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一棵千年古山茶抢救记:它从唐朝来,开出“重生花”

温州一棵千年古山茶抢救记:它从唐朝来,开出“重生花”

温州网 2025-03-26 08:26:00

  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古山茶的守护人王家云为“世界山茶花大王”控制花量,以免透支。 苏巧将 摄

  温州网讯 今年春分过后,市区大罗山上一棵千年古山茶再次开出了红色花朵。很多人闻讯而至,来看这生命的奇迹,赞叹这老祖宗留下的“有生命的文物”。

  这是一棵金心山茶,也叫红山茶,属于世界三大山茶品系种源之一。它在这里已经“站”了1200多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它几乎濒临死亡。属地和有关部门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一场“抢救复壮之战”至今仍在接力。

  这一牵动了政府部门和民间广泛参与的保护行动,让这棵享有“世界山茶花大王”美誉的古树,从濒死中“枯木逢春”,前不久通过二期复壮保护工程的年度验收,鉴定为“长势良好”。眼下,新一年的分项工程正在启动实施。

  千年茶花王,缘何珍贵?

  春天的大罗山,郁郁苍苍。自瓯海区仙岩街道派岩村一条山路而上,来到宝岩寺附近的化成洞,在洞内探头仰望,能看到伸出洞顶的茶花树冠。

  “这就是千年茶花王!2015年入选‘浙江最美古树名木’。”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古山茶的守护人王家云说罢,掏出纸笔,观测并记录着“茶花王”的长势和相关数据。

  茶花,中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温州作为我国华东山茶花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悠久的茶花文化,茶花树分布广泛。

  大罗山化成洞这棵茶花树,生长在幽暗深邃且逼仄的空间里。树根扎在巨岩交叠的潮湿罅隙之中,树干被山崖环抱,一直向上伸展,直至冲出洞口,开枝散叶,蓬如华盖。

  “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是个奇迹,更何况它已经长寿千年。”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观赏植物学科研究员郑坚说。2015年至2021年开展的浙江省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测定这棵茶花树高12米,树龄已有1200多年,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这棵生于唐朝的古树,大约和白居易、柳宗元、韩愈、颜真卿等大家同处一个时代。其花单瓣,色大红,蕊金黄。可谓它从唐朝来,带着历史的芬芳。”王家云说。

  1981年,著名园艺家汪亦萍对它实地考证并撰文。同年5月,美国《山茶花(Camellia Quarterly)》杂志刊文称,这棵茶花树是当时“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山茶原生品种”。国内不少茶花专著也有专门记载,均称其“千年古树”。2020年7月,浙江省林业局主管的《浙江林业》杂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对这段“考证史”作了介绍。

  温州的“千年唐茶”还曾引起世界园艺界广泛关注,欧美、日本等国植物学家纷纷到大罗山考察研究,赞誉它为“世界山茶花大王”。

  四十载救护,难在何处?

  千年山茶令人惊叹的生命背后,有一场至今40多年仍在持续的救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茶花热’席卷温州,人们采挖野生茶花树,剪取枝条扦插繁殖。为保护这棵古山茶,当时负责管辖的瑞安有关部门采取保护措施,在树周围安装了铁栅栏。”仙岩当地人、瓯海区教育工会副主席杜志平回忆道。

  然而,树龄长、受病虫害的溃烂面大、生存环境恶劣等诸多因素,仍使树干烂掉了三分之二,大小根系也多有腐烂。2010年冬至2011年春,古山茶大量树叶脱落、花小量多,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如何抢救这样一棵古树名木?“世界山茶花大王”的境况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技术,是最大的难题。

  救治这样的古树,当时还没有成功的先例。2011年仙岩街道已划归瓯海区管辖,为抢救“茶花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找到具备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茶花种植技术的王家云,委托他担此重任。

  一项名为“千年古山茶树复壮技术”的工程启动了。市、区、街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海内外茶花界知名专家,开展会诊,研究救治方案。由王家云担任所长的温州市云峰山茶属植物研究所,也为救治古山茶,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保持着紧密联系。

  将近6年时间,精心照料,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经过2000多个日夜的“救治马拉松”,这棵古树终于出现逆转性改变,继而再现新绿、重焕生机。

  但技术不是唯一的难题。

  救护千年古树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考验。“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市林业技术推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正高级工程师李建清说,公众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科研院所与专家的技术服务机制、资金投入等,都关系到古树能不能活下去、活得好。

  全城护古树,如何接力?

  保护千年古山茶的“接力跑”,伴随着政府与民意的对话,一棒一棒传开了。

  2011年起,瓯海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届持续呼吁,提出11项建议,为复壮工作、落实专项经费、古山茶周边环境整治、文化景观提升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瓯海区政协借助“社情民意”平台,向温州市委、市政府和瓯海区委、区政府反映“世界山茶花大王”的紧急状况。

  2011年7月,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对救治工作作出批示。紧接着,温州市园林局成立专家组,瓯海区政府也成立救治千年古山茶领导小组。市区两级多个部门和属地街道纷纷参与复壮工程。

  古山茶的“重生之战”不仅牵动全城,也受到国际上的关注。2014年,国际山茶协会的正式会刊《国际山茶杂志(International Camellia Journal)》报道了温州救治濒危古山茶的进展情况。

  2017年,古山茶终于救活了,温州对此专门召开了验收会议。

  如今,第二期复壮保护工程也到了第三个年头,计划到2032年年底完成,让古树达到自然生存状态。

  “大家持续接力保护古山茶,因为它是温州文化的一部分。”26年前曾在仙岩景区负责文化挖掘宣传工作的瓯海区第九届人大代表黄卫东说。晋代陈祖缓在《和种桑诗》中有“永嘉地宜茶”的说法,永嘉是温州古代的郡名。隋朝开始温州就有茶花栽培技术,两宋时期尤为盛行。宋人陈景沂的《全芳备祖》中就有记载“玛瑙茶,红黄白粉为心,大红为盘,产温州”。南宋状元王十朋也曾写诗赞美家乡山茶花:“一枕春眠到日斜,梦回喜对小山茶,道人送我寒岁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悠久的茶花历史与独特的茶花文化,使温州被誉为“山茶故里”。1985年,经群众评选,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茶花被正式确定为温州市市花。

  去年,温州还以茶花为形象元素开建新地标,寄寓地域特征与温州人精神。

  保护“世界山茶花大王”的“接力”还将持续多久?随着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更多人正在加入这场“持久战”。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它从唐朝来,开出“重生花”

  ——温州一棵千年古山茶抢救记

  记者:姜巽林 叶凝碧 杨世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