国家文化蓝皮书。

  浙江“图书馆之夜”、衢州“文化加油站”、舟山“淘文化”、绍兴市“文艺专家门诊”、湖州“湖上云”等……近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大批公共文化品牌受到全国瞩目,文化服务惠及全民。

  强保障,体制机制是关键

  在浙江,对于文化的追求,已经上升为一种自觉——今年3月1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将正式施行。“《保障条例》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升到了法规层面,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认为,《保障条例》对依法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金兴盛代表指着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这段话说,就在省两会召开的前一天,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刚刚部署了这一重点工作。

  据介绍,接下来,我省将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推进第二轮10个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确定107个重点乡镇、1230个重点村予以重点推进和提升,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一个个引人瞩目的数据,印证着我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靓丽表现: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02家、文化馆102家、各类博物馆275家,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建成图书馆乡镇分馆894个、文化馆分馆312家、农村文化礼堂7916家、农家书屋25335个、文化广场2610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达到了2689平方米,上等级站比例达到了91.6%。

  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给全省人民带去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