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Guideline
走近苏步青先生,就走进了中国近现代的数学史。
这位巨匠曾是平阳腾蛟镇的一个牧童,是什么构成了这位数学大师与众不同的风骨?或许就是他百年生命历程中,那些“简单”的,甚至与数学无关的,重要的人生经历。
近日,人物传记纪录片之《百年巨匠——苏步青》开机,力图向我们讲述百年巨匠苏步青的故事。先和小编来简单了解下苏步青先生的生平吧。
简介苏步青生平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卧牛山下农家子爱看《三国演义》的小牧童
苍劲中透着勃勃生机的“榕抱枇杷”,至今仍守望着苏步青的故居。
1984年,苏步青为母校平阳县中心小学创作了《卧牛山谣》,学校为此立碑纪念。1987年9月18日,苏步青来到母校访问,喜看卧牛山碑。
“卧牛山下农家子,牛背讴歌带溪水……”这是苏步青先生1984年为母校平阳县中心小学创作的《卧牛山谣》。
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平阳县西部腾蛟古镇上,其父苏宗善生育了13个孩子,却只存活了苏步皋、苏步青以及另外两个女儿。苏宗善略通文墨,想让家中两个男孩成为文化人,于是得空便端来一碗水,让苏步皋、苏步青用手指蘸水,在桌子上写字。苏步青由此开了蒙。
村里的孩子自小都要学会劳作,不是帮父母下地,就是要执起放牛鞭。小小的苏步青每天赶着一头小牛上卧牛山,翻开一本借来的《三国演义》,在牛背上读得起劲。当读到骁勇善战的张飞时,他不禁手舞足蹈地模仿起来,岂料一回一不留神从牛背上摔了下来。起身时,他看到身边就是刚砍过的竹茬,位置若再偏一分,后果不堪设想。父亲苏宗善得知此事,终于咬牙送苏步青去上了学。
莘莘学子秀而翩从常常罚站到名列榜首
如今的水头镇第一小学,走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校训“认真学习、奋发向上”,那端严而又含蓄的字体下方题着“苏步青”三字;苏步青在百年诞辰之际曾给该校师生写信,勉励大家积极有为……这座让他在耄耋之年依然无法忘怀的母校,曾改变了他的人生。
苏步青小学五年级那年,遇到了地理老师陈玉峰。
陈老师学识好,讲课生动,待学生也好。苏步青一下子迷上了陈老师的课,地理成绩佼然前列,但其他科目成绩依然不佳。
陈老师心里明白苏步青是个聪明的孩子,经过观察和了解之后,他找机会给苏步青讲了牛顿的故事:12岁的牛顿从乡下到城里读书,成绩不好,经常被同学欺负,后来奋发努力,考了第一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他最后问:“你怎么对得起省吃俭用的父母?”一句话让孩子心头积累的委屈和对父母的歉疚之情都涌上了心头,泪水涔涔而下。此后,他开始认真学习。很快,天资聪颖的苏步青从“背榜生”一跃而上,连续三个学期考了全班第一名;小学毕业参加中学入学统考后,他的名字赫然上了当年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入学新生的榜首,获得了在校四年学杂费全免的优待。这在平阳是史无前例的。
省立十中教学条件优良,老师们不仅饱学善教,对聪颖好学的苏步青还格外青眼。苏步青更热爱学习了,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中学二年级时,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杨霁朝成为苏步青的数学老师。在第一堂课上,杨老师先给学生讲了国难当头的政治局面,讲了救国就要发展科学的道理,还告诉学生们数学是科学技术基础……这一堂课开启了苏步青新的思索,对国家民族的思索,对数学和科学的思索。在各科成绩仍然名列前茅的同时,他又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额外学习了课本之外的深奥的数学知识。
中学三年级时,苏步青再次遇到一位好老师——新任校长洪彦远。洪校长鼓励苏步青要外出留学,学到更好的知识再回来建设祖国。在苏步青快毕业时,洪校长正好调任,但仍然热心安排苏步青毕业后前往日本公费留学的事宜。
1919年秋,年轻的苏步青借道上海前往日本,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享受公费留学生的待遇;1924年,他考取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开始真正进入玄奥高深的数学王国;1931年3月,他拿到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这年他才29岁。这期间,他找到了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他曾说:“当我埋头在数学公式里的时候,我感觉是最幸福的时刻。”
毕生事业一教鞭与教育割舍不断的一生情
毕生事业一教鞭”——这是苏步青对自己一生成就的评价。
1931年,中国依然满目疮痍,征战连年。在国际数学界已经颇有声誉的苏步青携着满腹才学和满腔壮志,婉谢了日本学术界的依依挽留,毅然归国,来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由此开始了大半生的执教生涯。苏步青雅好诗词,落笔清俊,世所共赏。他写诗论及自己的成就:“毕生事业一教鞭”。
据统计,仅到1952年的21年间,苏步青培养了106位杰出的数学研究者,私淑弟子更是不计其数,学术界号之为“微分几何学浙江大学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调整,苏步青与陈建功等教授来到复旦大学,着手创办数学系,并成功建设成为在全国高校中颇具嘉誉的数学教研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有三十多个学生在全国各个大学里担任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国数学理事会中有15位理事是苏氏门生。我国当代第一个完全由国内培养的、以其科研成果赢得国际数学界注目的数学家方德植,就是苏步青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之一,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方德植的学生;数学界的佳话、“夫妻院士”谷超豪、胡和生夫妇是苏的学生,中科院院士李大潜是谷超豪的学生……
纪录片开机拍出苏老与众不同的风骨
《百年巨匠——苏步青》总导演李黎介绍了创作思路。李黎说,拍摄这位大家,是一道难题。但我们知道,这位巨匠也曾是平阳腾蛟镇的一个牧童;他的生平,也曾是加减乘除这么简单;他的心路中,会不会也有解不了的方程。他一百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有那么多的节点,有的甚至与数学无关,他还能将书画和诗词努力做到极致。这是不是苏老与众不同的风骨,运算思维的精要呢?解密巨匠的天赋,证明大师的命题,或许点拨我们的,正是这些法则和定律。
本片将以苏步青一生致力的数学领域为坐标,将其生命中的重要节点为切入视角,以缜密严谨的逻辑串接历史,力求人物形象主干清晰、枝叶鲜活。同时,不囿于人物传记,用全文化的手段使本片在结构上最大程度丰满和极具内涵。
李黎说,“寻访、感受、呈现”作为本片风格的依据。化说教为故事,化学术为知识,化笼统为细节。本片对苏步青的呈现要使观众“见其人,闻其声,知其事”。
结语Epilogue
苏步青一生教书育人,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呈现出良好的苏步青效应。
我们缅怀苏老,缅怀他的爱国和笃学,缅怀他的严师和身教,缅怀他的德性和铮骨。
在他任教过的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在薪火相传的探索与求知道路上,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承续着前人的智慧,照亮了来者的路途;在他的家乡平阳和腾蛟,他是一位心悬故土的长者,时时牵挂着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的故事在家乡流转,孩子们踩着他走过的印迹,走向未来,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