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
11月1日是第六个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市四套班子领导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发来贺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每年的11月集中开展为企“温情服务月”活动,持续深化“两个健康”创新实践,打造更优质、更温馨的“温暖营商”品牌。
“家书”背后的温情力量
苏巧将 摄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温度。
以城市名义向民营企业家致敬,这是属于温州、始于温州的一种人文温度。
台风“康妮”来袭,一封致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家书”依旧如约而至。11月1日,这一天的城市里诸多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场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情的力量。
以“温暖营商”温暖天下客商——如果说,“温暖营商”作为一个城市营商环境品牌,系统性链接市场经营主体的归属感;那么,为企“温情服务月”活动,就是这一品牌的具象化载体,更侧重在具体而微的实践中让市场经营主体有可见可感的获得感。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为企“温情服务月”活动,推出政企面对面恳谈、乡村营商“微环境”优化提升、金融“三服务”等相关举措,致力于构建全方位、一体式助企服务模式,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强信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信心,来自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来自政企对问题解决方案共同的托举与落地。近段时间,中央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所秉持的就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打出稳增长、强信心“组合拳”。
温州开展为企“温情服务月”活动,系统集成推出为企服务举措,也是瞄准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以期用好用活一揽子增量政策“红包”,推动政策迅速直达一线、惠及基层,既发力解决当下困难问题,又着力解决长远发展难题。
企业降本减负“雨露计划”,深化降用地、用能、用工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提质效;为企派驻“科技副总”,致力于撬动更多优质院校、科创平台资源服务温州企业;定制式招聘活动,邀请海内外近100所院校、1000家知名民营企业、5000名高校大学生和青年对接……一项项、一条条,都志在破痛点、攻难点,优服务、强保障。
当然,民营企业所遭遇的问题、系列为企服务举措所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不能“荤素一锅烩”,也不能“贪多嚼不烂”。为企服务,以温情之名,源自城市名称,强调政府服务、营商环境的温度,也意味着为企服务中坚守“放”与“管”、“亲”与“清”的边界以及“两只手”的协调。
比如,呼与应的良性互动。
“企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政企相偕而行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民企先行遭遇科创乏力、出口下行等“烦恼”,怎么解?何以解?解读系列为企服务举措,其底层逻辑,就是以“有为”与“有效”为目标,讲求“两只手”的相互配合。
纵观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政”与“企”始终是彼此呼应、同向发力的。近年来,温州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开出政企直通车、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行“数据得地”等系列为企服务措施,今年以来化解企业难题7980多个。40多年,每当民营经济遭遇困难之时,总有一股托底的力量,助力民企“翻山越岭”。
如今,温州全市市场经营主体超148万户、民营企业突破40万家。实践证明,呼与应的延时空隙一旦消除,政企之间就会少一些杂音、多一丝润滑,发展的齿轮就精准咬合,进而打开一道道活力的“闸门”。
刘伟 摄
再如,城与企的相互成就。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其发展从来不是民营企业的“独角戏”,城与企始终是发展共同体。如何为民营经济“遮风挡雨”、为民营企业“雨天送伞”,是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的题中之义。
温州这座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城市,何以凭“温暖营商”温暖天下客商;何以让民企既“飞得高”又“飞得轻松”?亲商安商,唯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是长远的、可持续的。
温州开展为企“温情服务月”,打出“利企安企暖企”组合拳,寻求的就是“温暖营商”的质与效。优质高效的抵达之路,其基石在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更高要求审视营商环境建设 ,“软环境”要变成“软黄金”,就是一个在改革中动态优化的过程。
温情,是一种服务力,有“阳光雨露”,民营经济这片森林才会“本固枝荣”;温情,是一种统筹力,放而有度、管而有序,发展动力与活力自然喷涌而出。温情,更是一种向心力,政企“握手”共同涵养一泓活水、一方沃土,才会有心之所向、心之所安。
一座有温情的城市,值得撒下创新创业的种子,静待满园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