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疫情两个“首现”意味着什么?接下来防控形势会不会更严峻?专访李兰娟院士

2020-01-30 12:07:27

  截至2020年1月28日24时,杭州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1例,其中1月28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19例。

  累计的这51例病例中,有48例有武汉居住史、旅行史或与武汉来人有密切接触史,病例与武汉的相关性达94%。而再分析28日新增的19例新确诊病例,出现了两个值得警惕的新动向。

  一个新动向是,首次出现了无临床症状病人。

  病例一,男,35岁,现住临安区,1月21日自武汉来杭,调查时无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病例二,男,6岁,1月19日自武汉来杭,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调查时无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另一个新动向是,首次出现“尚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病例。

  病例一,女,45岁,现住桐庐县,1月18日出现不适,有发热、流涕等症状,1月20日离杭前往丽水市,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进一步溯源中,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病例二,男,57岁,现住江干区,1月23日出现不适,体温37.3℃,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进一步溯源中,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病例三,女,51岁,现住桐庐县,1月17日出现不适,有发热、头痛、干咳等症状,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进一步溯源中,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这两个“首现”到底意味着什么?昨天下午,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

  首次出现无症状病例

  说明了什么?

  记者:对于没有症状的病人,怎么早期去发现这些潜在的、没有症状的人?

  李兰娟院士:没有症状的病人,如果他有接触史,一定要找出来,进行医学观察。如果没有接触史的,那现在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找一找,哪一些人接触过有感染的人或者接触过武汉来的人。如果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有感染的人,他照道理不应该感染。什么叫传染病,肯定是接触过才感染到这个病毒。

  我认为只要是从疫区来的,或者有疫区接触史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需要进行医学观察,有条件的我们都要做个检测。如果检测发现是阳性,那就说明是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应该及时进行相对应的隔离及治疗,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散播。

  所以关键还是流行病史的调查,是不是从疫区来的,我们在医学观察的时候做个检测,就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感染。关键是要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疫区接触史,有接触史的就是我们医学观察的对象。

  记者:有很多确诊的患者,他只有咳嗽,但是没有发烧的症状,有些是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对于新冠肺炎所表现的症状,个体差异化是不是很大?

  李兰娟院士:对,因为每个人的抵抗力不一样,个人的免疫情况不一样,个人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所表现的症状可以是不一样的。

  首次出现

  “尚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病例

  说明了什么?

  记者:现在已经有三例没有明确感染来源的病例,这是不是说明,没有接触病人也可能被传染?

  李兰娟院士:没有明确感染来源的病人,我们前一天已经发现有一个这样的病例,那么这个病人后来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其实发现他接触过来自疫区的人。对于接触者,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医学观察。

  所谓大数据,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锁定有疫区接触史以及相关接触过的人群。所以对于那些有疫区接触史的人,他们接触过什么人,通过大数据的调查,都是可以明确的。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应旭旻昨天下午也详细回应了杭州三例尚未明确感染来源病例的情况。他说,三例病人没有明确感染来源,但不代表没有线索。

  “这三个病例都和武汉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其中有一位是网约车司机,我们分析可能在转运的过程中和武汉的病人有过接触。针对这一点,我们也和出租车、网约车的企业增加了相关的规定:司机上岗前需要进行体温的检测,同时对上车的乘客进行一些询问,我们的车辆也按照规定做一些消毒的工作。还有两例是桐庐的患者,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也是和武汉的病例有关联。”

  应旭旻说,杭州目前的疫情没有再升级,我们的重点工作还是要放在对输入性病例的管控上面。)

  记者:但对普通大众来说,同外界接触,我们很难去判断自己接触的人到底有没有疫区接触史,不知道是否安全,会不会有感染风险?

  李兰娟院士:就算自己本人不知道接触的人有没有疫区接触史,但通过大数据,我们会找到有疫区接触史的人群,并对他们接触过的人群也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调查出来。如果发现有相关接触者,我们也会对相关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所以再次强调,去过武汉的人要主动申报,说明自己有过疫区接触史,并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不要接触其他人,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

  我们主张市民不要去人群很密集的地方,甚至很多聚会活动都取消了。预防外界的人群当中,会不会有去过武汉的人,或者有已经接触过病人的潜伏期人群在里面,这样就可以避免群体化传播。所以现在再三强调,要求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就是这个道理。

  坐电梯、按电梯按钮

  会导致接触性感染吗?

  记者:因为有接触性传染的这个传播途径,我们现在包括社区,因为人员来往也是不明确的,像坐电梯、按电梯按钮或者公共的设施,会导致接触性感染吗?

  李兰娟院士:一般来讲,毕竟感染的人是少数,在我们浙江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发现感染病例,所以这些地方还是比较安全的。假如说现在发病的病人,或者和发病的病人有过接触的、被隔离的人,他们到过的地方,我们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会去消毒的,消毒以后就没有关系了。

  记者: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其实可以把有武汉接触史的人,包括他周围有过接触史的人,都找出来的,对吗?

  李兰娟院士:这个问题我在1月20日就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向国家建议,能不能通过大数据监控手段,因为你人走到哪里,实际上你的信息就到哪里,所有的数据通过大数据都可以掌握。

  对于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防控,大数据手段仅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这样就可以知道,你跟谁接触过,全部都可以查出来,对于疫情防控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对有疫区接触史的人群,将他们的信息提供给有关疾控部门,疾控部门可以对这些人进行健康管理或者医学观察。大家自己就不要恐慌了,凡是有接触史的,凡是武汉来的,基本上都知道了。对于那些已经消除隔离的,就可以从当中取消。

  记者:三例目前尚未找到明确感染来源的病例,您认为他们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感染的?

  李兰娟院士:还是一样的,应该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是接触传播。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排查他们曾接触的人群,找一找是否有接触过疫区的人。

  记者:您说过我们对于疫情的控制,非常重要的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不能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如何控制传染源,现在不光光是有武汉接触史的人被感染,也有一些不明原因感染也出现了,大家感觉要控制传染源会很难。

  李兰娟院士:对的,这三句话从一开始讲到现在了。现在武汉来的人应该说大部分都已经找出来了,也都知道了,那么即使他不讲,该发病的差不多时间也该发病了,所以现在是发病的高峰期。

  那么他来了以后他可能接触过一些人,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在医学观察隔离一批人,这批人当中估计有一部分人也会发病,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感染,会解除隔离。

  最怕的就是这些人还感染了其他人,我们不知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警惕性都高了,所以我相信后面的传染会明显减少。现在发热病人都到发热门诊去了,到发热门诊之后,会给他检查治疗,也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一调查,疾控部门的专家会跟上去,如果确诊的话,会对他周围的人进行调查。

  这两天新增病例增多

  说明了什么?

  记者:这两天浙江新增病例数在增多,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该发病的都已经发出来了,该找的都已经找到了?

  李兰娟院士:这两天新增病人比较多,就是因为在武汉封城以前,有一大批人到了浙江,那么这些感染的人,发病时间都已经到了,感染后开始发病了。那么这批人发病以后,他们密切接触过的人也已经在隔离观察,如果感染上的也已经开始发病,那么接下来,我们如果隔离得非常严格的,在外面已经接触的或者已经感染的人,全部都隔离起来了,那外界就是安全的。

  记者:所以说目前感染病例增多,不一定是坏事,大家也没必要太过恐慌对吗?

  李兰娟院士:这些增加的病例,都是我们已经发现的,隔离的、有疫区接触史的这些人,我觉得能够发现是好事,就怕还有一些隐藏着的没有被发现,所以我们国家各个部门还要加大对感染的但还没有发现的这部分人群的查找,这很重要。

  记者:我们现在确诊的患者大部分是有武汉居住史或者到过`武汉的人,说明最危险的还是这部分人群对吗?

  李兰娟院士:现在最危险的是疫区出来并发生感染的人,以及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这两类人群,是一定要管控起来的。

  解读:

  温州确诊病例中有几起因聚餐而感染

  记者:现在温州这边已经有因为聚餐导致多人感染的例子发生了。

  李兰娟院士:原理还是一样,密切接触。很多人在一起吃饭、讲话,距离都比较近,那么也是属于密切接触引起的。

  记者:温州银泰城有多名员工和顾客都感染了新冠病毒,这种也是属于聚集性的传播,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李兰娟院士:一样,是飞沫传播或者接触传播。

  解读:

  武汉来杭TR188航班同机乘客中

  出现两例密切接触者病例

  记者:上次从新加坡来杭州的TR188航班,已经发现了两个确诊病例,今天又发现两个是亲密接触者的病例。

  李兰娟院士:这个再过一周到10天就明朗了,基本上该发病的就发病了,没有发病的,那就好了。当然我们隔离是要满14天,真正感染发病的,一般到10天左右就会发病。

  目前仍处于高峰期阶段

  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接下来的防控形势会更严峻吗?

  李兰娟院士:防控形势目前还是非常严峻的,因为感染者还在不断新增,要等到新发病例一天天减少,住院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出院,我们的压力才会慢慢减轻。但始终不能麻痹大意,一直要到所有的传染源都扫清了,不继续传人,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等到所有的新发病例症状都减轻,这个节点什么时候会出现?

  李兰娟院士:现在毕竟我们人口这么多,外来人口也这么多,所以后续的工作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决不能麻痹大意,也决不能松劲。

  记者:大家关心的是,这几天新增的病例非常多,接下来是不是会一天比一天多,会不会有一个大暴发的阶段?

  李兰娟院士:现在还是一个高峰阶段,因为武汉出来的人14天还没有到,14天以内肯定是高峰期,那么他还传播了一些人,这又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

  元宵节以后疫情会不会好一点?

  记者:传统的中国新年是到元宵节以后,年才算过完,那么是不是元宵节也还不建议出去聚会串门?

  李兰娟院士:要根据接下来发展的势头看,如果新发感染明显下降,那就可以。

  记者:您觉得元宵节后,拐点会出现吗?

  李兰娟院士:元宵节是武汉封城半个月之后了,应该说在封城前就出来的患者就明确了。这些人出来后再传染给别人,那还需要一段时间,除非是有的地方严控得厉害,基本上把传染源都找出来了,后面就比较太平,如果前面严控得不厉害,传染源还在传播,那么后面还有可能继续传播。我们国家这么大,有那么多人,要一下子全部把传染源彻底消灭,还要一个过程。

  记者:下降趋势什么时候会出现?

  李兰娟院士:再看几天,根据感染的情况来判断。疫情目前还在高峰期。现在因为感染者正好到发病期,高峰期要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很快就没有。你想潜伏期都要14天,高峰期的话至少需要2-3个潜伏期的时间准备。宁可想得难一点,也不能放松警惕。

  不同的人群该如何防控?

  记者:我们接下来的防控,不同的人防控措施是不一样的。对于是武汉来杭的,有武汉接触史的这些人,要主动到医院去接受筛查、隔离治疗,对不对?

  李兰娟院士:要医学观察,确诊病人要赶紧治疗,不是病人的也要医学观察,不要隐瞒接触史。适当的隔离,你自己也安全,也不会传给其他人。

  记者:对于有跟武汉来的人,比如说跟他们吃过饭或接触过,这样的人群,怎么处理?

  李兰娟院士:这个关键看武汉来的人是不是病人,或者是不是感染者。如果对方来的不是病人,不是感染者,那也没关系,如果是病人或感染者,那么就要自我隔离。没有症状没有发热,不一定要去医院。跟武汉回来的人有过接触的,要跟疾控部门报告一下,他们会做出评判,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医学观察等。

  记者:现在正常的人,大家的反应各不一样,有些人是过度反应,有些人是麻痹大意,您再说说正常的人该怎么做呢?

  李兰娟院士:我觉得正常的人按照正常的生活,现在国家上班也延期了,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不要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去,在家里好好休息,可以到西湖边人少的地方去散步锻炼,我认为都没问题。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产生抗体

  可以用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病人

  记者:大家关心的是不仅有空气中飞沫传染,还有通过接触传染。

  李兰娟院士:手本身是一个传染源的传播者,这里摸摸那里摸摸都可以感染各种病菌包括病毒包括细菌,所以要规范洗手。现在这种情况下,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如果康复出院了,转阴性了,他以后还会再感染吗?还是他已经有抵抗力?

  李兰娟院士:感染以后一般来讲身上应该产生抗体,有一定的免疫力。现在重症病人逐步增多,还有个办法,对康复出院的病人,采他的血浆,可能有抗体,来治疗病人,可以治疗重症的病人。康复病人的血液当中有抗病毒的抗体,用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病人,希望把病人身上的病毒清除掉。

  新冠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48小时 2小时活力下降

  记者:单说这个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在自然环境当中它的生存力怎么样?

  李兰娟院士:它在干燥的环境中一般能生存48小时,到空气中,生存2个小时左右活力也就下降了。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48小时之内,比如说电梯的按钮上有病毒,我们去按了,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李兰娟院士:所以说我们提倡要洗手,虽然在这种环境下病毒的量不多,但还是要注意,脸、鼻子、眼睛都不要用手去摸。

  这当中如果真的有病人,他污染过一个环境,你去摸了以后接触了以后被感染,有这种可能性。所以现在疾控中心这块工作抓得很紧,凡是发现一个病人,病人接触过的地方都要进行消毒。

  记者:很多人正月初一初二不大愿意到医院看病,有些身体不好的人都是等到春节快结束去看病,现在很多人觉得医院里面不安全,有的人不敢来医院看病,怎么办?

  李兰娟院士:现在医院的空气消毒、医院内部的院感控制都是非常规范的。年初五我们都上班了,来医院的病人,我们都会给他们量体温,体温高的就到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去,病照样看。大家在医院内部都要戴口罩。

  这几天尽快把药物筛查工作完成

  看看哪个药对这个病毒有效

  记者:接下来,关于疫情,您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哪里?

  李兰娟院士:我还是非常关注我们国家这次疫情的趋势,从开始到现在,包括武汉,我们也是主动提出来要去做个研判,去了以后,发现确实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专家组讨论时,我也是率先提出已经进展到人传人,对武汉要实施不能进也不能出的策略,要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包括后面提出要封城。疫情到现在为止,我也反复强调,各地政府已经很重视,一级响应是我们传染病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各地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一步检查,对于可能的传染源都进行发现后隔离,防止向全国大规模扩散,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2003年SARS疫情,也是从12月开始的,到第二年4月小汤山医院造起来,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一直到五六月才控制下来,所以有这么长的一个过程。而我们现在提前了,我们在1月份就采取了那么多有效的措施,比SARS提前好几个月。

  当然,对于我来讲,我是传染病学的医生,怎么样有效地来治疗,尤其对重症和危重症的治疗,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住在我们病房里的病人,我们要想办法全力以赴地救治,包括我们在H7N9取得的一些救治经验,四抗二平衡在这次重症病人的救治中也发挥了应用。

  还有科学研究,我们是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需要结合临床去研究,所以我们一有病人马上就采样了,然后就在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培养,现在已经培养了5株病毒,有了这些毒株以后,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用于药物的筛查,现在哪些药物对新冠病毒有效?现在有了病毒毒株以后,我们可以去验证它,这个药有没有抗病毒的作用。我们希望这几天里尽快把药物筛选的工作完成,这样大家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药物。

  其次,有了这个病毒毒株,我们可以对它的基因片段进行比对,包括和SARS冠状病毒有没有区别,观察它的病毒有没有变异。我们SARS时也分离培养出了2株病毒。

  第三,有了病毒毒株可以做诊断试剂。

  第四,有了这个病毒毒株可以做疫苗研究,这是一块我们要做的研究。

  记者:研究是否包括,为什么同样感染的是新冠病毒,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有的人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

  李兰娟院士:是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要对他们采样,对他们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可能有的人免疫功能比较强一点,有的免疫功能差一点,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我们的研究还包括,现在有些病人是重症,有些病人是轻症。为什么会变重症,我们要进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病机制是什么?尤其是要研究它有没有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高不高,要进行检测,要进行观察,这是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都市快报

  通讯员 邹芸 谢晨 宋茜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