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古坊如何活态出圈

千年古坊如何活态出圈

温州宣传 2023-11-07 10:16:20

在民国建筑沈宅里喝杯咖啡享受静谧的午后;

在翰墨轩与画家林风眠来一场穿越时空的邂逅;

……

人气火爆的五马历史文化街区,闹中有静,隐藏着一处清静古朴的区域——墨池坊,这里成了年轻人约会的新去处。

经过修缮的墨池坊,创新实施民间活态博物馆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造东瓯特色庭院集群,主打“文化+”的庭院业态,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老街居民的慢生活、人间烟火气,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行走其间,仍能清晰触摸千年东瓯城的历史脉动。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按照“文化+”理念落地运营的墨池坊,吸引超15万人次的人流量。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街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是城市文脉基因的传承与延续,是千年古坊活态出圈的新密码——

墨池坊是书圣王羲之旧踪。相传东晋永和三年(347)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每日在此临池作书,搁笔洗砚于池,日长月久,遂使整口池水都染成墨色,故俗称墨池。

墨池坊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古宅院落群,民居特色各异,现存的建筑院落以清朝及民国后期为主。特别是近代温州开埠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碰撞,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了大批中西合璧的建筑。

去年8月,墨池—东瓯王庙—县学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开工。改造项目以“风雅墨池坊、千年东瓯王”为整体目标定位,西起解放街,东至东瓯王庙,北至瓦市巷,南至县学前,全面串联起墨池瓯越文旅圈与五马历史文化商圈。

墨池坊毗邻华盖山麓,周边有玉介园、瓯隐园、东瓯王庙、王谢祠、蒙泉、太玉洞天等众多古迹,坊内合院文化、园林文化、民居文化、先贤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集聚,是古城的瓯越文化核心区。

此次改造中,重点对六个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了人文雅居“一坊六院”文化场景。统筹做好人文景观提升、社区功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打造了街区、景区、社区、小区有机融合的样板。同时,坚持保旧、复旧、饰旧和修缮、改造、完善的工作原则,保留了传统的街区格局,展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

立足墨池坊瓯越文化核心的区位优势,形成“一坊六院”人文雅居、“一园六景”人文先贤、“东瓯三馆”人文始祖三大主题游览模块,将墨池坊打造成为温州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历史街区业态品质。

改造工程也成为我市保存街区样貌、守护历史文脉、彰显城市底蕴的生动实践。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说到底,仍离不开活化利用。从活化利用到活态传承,以文物古迹之“活”带动文化之“火”,才能在守住根基的同时,引来“活水”去创新,让历史文化绽放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

开在墨池坊2号沈宅内的墨咖啡,开业不到一个月,每天都是顾客满盈。主理人柯先生是一名设计师和策展人,在他的咖啡店里,各种海陶作品以及画作精心布置在各个角落,看似古朴的店内有了这些艺术品的加持显得格外有意境,随便一个角落都能拍出质感大片来,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打卡。据透露,店内的展品每两个月会更新一次。

走进墨池坊23号,曾经的闻香书院,如今宅门“衍园”牌匾高悬,这里正在举办“南国有佳人”——周昌谷、刘旦宅书画特展。衍园美术馆馆长沈国林决定将衍园分馆落地于此,看中的就是这里深厚的历史沧桑感。结合院落雅居建筑特点,墨池坊引入书画非遗等民间活态博物馆业态,打造人文融合新高地。

历史建筑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尊重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风貌环境,以便延续城市文脉、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面貌有序、有价值的新陈代谢。

基于此,修缮一新的历史建筑既是起点,也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立足点。

墨池坊改造工程中,活化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7幢,改造不和谐建筑8160平方米,修复民国及之前外立面1800平方米,盘活空间3333平方米。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墨池坊6个特色庭院推出了重磅级画展、钟表展、扇画展、剪纸展、摄影展、印石展等临展,吸引超30万人次驻足观展,高峰期墨池坊展馆实时接待超5000人次的研学游热潮,16—35周岁游客占比超过40%,客流人群年轻活力指数显著上升。

通过保护、整治、提升,以历史文化、艺术、时尚等多元素赋予一幢幢历史建筑新的活力和功能。这里居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街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有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今年9月29日至10月6日,短短8天时间,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外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约占总人流量35%,“十一”当天接待游客破历史新高达28.6万人次;8天假期平均日营业额超千万元,同比增长约10%。

经过保护与提升的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俨然成为了温州文化名片,为温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作为城市文脉的载体,历史文化街区留存了城乡悠久的记忆,见证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

为了让街区火起来,我市相关部门用心、用情,不遗余力。

注重以文兴商。历史街区改造不能千篇一律,它的生命力基于地方厚重的历史。在业态规划时,要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在五马街、公园路等主街呈现百年商贸历史的市井烟火气,在墨池坊突出厚重的人文风雅气质,在九山书会打造戏曲市集等,满足不同需求、年龄段的游客,同时实现引流,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千年古城魅力。

创新古城游模式。为契合当下大众追捧的国潮热、文博热,用沉浸式、强互动的集章打卡、文创微市、志愿讲解等活动,开启“潮玩+研学”古城游新模式,一一解锁市民游客的“流量密码”。

加强片区联动。如在五马街区开辟古城“漫游巴士”,加强周边片区的联结与互动,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服务需求人群,让人气真正流动起来。

古城保护,文化为魂。

当下,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应该以丢失城市的文脉为代价,而应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由此可见,对历史、对当下、对未来的尊重,保护、传承、共享千年古城的芳华,是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的关键要义。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千年古坊如何活态出圈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