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当民营经济领军企业——正泰集团迎来创业4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把目光再次聚焦于温州这片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上的“民企”,寻迹初心,叩问未来。
不惑之年何以“不惑”
历史如长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静水深流。
40年前,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一年的温州,已经涌现“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千山万水推销产品”的热闹场面。
如果把时间折叠,往前看,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户已在温州诞生;往后看,这里孕育成长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
温州,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1984年,也被很多人视为“中国民营企业元年”。时间与空间的集合,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一段传奇起笔露锋。
正泰就是这段传奇中的主角之一。
1984年,“求精开关厂”在乐清柳市诞生。走过40年,创始人南存辉将这家小厂发展成为正泰集团,成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集团营业收入达1550亿元。
40载风风雨雨,正泰何以实现由小到大、转型蝶变、创新超越?
四十周年创业发展大会上,一批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国内外合作伙伴等,一起“解码”正泰40年。归结起来,核心关键词,就是“专注”与“创新”。
专注,“烧好自己那壶水”。
正泰一直强调“烧好自己那壶水”,40年间市场上这热那热也没触动其坚守主业的信念。“我们就懂一点‘电’,其他都不太懂。”“懂”与“不懂”,说白了,是“取”与“舍”,这取决于战略与格局、耐心与定力。
正泰刚开始做太阳能光伏的时候,定了一个目标,做行业前三。交了一大笔学费后,回归正泰自身战略规划,不再追求规模领先,而是强调安全、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业好比修行,与市场风浪搏杀,坚定目标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力、毅力,也要有进退的战略、策略。以正泰为代表的一批温州民营企业,正是在进退、取舍之间作出了正确选择,专注品牌、技术、主业,一心做精、做专、做强。
从草根发轫至今,温州民营经济彰显着“99999”的独特分量。这分量,就得益于温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得益于温州一批民营企业的坚守实业的恒心。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解剖正泰40年,给出一句话:“坚持,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蓝海”。这何尝不是温州民营经济一路走来的基石,又何尝不是广大温州民企制胜未来的秘钥?
▲正泰集团年产3500万套智能能源量测设备项目投产。
创新,破解“抛物线周期律”。
南存辉相信“抛物线周期律”:产品生命周期如抛物线一样,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下行、落地,规律不可逆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源源不断地形成一条条抛物线接续向前,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正泰聚焦“电”不断试错、不断创新,实现从低压到高压、元件到系统解决方案,从传统电器制造到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的不断跃迁。
没有夕阳的企业,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走过40多年,一大“新的成长烦恼”就是科技创新。在这些年全面破题的创新实践中,不少温州民企警醒:过去,创业就是创新;现在,创新才能创业。时代的风口永远都在,但机会永远只留给“还在场上”的人。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不进则退的市场压力,要想拥抱新质生产力,要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别无选择,惟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惟有踏实“扎好自己的篱笆”。
客观地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这些年温州抓创新的力度、强度都在提升。从 “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 到探索“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温州人已经形成共识:如果今天不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今天就没饭吃;如果今天不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那明天就没饭吃。
“一个企业能走得长久、做得好,一定是有优良基因的。”经济学家周其仁解码正泰发展时如是说。善于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这是温州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本事,也是深蕴于温州民企的好基因。
南存辉说,正泰的“四十不惑”并非“不会惑”,而是“不要惑”。
“文明迭代升级的时候,我们更要勇敢地去拥抱变化,再传承再创新。看清楚当前,更看清楚未来。这就是我们的信心。”
于正泰如此,于温州民企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