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城“北埠”街区盛景将重现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效果图。
温州网讯 温州老城又一古街即将迎来新生。最近,温州设计控股集团下属园林院、建工院联合中标鹿城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设计项目,标志着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街,正式迈入实施阶段。待改造完成后,将重现“北埠”历史繁华景象,成为展示温州千年商港文化的重要窗口。
倚山面江
唤醒古城“北埠”记忆
“双门城外雁双双,双宿双飞共渡江。郎住江南妾江北,为郎终日望莲窗。”《瓯江竹枝词》里的“双门”即为朔门,诗句不仅勾勒出朔门老街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将那段岁月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为温州旧城中保留最为完整的古街之一,朔门街东起水门头打绳巷,西至解放街,长380米,宽6米,最狭处仅2.9米,因其位于古城七大门之一的望江门之内,民国时期曾称“朔门古横街”。
回溯明清时期,朔门已是温州赫赫有名的商业街,一度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的前沿。因为紧靠瓯江的南埠头,朔门街成为北向进城的通道,人们一停船上岸就直奔朔门,这里南货、水产、糕点、香烛以及各种舶来品应有尽有,体现了温州作为港口城市特征的历史印记。
这里还有市井人家的浓郁烟火气,温州二十八宿井朔门片区占六,有黄群敬乡楼、马家古井院等名流贤达深藏巷陌,有董宅、吴宅、金宅等富商私邸大隐于市,也有瓯海关、宗教祭祀场所等各色遗存,形成多元的海港城市形态。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温州古城“北埠”功能区所在,有着传统的鱼骨形街巷肌理、负山依江的宜居宜商功能格局、独具魅力的老温州人生活习俗等。此外,还保留了温州开埠时“西风东渐”的印象和红色革命文化印记。该街区是瓯江山水诗路之名城古镇系列首批拟重点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2020年我市发布的《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公示稿(代拟)》中,将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为滨江城市码头、北埠商业街巷、商贾云集之地,彰显街区“北埠”功能格局特色,全面建成以居住生活为主,兼具旅游休闲、商业购物、文化展示与体验等功能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锚定三大目标
激活空间重现“斗城”魅力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温州古城唯一‘倚山面江’的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独特的‘山、城、港、江、屿’斗城肌理,也是唯一保留‘北埠’历史功能的古街区,历史遗存丰富。”温州设计控股集团风景园林设计院设计一所所长郑绿荫介绍,此次项目的设计范围既属于省级文保单位古港遗址的保护范围又属于省级历史街区的核心保护区域。因此上位规划和现状建筑的基本价值成为街区整治改造的首要依据,也为这次的改造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具体改造范围北至遗址南侧,南至打绳巷,西至解放街北,东至水门,用地面积约3.02万平方米,建筑工程涉及面积5.9万平方米。项目立足2026年园博园开园重要节点,建成后将联动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和申请海丝世界文化遗产。
该项目将锚定“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展示区、千年斗城5A级景区、全国知名文旅打卡点”三大目标,以“微更新、渐进式”为核心理念,采用分级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修复,确保其原始风貌得以保留。同时,依托宋元古港遗址文化IP,通过疏通历史街巷脉络,注入商业活力来激活历史空间。
“街巷文化空间设计提升方面,我们在项目设计中更注重宜居与宜游双重功能的平衡,通过动态保护延续街区生活气息,既维持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又提升了游客体验,从而构建文化、商业与旅游相互融合的生态,赋予该区域持久的生命力。”郑绿荫说。
据了解,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已被列入鹿城区2025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计今年6月底开工,2026年完工。区域内正在推进的还有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瓯江路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望江路下穿工程)等项目,预计2028年建成。届时,朔门街区与古港遗址将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构筑集沉浸式考古体验、地方文化教育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古城文商旅生态圈,重现“一片繁华海上头”的“北埠”场景,展现千年斗城的独特魅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依托古港遗址文化IP 疏通历史街巷脉络
斗城“北埠”街区盛景将重现
记者:笑银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每天都是“广交会” 1688温州国际选品中心项目启动
社会05-14
-
2025年温州市职工文化季系列活动启动:十大项目贯穿全年 职工文化“四季有声”
社会05-14
-
早稻进入分蘖期 科学防控助增收
社会05-14
-
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社会05-14
-
藤壶×艺术=?这场社科盛典为你揭晓答案
社会05-14
-
2025年省中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在温举办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如何
社会05-14
-
快来品尝“初夏甜蜜” 永嘉金溪白枇杷丰收上市
社会05-14
-
温州“最难懂方言”如何留住根脉
社会05-14
-
一本完全以温州为背景的书 陈河《误入孤城》读者分享会在温举行
社会05-14
-
亚洲皮划艇锦标赛 温州姑娘斩获银牌
科教文体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