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薄攻坚战从“1707”到“0”!温州经济薄弱村清零
温州网讯 作为永嘉县岩坦镇北部最偏僻的山区,曾经的岩门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而如今,一个集度假、观光、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养生区呼之欲出,将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转变得益于它与邻村潘塘村的抱团突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单纯性输血”到“多元化造血”,成为我市山区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的一个生动注解。
这不是个例。记者昨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消薄”攻坚有了阶段性成效: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全面消除170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5032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8.2%,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项目3339个。
据统计,我市有集体经济薄弱村1707个,占全省四分之一;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3323个,占全市五分之三,其中没有经营性收入村2288个,占全市五分之二。作为全省消除薄弱村任务最重的市,我市强化“村级集体经济是党在农村的执政经济”的认识,拿出真金白银,使出真功硬招。市委研究出台专项考核办法,明确今后三年,每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不低于15%,力争提前1至2年完成省定5年目标任务。去年8月,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决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工作责任与干部考核、提拔使用捆绑。市县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领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发“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对5404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
“消薄”只是及格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心是培育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村级集体自主经营、稳定收益。近年来,我市将大量优势资源集中投向“消薄增收”主战场,通过整合同类型的资源和优势,抱团确立发展项目,尽可能地放大资金、资产、资源的效用,确保每个项目都能产生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帮扶八法”,切实将两新组织的资源、资金、信息等优势转化为经济薄弱村发展优势,每个结对企业都要帮助谋划实施一个以上的村级发展项目;引导和鼓励外出创业能人、乡贤志士回报家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底子薄、力量弱,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扶持,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我市给出了一揽子扶持政策,让薄弱村优先享受政策红利——市财政在原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增加2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行、农商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信贷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或参股的项目在信贷支持上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通过政府搭台,引导村集体利用资源优势,通过提供保水渔业、水域养护、林业巡养等劳务服务,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获得政府补偿。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缪眎眎
通讯员:黄琴琴陈翰博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