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论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统文化魅力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论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统文化魅力

2024-10-22 15:19:00 王鹏程

  “踏碎凌霄,放肆桀骜”,一只“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穿黄金锁子甲,脚踏藕丝步云履,手拿如意金箍棒”的猴子,再次创造了神话。8月20日,《黑神话:悟空》上线,并在目前全球热销商品中,大幅打破国产游戏的销售纪录。当“中国首部3A游戏”的赞誉不断被加诸其上之时,联名、周边等热点话题也随之泛起。在讨论《悟空》同时,我们更该讨论什么呢?

  有人已一语中的。当记者就国际玩家青睐《悟空》一事提问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答道:“从名字看这款游戏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我想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其实“悟空热”也好,“破天流量”也罢,背后折射出的,就是一种“承古拓今,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让我们且从文脉绵延中探析“中式浪漫”的底气。

  是更基础的自信

  1936年,良渚古城遗址首次被发现。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证实良渚先民们在5000多年前已经进入文明社会。此前,有许多西方媒体质疑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因为其他文明古国,历史的进程皆有过中断,唯有中国,延续至今。其中原因,就是文化渊源没有断流。许多消失的文明古国,发展依赖军事征服,一旦强力控制减弱之后,各个地方就走向独立。相比之下,中华文明的特点,一直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统一的文化核心。

  在中国的历史上,当然也有外族入侵的历史,有外族当权的历史,比如元朝时期,大批蒙古、色目军士迁入中原各地。彼时,多种民族皆错居民间,“与民杂耕,横亘中原”。元末明初,经过长期的杂居交往,蒙古、西夏等色目人与汉人已达到了相忘相化的程度。明朝伊始,禁止胡姓、胡语,留在中原的蒙古、维、回遗民为避免歧视多改汉姓。这一举动不同程度地加速民族同化,扩大了汉族的外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中国文明,培养了中国精神,这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来源。

  这是更广泛的自信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气势恢宏、延绵不断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即使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世界里,仍然熠熠生辉。在网络世界里,从游戏到动漫,从视频作品到影视大片,《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侠客传奇》《山海经》,这些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作品,无一不蕴含中华文化的意象和资源。从联名到跨界,从社群传播到成功“出圈”,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让如今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如今拥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人,会借助社群传播平台,创造属于自己的圈层文化。当“网生代”积极拥抱传统文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人,会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于传承中激发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更深厚的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当中国气质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时代活力。在这场盛会中,活泼敦厚的“冰墩墩”、依山而建的“雪游龙”、取自敦煌壁画形象的“雪飞天”、盈盈欲舞的“冰丝带”,将中华意蕴融合现代科技,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有机结合,充满“文化味”的场馆彰显出更加深厚的人文色彩和时代内涵。

  相比过往,这一次的冬奥会以一缕“火苗”取代“熊熊大火”,其背后蕴含的,是“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中国思想,展现出绿色环保的中国方案。这份举重若轻、意尽则止的潇洒,这份敢为人先、大胆革新的气魄,正是源于文化自信。如今的中国,不再需要搬出所有家底、凭借宏伟场面来博得赞誉,大道至简的理念尽显大国姿态与非凡气度。北京冬奥会折射出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这是国人心态的变迁,更是文化自信的新注脚。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