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泰顺县】以“问”入手做“实”调查研究

【泰顺县】以“问”入手做“实”调查研究

2023-09-14 17:16:46 周泽锋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形象地将之比作吃梨,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察民情、纳民智、纾民困,“调”出成果、“研”出实际,将调研成果落于实处,惠之于民、利之于民。

  在谋事实中问需于民,察民情,听民声。“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问需于民,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抓住问题,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就是要先调查后研究,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群众敢说心里话,干部才能看到真实情,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常怀“空杯心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尊重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放下架子、放低姿态,甘当“小学生”,在百姓坑头、厨房里头、田间地头面对面、心贴心;二要常听“窗外风雨”。时刻谨记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只读圣贤书”,闭门造车,要到群山人海中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三要常新调研方式。做到“四不两直”,让“解剖麻雀”“马路办公”等成为调研常态化方式。面对当今中国10亿网民,借助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搜集线上信息,提高调研效率。

  在脚步实中问计于民,纳民智,聚民意。“高手在民间”,李强总理生动幽默地指出了一条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路子。自古中国不乏民间高手:运筹帷幄之张良、三分天下之诸葛亮、“刘神仙”之刘基。历史进程总是与人民群众高超智慧交织在一起。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群众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浙江武义县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原先只是解决村务监督问题的治村之计,经过深化优化,这一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成为“治国之策”。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多走访“第一现场”,用双脚丈量民情,到田间地头去、到百姓坑头去、到工厂车间去,找到、学到人民群众“泥土味”的思路和办法,总结升华,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

  在出招实中问效于民,纾民困,暖民心。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研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看报告写得好不好,落脚点还得看调查研究的实效,成果转化运用,最终能不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从“三大战役”到疫情防控,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三角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而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不断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搞好调查研究,就要注重成果转化,防止只调查不研究,情况多分析少;对策研判要立足眼前实际,又要有“观桅顶”的长远眼光,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让调查研究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高招实招。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绝不会一马平川,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新征程更要用活用好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深化调查研究改革破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置身新时代,实干彰显荣光,笃行方显本色,扑下身去,干实事,谋实招,成实效。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