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与发展间找到平衡点 五马老街:旧时光里说新事
人们在戏台前观看演出。
街区的表演活动。
古朴的牌楼石门、石桥、戏台……金秋10月,重新修复的温州市鹿城区公园路掀开红盖头,正式与先行完成改造的五马街、蝉街连为一体。至此,整条步行街从原来的424米扩展为1400米,城市文脉与记忆在这里被一一唤醒。“十一”长假,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日均人流量达22.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6.7%,街区日均销售额达1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创历史新高。
老年人沉浸其中,年轻人极力追捧,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旅行团,无不宣告着,这条始建于东晋,已经有1600多年历史的五马老街青春正好。
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是如何进行活态保护的?在保护与发展间,如何拿捏好平衡点?这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索。
逝去的历史如何再现
修旧如旧 挖掘郡城文化精髓
从晚清风格的公园路漫步到民国风情的五马街,再来到民国风与现代元素混搭的蝉街,游客可以一路感受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情万种:老条石铺就的路面,亭台楼阁装点着百年瓦当,老香山、五味和、金三益,老字号招牌上写满了故事,在街头演绎的古法造纸、活字印刷,更是古色古香、趣味十足。
而在过去,这条温州知名的步行街曾备受诟病:有人吐槽路线太短,只用10多分钟就可以从头逛到尾;有人抱怨灯箱广告混乱、单车横冲直撞;有人不满品类单一,路旁除了鞋子衣服店,别无其他经营业态。
2017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域谋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由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指挥部指导鹿城对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重头戏便是将蝉街、五马街、公园路连为一体,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打造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
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必须改造,可怎么改是大问题。在久浸时光的“主动脉”上动手术,考验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
第一步是拆整。鹿城区实施了全域24小时交通、店招、业态等严管措施,清理违规停车场、无序共享单车和违规广告灯箱;紧盯纱帽河等10余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提升,并开展危房修缮、立面洁化、店招审批等一系列工作。而最大的挑战来自蝉街,其沿线建筑功能复杂、类型多,建筑形态、材料与色彩等与历史风貌相去甚远。
“蝉街陆续拆除1300余个防盗窗和雨棚、序化900多个空调外机、整治287家店面招牌……”五马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跃龙透露,改造势必影响正常营业,为说服1500余户商住户,街道反复召开70余场协调会,一遍又一遍上门做工作。
接下来,还原历史韵味同样是一项大工程。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陈铣告诉记者,为挖掘温州近1700年的郡城文化精髓,改造团队累计整理涵盖文史、绘本、照片、文集等各方面内容的文史资料1000余本,从而为整体工程和文化节点打造提供了复刻依据。最终,从古城老街、坊巷制度、温州开埠、历史名人等角度切入,策划编写了街区文化脚本。
有了脚本后,陈铣和团队成员及时联系古建保护志愿者团队,遍访拆迁现场,把拆整过程中搜集的老旧建筑材料重新用于历史街区改造,有效实现历史建筑的异地重建。“我们尽最大努力利用老砖老瓦,一些老石条的历史甚至达到了150年以上,历史文化的沉淀在这些老材料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陈铣说。
而在许多“历史文化记忆”都已消失的公园路上,改造团队在有关部门和文史专家指导下,从文史资料中一点点挖掘逝去的文化元素,最终敲定“公园路十景”还原方案。
作为其中一景,新出现的戏台、门台,成为公园路的点睛之笔。设计团队根据一张老照片还原城隍庙的风貌,设计了“南戏台,北照壁”。“百年前,老百姓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就在城隍庙和戏台。如今,这里又将成为市民日常的活动场所,让人有种时空交错之感。”改造团队成员郑源泓说。
修旧如旧还体现在传统工艺的使用上。“清水老砖墙采用温州特有的平立砌;山墙面上采用温州特有的古法沥灰粉墙,将海里的贝壳类动物烧制作为黏结剂;门台、檐头的修缮使用了适宜温州湿热气候的温州灰塑;雕刻采用了檀雕、砖雕。”陈铣告诉记者,整个改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温州明清古建筑工艺,结构形制上基本采用鲁班燕尾榫卯榫工艺。
淡去的乡愁如何复活
多样业态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后,如何更好地植入业态,从而触动更多人的乡愁记忆?成为了鹿城有关方面的新思考。
“一方面是寸土寸金的历史文化街区,一方面是无法承担高昂租金的文化特色产业。”陈跃龙说,如果过度追求街区的土地价值和商业潜力,盲目引进业态,将导致整个街区失去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陷入发展的死胡同。
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谈判,街区全面推行“五禁三审批”机制,大力开展低端业态清退以及新业态引入等工作,累计淘汰低端业态商户86家,在核心区域整合腾空2万余平方米的可利用商业空间。
让很多老温州人心心念念的五味和、温州大酒家、大众电影院、老香山、金三益回来了。“温州大酒家的馒头、五味和的鱼生,还有大众电影院每天傍晚叫卖二手票和橄榄的声音,是几代温州人的共同记忆。”温州市民刘金荣说,小时候,亲朋好友来温州,五马街是必去的。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讲到,有人想去五马街买条裤子,结果东逛西逛,这也想买那也想买,结果反倒把买裤子的钱用完了。
如今,走进温州大酒家,以温州街巷名命名的包厢、透着古风的大堂,巧妙嵌入瓯窑、瓯绣、瓯塑等经典瓯文化元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整个街区文化氛围提升了,倒逼我们也要打造特色品牌。”温州大酒家总经理池赵炼说。
“为了在布局业态时拥有更大自主权,我们通过反复做工作,不断加大自持物业比重。”据陈跃龙介绍,在推进公园路改造过程中,政府拿到了97%营业房产权。他们利用街区资源整合过程中新增的商业面积,鼓励和引导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街区商业运营,努力打造温州“百工之乡”的体验平台和展示窗口。
“我们将公园路沿街非遗及文化体验类业态占比指标作为重要条款,纳入政府与运营商的合作协议,并采取上门邀请、租金优惠等方式积极引入非遗类业态。”陈铣说,目前,公园路项目以平均租金5折以上的优惠力度,成功吸引了瓯窑馆等13家非遗及文化体验类业态入驻,占公园路总商业面积的20%。
与此同时,街区积极盘活闲置空间,打造温州科举文化展示馆、大众电影院通道文化长廊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展陈点,让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成为展示温州传统历史文化的形象窗口。
泰顺禳神鼓、苍南狮舞、褚氏太极……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五马街头的一幕,让永嘉人邹苗直呼温州非遗家底原来如此惊艳。“各类活动隔三差五上演,让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打卡点。”陈铣说。
除了线下活动,线上也很热闹。街区推出“温州三十六坊”微信公众号,结合历史商贸街区特点,定期推出历史文化街区百年老店、百年建筑的历史故事,累计点击量已超过200万人次。
传统的街区如何变潮
科技赋能 建设智慧治理平台
走进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五味和”店铺,各个摊位前都竖起了一台iPad大小的刷脸设备。记者买支雪糕,和显屏“对视”一眼,再输入绑定的手机号码,不到10秒支付便完成了。
从推出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全国首个“央信”多维码诚信门牌,到引入全景VR技术打造旅游体验中心……眼下,古老的街区,科技感十足。
在五马街34号,“一百·无料书铺”被喻为街上的“最美书店”。无料书铺得以入驻五马街,得益于与国有企业一百公司的牵手,双方采取联营的方式,降低了无料书铺的经营成本压力。书店的设计既融入了现代的空间理念,又保留了原始的建筑格局。店内设有小型展厅和文化展示区,并且承办作家签售会、小型讲座或者团队外拓活动,让这里充满年轻人的欢声笑语。类似“无料书铺”这样潮味十足的新业态,街区共引进了48家。
这些天,每当夜幕降临,约上三五好友到五马街“踩”鱼,成为了小朋友轩轩的新习惯。“街区设置的灯光秀、3D互动投影等,成为他和其他小朋友经常念叨的游玩项目。”轩轩的家人告诉记者。
在活动现场,时不时见到拿着手机拍来拍去的外国友人。温州市、鹿城区两级宣传部门把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温州国际传播网红孵化基地,通过举办“Young朋友in温州”网络国际传播系列活动,培育打造国际网红传播队伍。来自美国、南非的外籍主播们,向全世界即时传播温州美景、美食、文化,收到各国网友的互动点赞。
8月5日,随着五马商圈“智慧大脑”“5G融媒体+应用实验室”的揭牌投用,新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正式进入了“智慧街区”时代。五马商圈“智慧大脑”由鹿城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和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联合打造,融合政法、公安、行政执法、信访、应急管理等多部门社会治理智慧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算法、5G及可视化等诸多前沿科技,动态感知城市社会治理全域数据,赋能智能城市应用。
鹿城区委宣传部网信办副主任朱丽华告诉记者,“十一”长假期间,针对骤增的人流量,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利用五马商圈“智慧大脑”数据平台动态监测,热力图、流量监控等实时数据反馈,第一时间在人流量聚集的场域增派管理人员,同时叫停一部分演出、延长一些节目时间间隔,并在一些重要街区路口,实施“人墙”式导流措施,确保秩序井然。
插上智能化翅膀的古老街区,正迸发更大的青春活力。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