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马仕的竹编上万元 我们的竹篮就是卖不动

浙江在线 2016-10-25 08:09:00
查看评论

  昨天,历时四天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幕了。

  10元三个的西溪小花篮,卖了600多个;护照大小的刻纸,8000元一张,居然脱销了……上个周末的风雨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本届博览会的人气,有一家三口来逛展的,买了一堆东西,竹编的茶器、布偶、糕点;有跟着朋友一起来消遣的,但被好奇心吸引,体验了一番后,干脆坐下来和传承人、工艺大师慢慢聊的。

  那些被簇拥的都是我省非遗保护的成果,为了给它们注入活力,浙江非遗人一直在行动。

  所以,本届博览会不仅在展陈上,着力呈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更是办了一个“大匠至心”的论坛,大家一起来出点子,如何让非遗文化重返当代日常生活,如何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营销。

  为何喜爱

  我们要可看可用可亲近

  今年非遗博览会的主题叫“继承传统,融入生活”,所以记者也做了个小调查,随机拦访了几位市民,请他们说说自己最想带回家的东西,来看看那些工艺品是如何融入他们生活的。

  36岁的涵泷,学设计出身,目前开了一家养生武馆。他看中的是八大山人原作、朵云轩木版水印的《水墨清华》,2000元一幅,很想挂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26岁的杨阳是一名动画师,平时也做一些传统花丝镶嵌的珠宝设计:“我喜欢苍南夹缬(音xié)的被面。虽然丝绸刺绣、丝绸手绘也很合我胃口,但太名贵了,还是这种粗粗的面料,乡土的图案,让人没有距离感。”

  从事个性服装定制的任忠林,38岁,看中了苗家蜡染的男士褂衣:“图案很有味道,又不突兀,款式有点像老底子的那种褂衫,平时就可以穿,还能挂在墙上做装饰。”

  那么,专家又是怎么面对这些答案的?

  郑名川是朵云轩木版水印中心的主任,他说木版水印最大的意义就是把珍贵的馆藏,复制成了“下一等真迹”,让更多人得以亲近名画。“这幅《水墨清华》,我们刻了三四十块版,过程经过了上千次的重叠套印。”

  而苍南夹缬和苗家蜡染都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中国美院教授、省非遗保护协会服装专业(拟)委员会主任裘海索介绍,前者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镂空木板要把布夹得很紧,才能保证泡进染缸不晕色,所以传统的夹缬面料都是土布,花纹也做不到很细致;后者是苗族祖祖辈辈相传的手工蜡染,整件衣服上的花样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不难看出,大家最想带回家的,其实都是生活中可看可用可亲近的东西,而它们身上的文化DNA,又能为日常带来与众不同的诗意和美感。

  为何式微

  竹篮卖1600,有人拎起又放下

  本届博览会上,淘淘乐展销专区进驻了50多家传统工艺展位,进行到展会第三天,不少展位都不得不紧急补货。

  博览会的组织者、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也一直在观察,“购买需求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能启发我们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发展非遗。”

  “我发现,年轻人更喜欢原生态、有当代美感的传统制品。比如麻苎做成的茶席,这两天就卖得非常好,迎合了当下年轻人讲究品质的生活方式。而有点阅历的,更偏爱古砖菖蒲这类有文化气息的,可以在把玩中,体验一种心境。要保护非遗,必须让传统工艺重返或回归到当代日常生活。很多非遗技艺日渐式微,就是因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那么,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明白非遗的价值,喜欢这些工艺制品,或者说愿意掏更多的钱去买呢?

  在博览会现场,偶尔也会有这种尴尬场面出现——参观者在竹艺区拎起一个八角篮问“多少钱?”

  工艺师报价1600元。

  “这么贵?市场里花几十块就能买到么。”

  工艺师解释,做个篮子,要劈多少条超薄的竹皮竹签,要细细编上七八天。

  可对方已经没了耐心,放下就走。

  1600元的竹编篮太贵,那么上万的爱马仕竹编定制品呢?为什么就有这么高的附加值?

  “我们的非遗产品,缺少品牌影响。”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答案。

  在非遗博览会楼下,有一个台湾顶级工艺展示区。看过他们的展品后,就会发现,台湾的同行已经把传统融入了设计,不仅有文化元素还兼具人性化,让人领略到美,更能体会到爱。

  而相比之下,我们的手工艺精湛程度是人家不可比拟的,但缺少品牌设计,更缺人文解读。

  如何保护

  让追求“日用之美”成为流行

  对很多人来说,这场非遗的雅集,好看好玩又能买买买,而对怀有特殊使命的一些人来说,在博览会现场之外,有一场更值得关注的盛会。

  这场以“让传统工艺重返当代日常生活”为主题的论坛,叫“大匠于心”,请来的不仅有文化创意研究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还有设计师以及传统工艺品牌企业、工作室、互联网运营等等方面的代表。众多跨界高手相聚一堂进行的这场头脑风暴,就是要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营销”提供解决方向和方案。

  有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就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不仅仅是指技艺的传承,而是应该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才有生命力,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就像本次博览会上,某些热销的手工艺品,就充分体现了“日用之美”的特质。但是,如何让更多的百姓去改变“竹篮太贵”的消费意识呢?

  “一方面,要秉承可用、可赏、可传承的原则,来进行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用品牌在生活与手工艺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以品牌来彰显生活品质,让消费者树立起有钱尽量买贵的好东西的意识。”发言嘉宾之一、深圳皆一堂董事长黄健这样认为。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讲述了一个乡村被城镇化吞没的故事,提出要重新唤醒手工业体系,“让我们的衣食住行真正拥有一种慢生活的态度,拥有一种可以长久发展、可持续的物品,把日用即道的思想真正用在当代生活中。”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