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世上真有“聪明药”?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世上真有“聪明药”?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温州网 2025-03-27 09:27:24

温州网讯  随着中、高考临近,家长和考生们都在积极“备战”,为给孩子更好的“助力”,一些家长开始打听能够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的“聪明药”。据说其中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阿德拉等药物,这些所谓的“聪明药”真能让人变得聪明吗?昨天,记者进行了走访。

记者走访 

有家长开始寻找“聪明药”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新城大道的张和堂大药房,店员告诉记者,一般高考前来买三勒浆的家长比较多,主要是缓解疲劳,能够改善专注力。“最近是有三四位家长来咨询有没有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的药品,我们给他推荐DHA藻油软胶囊。”

随后,记者又走访一正药房等,店员基本上都向记者推荐DHA藻油软胶囊。“如果想要改善孩子的专注力,吃这个药就可以,这里面含有的DHA藻油以及维生素E就针对需要改善记忆的少年儿童,一般家长来买提高专注力的药品时,都会买这种。”张和堂大药房新城店的一名店员说,往年到中高考前期,就会有一些家长前来购买。

其间,记者也打开外卖平台搜索了一番,结果发现,一个名叫欧巴酱保健食品专营店里正在售卖一款名叫“美国进口学生专注力达注意力多动宁药促甘氨酸镁儿童镁补充剂保健”,该药品宣传可以调节情绪、提高专注力、改善自控力差及手脚抽搐,助力考试,商品的详细描述令人心动。而中和医药海外旗舰店也在售卖“促多巴胺达儿童专注力缺陷学生集中注意力不集中非ps磷脂酰丝氨酸专注力”。

医生解读

“聪明药”不能让人聪明

药店和网购平台这些所谓的“聪明药”,能提高专注力的药品真的有效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位医生表示,这些药品都只是保健品,只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并不会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症状完全进行改善。

该医生表示,一些家长前来咨询所谓的“聪明药”,实际上是治疗儿童多动症或者发作性睡病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注意缺陷综合征的儿童,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由神经科医生开出的这类药物,主要是兴奋大脑皮层,帮助他们保持警觉性、集中注意力。

而外界传言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专注达等,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等特性。实际上,这些药物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非法使用等同于吸毒。如利他林的主要成分哌醋甲酯与阿德拉的主要成分苯丙胺被列入一类精神管制药品,而莫达非尼在2023年9月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

“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盲目相信网上所说的‘聪明药’,如果孩子真的有注意力缺陷问题,应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如果需要服用相关药物,一定要遵循医嘱,不可擅自用药。”医生说。

有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没有多动症等注意力缺陷的正常人群,“聪明药”并不能提高认知功能表现,恰恰相反,滥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失眠、厌食等。如果孩子临近考试吃不好、睡不着,反而会影响发挥,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

律师说法

可能涉嫌犯罪

温州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贺君律师认为,市面上常见的“聪明药”如利他林(哌醋甲酯)、阿德拉(苯丙胺)、莫达非尼三种药品均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国家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精神药品。普通市民如通过海外代购、网购等途径获取、私自销售此类药物的,可能涉嫌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须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贺君提醒,对于易受影响的青少年、高压职业人群等,应主动拒绝“药物捷径”的诱惑,通过医学评估选择合法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对于想通过“聪明药”让孩子更聪明的家长,应当正确认识有关药品的危害性,消除对“聪明药”的错误认知。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世上真有“聪明药”?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记者 谢施琦 文/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