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虹桥:投到水里的钱,从水里“捞”回来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张睿 陈晖 2015-04-26 08:53:43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治理后的大乌石村河道及沿岸。杨冰杰摄

  温州网讯 河里看不到发黑的河水和漂浮的垃圾,站在河边没有闻到让人想逃避的气味,岸上还有成荫的树和休憩的野鸭。这般水景,如今在我市的工业重镇——乐清市虹桥镇重新出现。治水带来环境的改变,也引发当地人思考,如何让治水不仅成为一种投入,更成为一种投资;通过治水,带动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该镇治水办主任王兴建介绍,虹桥本是水乡,有150条河道。这20多年三次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遗留下4条黑臭河、4条垃圾河,河水中各类重金属严重超标。自从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村里把五水共治和村庄发展相结合,提出围绕河水进行“退二进一”。埭下村村委会主任吴乐本解释,工业有污染,商业又不发达,新型涉水农业就成了眼下最现实的出路。因此,埭下村治水,改善环境是一个方面,如今村民已经在田里挖了3000米的沟,这些沟1米深两米宽,灌入河水养鱼。田里种着葡萄、火龙果、梨等水果,今年再引入冰菜等畅销蔬菜:“再过两三年,在田里边观赏鱼边采摘,村里的观光农业就成型了。”吴乐本说。

  用之于水再取之于水的治水发展思路,在虹桥大乌石村也有迹可循。该村投入超700万元,清出河底淤泥,修筑护岸,铺设水泥路。村委会主任朱建国说,涉水农业是今后村里最大的亮点。村民们疏通了村里的小沟渠,构建起天然的水族馆,以此吸引游客。沟渠边的农房,由村集体代管,开发成民宿。离民宿不远的农田里,已经种上观赏和采摘相结合的树种。村里还会鼓励村民种四季瓜果。这些树木瓜果都由经过整治、没有污染的河水浇灌。朱建国相信,3年后村民集资投入治水的钱,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还能变成村民的长久饭碗。

  为了引导农民“退二进一”的意愿,今年,虹桥镇把治污作为五水共治重中之重,计划投资8674万元,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投资770万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使受益农户覆盖面达95%以上。针对辖区内近5000家排放废油的企业作坊,当地政府统一收集工业废油,定点存储,再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同时,镇里加强畜牧业整治,拆除禁养区畜牧业违章建筑,引导限养区、宜养区畜牧业主建净化处理池,提倡畜禽排泄物经集中封闭发酵后归田为肥。

  编辑点评

  抓“五水共治”,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也涉及了转型发展、改革创新等内容。

  我们看到,通过几年努力,“五水共治”取得初步成效,很多地方的环境资源都在“失而复得”。坐拥水乡美景,自然是成效之一,但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虹桥镇埭下村和大乌石村的治水思路,是将投到水里的钱再想方设法捞回来,这个做法,显然颇有借鉴意义:其一,激发百姓的治水热情,治水的钱不再有去无回打水漂,投入的意愿就会增强;其二,提高了百姓的护水意识,从水中捞钱成为现实,谁还会再去干砸饭碗的傻事?其三,无论“退二进三”还是“退二进一”,以治水促转型,都将通过这些惠泽百姓的具体举措得以实现。

  治水的过程我们不能忽略节点上必要的转化,虹桥的做法,值得更多的地方借鉴践行。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林振将|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