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感受端午年轻态

感受端午年轻态

2024-06-11 09:37:32

  端午,不仅是传统的代名词,它同样可以年轻态。这个假期,浙江掀起一股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有不少年轻身影活跃其中。

  “小朋友们,大家仔细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龙舟?”6月10日下午,孙海静正在瑞安的汉风草堂文化驿站,给来自温州各地的小学生讲解“纸上的龙舟艺术”。

  出生于1991年的孙海静,是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他手里的作品名为《龙舟盛况》,呈八圈盘花形状,每一圈都描绘了龙舟活动的不同场景——无论是水中的激烈比赛,还是岸边的人声鼎沸,栩栩如生的画面,引得孩子们一阵接着一阵惊叹。

  孙海静在龙舟作品创作。王鹏洲 摄

  孙海静把剪刀和纸交给孩子们,手把手指导,让他们“零距离”体验非遗。通过镂空、剪刻,一幅幅漂亮的龙舟剪纸作品在稚嫩的手中诞生。瑞安安阳小学学生朱夏熠参加体验后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也能剪得这么漂亮,上学后一定带去给同学们瞧瞧!”

  “剪纸的过程虽然比较枯燥,但每件作品都蕴含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看到小朋友们喜欢看、喜欢参与,我的信心就来了。”孙海静说,自2009年从事剪纸艺术创作以来,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参与创作。他亲身感受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我打算做一些文创产品,把图案放在抱枕、杯子、海报上,让龙舟剪纸在更多地方出现和传播。”孙海静说。

  除了寓教于乐,不少年轻人在端午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山水环绕的杭州桐庐,一场文创市集在深澳古村举行。市集上,一个挂满葫芦的摊位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头顶的光线,从葫芦镂空的花纹中投射下来;木桌上摆满了精致小巧的葫芦挂件,仔细看,有山水、花鸟,也有小黄人等动漫人物……

  这就是葫芦烙画手艺人吴芸婷的端午生活。这门手艺需要用烙铁在葫芦上勾划烘烫烙,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吴芸婷的练习需要安静的环境,而深澳古村既有平时的闲适,又有节日的热闹,给了她张弛有度的创作空间。“第一次走进这里,就有了深深的归属感,真的很适合我。”出生于1992年的吴芸婷说。

  吴芸婷正在葫芦上进行创作。 拍友 吴斌 摄

  只见吴芸婷一手握住葫芦,一手手持电烙笔,手腕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欢喜”二字便出现在葫芦上。“寓意特别好。”江西游客王女士通过网络游记慕名而来,挑选了两个葫芦挂件,而葫芦上的“限量版”祝福,让她尤其满意。

  前期,桐庐对深澳村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利用,同步聚焦古村落人才引进和文创项目开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匠人入驻。截至目前,已有80余家业态入驻深澳古村,近一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0余万元。

  还有年轻人通过直播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跨维度”传播。接近午餐时间,在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20岁的杨敏敏架起手机,开始直播。卷粽叶、装糯米、缠粽线……动作一气呵成,一个个诱人的粽子在她的巧手下诞生。

  端午前后,包粽子是嘉兴人的重头戏。这项传统手艺,大多数人是跟着母亲学的,杨敏敏也不例外。不过相比大部分人,她的天赋更高——在不久前举行的嘉兴市一级包粽子比赛中,杨敏敏包的粽子不仅外形美观,速度也相当快,最终获得三等奖。

  作为一名直播带货工作者,杨敏敏有了将包粽子通过网络直播的想法。“包粽子最难的是在扣叶子和捆扎的技巧上,一旦掌握,就像一家人紧紧相依,寓意着团结与幸福。”通过直播,杨敏敏分享着裹粽心得,话语间满满都是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深深热爱。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感受端午年轻态

  记者 沈琳 郁馨怡 应忠彭 通讯员 雷燕 蔡美兰 韩镓炜 林长凯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