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下去“活”起来 温州非遗项目正在进入市场

“传”下去“活”起来 温州非遗项目正在进入市场

2024-06-11 08:58:50

  温州网讯 温州是著名的“百工之乡”,百工出百匠,工匠又往往与乡村密不可分。

  早些年,泰顺石雕大师集体回乡,造就了泰顺石的辉煌。如今,一个个手艺人在乡村建起工作室,那乡野,俨然成为工匠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活字”生香

  东源村里浸润墨香

  从文瑞高速瑞安平阳坑出口下来,两分钟就到达平阳坑镇东源村,这里有传承了800余年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

  “啪!”灯光打开,站在直播镜头前,50岁的王法万像年轻主播一样轻松自如:举起一个木活字刻板,木板表面雕刻着一艘栩栩如生的龙舟,以及有龙年美好寓意的诗词……

  乡村工匠王法万所演示的,正是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这项技艺有刻字、检字、排版、刷墨等20道工序,和元朝农学家王祯《农书》中的记载如出一辙,堪称印刷术的活化石。刻、印用字是老宋体,横细竖粗,字形方正古雅,在宣纸上印刷显得美观大气,刻印、装订做工都十分考究。

  王法万是最早将手工活字雕刻艺术带到网上销售的人之一,2012年就开设了名为“东源王氏木活字”的淘宝店铺,他与工作室团队设计产出了各种与木活字相关的产品:个性化的姓氏小木块、寓意美好的中国结、书写着诗词的挂画……现在,这家12年淘宝老店,共有售卖不同款式的木活字产品66种。

  除此以外,他还借着名人扩大木活字的知名度,创办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打造木活字研学馆,推出“云家谱”……让古老的木活字“活”起来。

  依托木活字印刷术这一世界非遗品牌,东源村联动游客服务中心、木活字展示馆、东梨宿集等主体,构建研学、旅游、非遗衍生品研发等吃住游为一体的共富产业链。东源还打造温州首批三星级共富工坊“东梨守艺”,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预计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成立手工互助社,为70余位村民提供非遗手工技艺培训,并聘任村民参与研学管理,每人每日可增收150余元。今年,东源村获评瑞安市唯一一个“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 

  匠人云集

  鸣山村变身“非遗村”

  乡村工匠郑巨双在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找到了他的终身事业,他开创“温州文人瓷”,把平阳蛋画和古陶瓷相结合,将诗、书、画、印、瓷五种传统艺术融为一体。

  2017年郑巨双将工作室搬进鸣山村,现在工作室聚集20余位新老手艺人。年纪最长的是82岁的老先生张德景,他是平阳蛋画厂第一批老师傅,最年轻的是2003年出生的曾愉愉,老师们对她的评价是“笔触纯真有趣”。工作室每年可产出几千件“温州文人瓷”作品。同时,郑巨双注意到近年来手工艺术品市场日渐萎缩,仅仅依靠“出作品”已经难以维持一个手艺人的生计,必须另谋出路。他的选择是“做产品”,其中非遗冰箱贴成了他的第一个切入口。今年5月,从设计到出货,仅仅用时7天,首批“元青花”系列冰箱贴已出货几千件。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泰顺石雕”系列和“平阳十景”系列冰箱贴已初具雏形。而抖音直播也成了工作室最主要的销售方式,目前年销售额已超2000万元。

  在郑巨双眼中,一个乡村的振兴和一门手艺的传承道理相通,核心都是“人才梯队的培养”。如今,工作室培养了七八位年轻手艺人,还走出了浙江省青年工匠方海哨。他说:“我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我,我做好销售,这才是真正的共富。”

  曾经,鸣山村以“古树多、古宅多、名人多”而闻名。如今,随着郑巨双等一批手艺人的入驻,文化底蕴浓厚的鸣山村“活”了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平阳黄汤、平阳九蒸九晒姜茶在内的26家非遗产业及代表性传承工作室相继入驻。

  鸣山村围绕“千年古村·诗画鸣山”这一主题,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鸣山村创新性地开出非遗夜市,每逢周五,沿河及主街会设置近百个摊位,平阳蛋画、木偶戏、太平钿剪纸、糖画制作等各种非遗项目云集,更有钱仓“黄隆泰”老字号糕点等一批名小吃。据统计,“非遗夜市”日均游客量3000余人,周末或节假日更达6000余人。游客的增多,也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记者手记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乡村工匠们信念所在。2023年,我市评选出市级乡村工匠106人,还有47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拥有3家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总数居全省第一。

  温州号称“百工之乡”,许许多多原先的谋生手段,都在转为非遗项目,很多能工巧匠,慢慢老去而技艺却后继无人。为什么“手艺”变“非遗”?工匠无后续?说到底,是现在的就业多元化和便捷化,让年轻的一代人,早就摆脱对传统技能的依赖。

  但我们知道,非遗项目往往凝聚着先祖的智慧,有些技艺,不是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其中就应该包含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怎么传承?不能一言蔽之,但可以肯定的是,项目“活”下去的前提,应该是让乡村工匠先“活”下去,就是运用市场的手段,让非遗项目有利可图。只有生存无忧,非遗才能传承好。另外,在政府帮扶下,继续招引、挖掘、培养更多有创造力和定力的年轻工匠,让匠心之火在乡间继续闪耀。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我市非遗项目正在进入市场,“有利可图”为非遗提供“活”下去的契机

  技艺续烟火 匠心传乡情

  记者 潘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