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福德湾华丽转身背后,不平“矾”的抉择

福德湾华丽转身背后,不平“矾”的抉择

温州网 2023-08-13 09:56:15

  温州网讯 “我以前挖矿,现在开火车头,带大伙看看。”51岁的矿工林行松,摇身一变,开着黄色漆皮小火车,带着游客来到福德湾的“矾”世界。

  当了26年矿工,谈及小村昔日繁华,林行松满脸笑意:“年轻时候,因为我是矿工,来相亲的都要排队咧!”矾山镇采矿炼矾,距今有6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矾山镇周边的鸡笼山、水尾山至大岗山一带绵延十公里,明矾储量达2.4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80%、世界60%,“世界矾都”实至名归。

  福德湾村沿着鸡笼山而建,从山上到山下,依次为矿洞、居住处、炼矾区,村民多依靠矾业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第二代自来水技术在全球普及,明矾市场总需求暴跌,矾山受到了巨大冲击。

  据统计,2016年1月至7月,矾山镇明矾产量仅5992吨。2017年,林行松只得放下矿具,和几个老乡结伴外出寻商机。矾山镇炼矾工业也停止采矿生产。以“矾”致富的辉煌落幕,矿山小村的何去何从,成为大家一致关心的话题。

炼矾旧址

  福德湾走的第一步,是生态修复。炼矾工业停产同时,福德湾村用黄土将数以千亩计的“矾渣地”掩埋,并种上十余万株珍贵树种。

  2011年,北京大学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阙维民教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P·E·马丁先后到访,建议以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这为矾矿遗址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作为“中国矿山井巷之乡”,矾山成立了矾矿申遗促进会,先后筹措4000多万元,启动该项目。

  随后,福德湾村内的193间古民居和82处炼矾遗址进行修缮,最大限度地展现特有的工矿文化。福德湾矿工村也陆续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等荣誉,矾矿申遗稳步推进。

  “矾”是过往,皆为序章。以福德湾矿工村为中心,当地致力建设工业旅游目的地。

矾山新貌。 陈耸 金朝丹 摄

  据矾山镇宣传委员应孔渠介绍,福德湾村与温州矾矿达成“文化寻根”战略合作,系统梳理600年采矿历史,大胆参照“采矿、转运、煅烧、风化、结晶”等明矾采炼工艺顺序编排旅游线路,让游客亲身体验“一颗明矾”诞生的故事。

  有别于“一炮走红”的网红路线,福德湾村以“一个矿工的一天”为主题来组织矿区规划,一个“矿工生活区打造成为古村商业区,矿工挖矿区转为矿硐体验区,矿工炼矾区成为矿山游玩区”的发展模型逐步成型。

  非遗传承人刘祖玮在福德湾矿工村一角开办“矾客工厂”,用一把镊子、一把剪刀、一池矾液,每年为5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传授矾塑非遗之美。

  林行松和同乡也回到了村庄,带着游客开启“非矾”之旅。朱敬记也回来了,其祖父朱为唐,1945年就在矿山经营肉燕,工人下矿吃一碗“平安燕”,饱腹也寓意平安。矾山镇政府凭借“以改代租”形式取得了47间福德湾老式民居的经营管理权。2018年,在政府支持下,“为唐公肉燕”老店新开。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肉燕制作技艺”传承人,朱敬记还与苍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成立矾都肉燕培训机构,培养了数百名肉燕实用人才,矾山镇如今开出了60多家肉燕店。据不完全统计,矾山肉燕全年产值已超2亿元。

 做肉燕

  老矿硐里有凉风,也吹出了“新风”。福德湾通过经营入股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利用312平硐工矿文化遗产,结合矿硐周边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变电所、空压机房、炸药收发室等场景,让古老矿山与深藏地下356万立方米的矿硐同现代艺术、霓虹灯火互相交织,点亮“夜之城”。

  今夏,矿硐广场人气格外火爆。“由于南洋312平硐吹出的恒温18℃的风,广场十分受欢迎,自6月下旬以来,每晚接待群众一千人次。”应孔渠表示,7月份,当地还举行了清凉一“夏”·非“矾”夜市开幕式,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客前来打卡。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福德湾华丽转身背后,不平“矾”的抉择

  记者 金朝丹 速写 王伯承 通讯员 邵海涵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