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抹春野的“色彩”
去年金秋时节,“百年光影——邵氏三代摄影艺术展”于市区墨池坊15号启文楼开幕,展出邵度、邵家业、邵大浪的48幅摄影作品,呈现了温州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同时也见证了摄影世家的传承与创新。邵氏家族的另一位成员,即邵度的长女邵春野,她也是一辈子从事照相行业,在外界鲜为人知,但在业内却以黑白照片着色技艺而闻名。
1965年,美术照相馆7位女职员合影。
前排左起邵春野、邵郊居、张韵韵;
二排左起黄彩琴、凌笑影、玉兰;后排杨秀蓉。
邵春野,1937年生于温州城区,小时候就读于落霞镇中心小学。她是邵度八个子女中的大姐。上世纪50年代初期,邵度在市区百里西路283号开设照相馆,馆名即以女儿的名字命名——春野照相馆,店面朝北,玻璃门窗,该馆的两面墙壁都画着画,一幅是瓯江风景——江心屿与帆船,另一幅也是山水风景,作为拍照背景之用。于是,未到15岁的邵春野也开启了照相营生,为大家庭分担一些经济压力。她从拍摄到暗房冲底片、印照片,乃至为黑白照片着色,样样都能独当一面。当然,这些技术都是其父邵度传授指导。1954年,15岁的邵家业初中肄业后,去姐姐的春野照相馆工作,姐弟俩共同撑起了这家小照相馆。1956年,国家实施公私合营政策,市区22家照相馆,以美术、露天、南洋三大照相馆为龙头,合并了附近的小照相馆,组建了三家国营照相馆。邵春野、邵家业转入了府前街美术照相馆工作,从此,为黑白照片着色,成了邵春野的主要工作职责。
竹林下的邵春野女士。吴崇 摄
在黑白摄影年代,为照片上色是一项精细的技术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人拍摄的雁荡山、瓯江风景已有着色照片;缙云人徐明光于1935年拍摄的温州江心屿、东山书院、太平寺等,也是着色照片。老一辈摄影师胡国云这样回忆照片着色:“上世纪40年代,我在公园路吾友照相馆当学徒,当时美术照相馆是温州最大的一家照相馆,每当大橱窗更换样品照片时,我都会去观摩,主要看该馆主摄影师余奔的摄影技术、陈熙的着色技艺,她的着色很传神,那时候附近的一些小照相馆有重要的放大照片需要着色,往往会私下找陈熙帮忙。当时还有人用油画笔着色,相当于在大照片上画油画,这种照片,要远观,有点味道,近看一般人欣赏不了,顾客也不会接受,这算是一种探索吧。1949年后,美术馆的着色技术,邵春野是一把好手。”
邵春野的女儿叫吴在在。小时候,邵春野常带她到照相馆玩。在女儿的眼中,母亲的工作台总是一尘不染,工具、照片、照相袋等,摆放井井有条,每次着色前,她总是对颜色盘先擦几次,再开始工作。对人物照片着色,会考虑人物的特征,稍微突出其漂亮的一面,淡化某些缺陷,使顾客更加容易接受、喜欢;首先起笔着色嘴唇,然后背景,脸部着色以眼睛、眉毛、鼻子为重点,两腮略施红润,用棉花球柔和晕染,最后对衣服着色,背景与衣服颜色搭配协调,于是人物就变美了。邵春野的着色之所以不同于他人,是因为她自己懂摄影,有摄影实践经验,了解光线作用于人物阴阳两面色彩的冷暖变化,以及周围环境色的影响,特别是对阴面的影响更大,所以她的作品都非常自然。
2022年,邵春野在翻阅摄影集。吴在在 摄
每天工作完毕后,所有工具都立即清洗干净,归类放置。她总是说,桌上不能乱,一乱就影响心情,情绪不对,照片着色的效果就不会好的。每年重要节假日,大照相馆的生意都是很火的,常需排队。特别是春节前后,全照相馆工作人员,都要加班加点,邵春野除了做好照片着色外,还要抽空去帮忙,或去柜台开票,或到暗房冲洗底片、放大照片等。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左右,邵春野就会告知家人,近段时间家务活基本不做了,需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春节前,美术照相馆必换橱窗样照,蒋敬益、李献环、瞿文耀等老摄影师要挑选样片,邵春野也常常参与讨论,因为每期总有几张照片要着色,如美女照、结婚照等,小的是20英寸或24英寸,大的有36英寸或48英寸,任务比较重。在京剧样板戏流行的岁月,每期还增加一幅剧照,是摄影师翻拍自画报,再加以上色。那段时间,邵春野因忙于工作,来不及回家吃中饭,于是,吴在在从西郭家里将饭菜送至照相馆给母亲。
吴在在说,母亲年事已高,且记忆力有所衰退。小时候,星期天,父母常带三个子女去江心屿、郭公山、九山、松台山、中山公园、动物园等处游玩,看见好景致,为孩子们拍几张纪念照。去乡下探亲访友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像过节一样。途中,看见路边植物、田野中的农作物等,父母都会介绍一些知识给我们听。吴在在从家里找出60来幅她母亲着色的照片,就有这些郊游的照片。此外,多数是室内外人像照片,还有风景照、花卉照。邵春野的着色特点:清新而自然,注重光影的变化,色彩浓淡相宜。光面照相纸,她运用水彩着色;而绒面照相纸,则主要用油彩上色,也有少许用水彩着色。
竹林下的吴崇先生。邵春野 摄
有两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着色照片蛮有趣:在一片竹林下,邵春野与丈夫吴崇互拍。丈夫眼中的妻子,运用横构图,手捧的挂历为《红色娘子军》剧照;妻子眼里的丈夫, 运用竖构图,挂历则为《红灯记》剧照。另有一幅7英寸着色风景照,是吴崇于1970年前后拍摄的,前景为7条小船,背景为江心屿,上方挂下来几枝桃花,蛮有味道。那个时期留下的瓯江孤屿着色风景片原作,实属罕见,也非常难得。
1970年前后的温州江心屿风景。吴崇 摄
吴在在本想找一张带有春野照相馆馆标的照片,哪怕能找到一个底片纸袋也好。可是,她翻遍家里的相册,找不到一张照片:“‘文革’初期,外公邵度家被抄家,我父母怕波及,也担惊受怕起来,有一天晚上,在自家煤球炉上,烧了好多东西。那时我还只有六七岁,父母也不准小孩进去看。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可惜。有关春野照相馆的照片之类的东西,不知是否也毁于那一把火?”
邵春野的工作经历主要在美术照相馆,也曾交流至露天、南洋等照相馆工作,不过时间都不长。1987年,邵春野退休,那时温州市区彩色扩印店已开设了几家,但主要是扩印7英寸以下的彩色照片,照相馆里放大的大照片,比如婚纱照,有的顾客还有要求着色的,因工作需要,她又被美术照相馆返聘,留用几年。这期间,温州商校的几批学生还到照相馆实习,学习着色技术,邵春野都能悉心传授。
邵春野作为邵氏家族的一员,这一抹“色彩”虽然不那么起眼,但她在温州照相服务行业默默地奉献了40来年,为广大顾客留下了最有纪念意义的着色照片,是否也算是为温州摄影史添上了别有韵味的一笔?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这一抹春野的“色彩”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 温州升位幅度全国第二
要闻01-13
-
3.11亿元!泰顺氡泉生态系统算出“身价”
社会01-13
-
夸张!未来一周,温州三次冲上20℃!还需注意的是……
社会01-13
-
一本带你穿越的好书
媒体专栏01-13
-
“诗画温州”,为何能圈粉全省?
社会01-13
-
北风起,晒鲞正当时!咸鲜味里的滚烫年味
社会01-13
-
停水通知!涉及温州市区这些区域
社会01-13
-
没有症状,为什么也要做胃镜?
社会01-13
-
九旬退休教师办了个公益书法班
社会01-13
-
抖空竹,练钢琴,她把退休生活过成诗
社会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