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瑞安市】让调查研究亮出高“研”值

【瑞安市】让调查研究亮出高“研”值

2023-09-14 15:37:13 徐以诺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时只有始于预,现于行,终于果,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调查研究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才能真正制定出利民政策,惠之于群众,让调查研究亮出高“研”值。

  要始于预,带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备足“功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选好题是做好调查研究“功课”的第一步,选题如何,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成功与否、调研报告质量的高低。再好的调查研究,若没有充足的前期准备,也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前必须要提前思考调研的课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才能“调有方向”“研有目标”。因此广大干部在调研之前必须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熟悉基层情况,把所到之处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和讲的最多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结合被调研地区的风土民情和地理环境,制定周密方案,确定提纲,瞄准方向,避免“脚踩西瓜皮、走到哪滑到哪”的轻率和随意,科学确定调研课题。

  要现于行,带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决心找出“答案”。“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调查研究并非做过客、当看客。做好调查研究,不仅仅是要“身入”基层,更是要“心入”基层。只有下马观花,脚踩泥土,在大脑熟悉“上情”的基础上沉下身去调查“下情”,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取到真实的案例和材料。在调查过程中,广大干部不能照猫画虎,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走、真听、真言、真究,真调查、敢较真,不走“经典路线”、不搞“盆景式调研”,带上“显微镜”,针对问题找“答案”,将企业经营的困境、社区治理的难处、群众生活的问题真实地记录下来、汇总起来、从真实情况中探究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要终于果,带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智慧开好“良方”。调查与研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要促进“转”字,以用为本,把成果转化作为调研的落脚点,切忌一调了之、只调不研、研而不实的假调研现象。因此,调查研究不能就事论事、浮于表面,需要我们善于思考、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运用理论分析,通过查阅文献、求证专家等方式由表及里对调查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列出具体办法,确保决策对头、措施对路,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和工作举措,让调研成果“掷地有声”“开花结果”,最终达到“研以致用”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在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始于预、现于行、终于果,始终注重调研实效,笃行不怠,我们就一定能让调查研究亮出高“研”值,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

  评委点评:

  取标题不怕“标题党”,怕的是雷人雷语。写文章不怕有套路,怕的是生搬硬套。本期不少文章都采取平行结构,主体段落首句呼应,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此文就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佳作。“研”值这个词很有意蕴,令人印象深刻。“春江”“躬行”“浮云”等诗句也契合文章内容,可谓匠心独运。大家写的是同一个主题,中心思想也差不多,炼字炼句功夫下到位了,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